今天(28日)凌晨,徐家汇空中连廊二期跨虹桥路连接东方商厦与港汇恒隆的天桥完成合拢,标志着徐家汇空中连廊二期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徐家汇商圈的天桥连廊已初显规模。
记者了解到,徐家汇天桥连廊二期项目包括:跨漕溪北路、跨虹桥路天桥、东方商厦内部通道三部分。总长度约190m,其中漕溪北路天桥面积约600㎡,虹桥路天桥面积约700㎡,东方商厦通道面积850㎡,总面积约2150㎡,人行最小宽度为6m;同步实施景观亮化、给排水、绿化、电梯、扶梯、楼梯、监控等附属设施。
未来,将提升本地居民和外省市游客的购物便捷度和舒适度,满足观光休闲通行的需求,徐家汇商圈的热力、活力将进一步激发。
“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细化施工破解“三大难题”
桩基施工难:地下情况复杂,桩基施工犹如“见缝插针”
徐家汇空中连廊二期位于徐家汇商圈,近虹桥路和漕溪北路交叉路口,是上海市最繁华地商区之一徐家汇地区的中心地带,场地周边地下结构和管线分布十分复杂。
场地内虹桥路和漕溪北路区域地下埋设有电力、电信、给水、煤气、雨水、污水等多种管线。地下结构主要包括:地铁1号线站点地下结构、漕溪北路地道、东方商厦和港汇恒隆广场的地下构筑物和地下围护结构。
密布的地下结构要求我们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探测检查,对影响施工的管线提前进行搬迁,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和结构做好防护措施。面对如此复杂的地下情况,我们在进行桩基施工的时候,就像是“见缝插针”,用“绣花”的功夫把桩打下去。
结构吊装难:超大结构拼装,吊装过程既考验胆量也需要智慧
跨虹桥路天桥中跨结构是两个长度36.5米,宽6米,高2.05米,重量110吨的超大钢结构,现场吊装的窗口期只有2个小时,这种工程在市中心主干道上还是首次。
为安全快速的完成吊装,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是空间上集成模块一体化。通过信息化模拟、数据化制造、工业化装配,在空间维度上实现天桥钢结构、幕墙、机电、防水以及装饰装修的全方位一体化拼装,减少了现场的拼装焊接时间。二是时间上协同管控一体化。各部门齐心协力,针对设计、深化、加工、运输、施工等全过程各环节协同管控,实现了项目的快速推进。为了把这个“庞然大物”从工厂运到现场,充分考虑限高、限重、转弯半径等因素,多次踏勘路线,最终采取“水运+陆运”的方式完成了运输。三是反复打磨施工方案。经过反复推演,最终采用1台600吨级的吊机,起吊后通过牵引绳调整结构方向,使钢结构在空中完成90度的“华丽转身”,然后精准对接上边跨上预留好的焊接点。在晚上完成110吨的钢结构平稳吊装,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台外科手术,既考验胆量,也需要智慧。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快速、精准、高效地打造了具备城市更新和市政桥梁艺术品双重特色的精品工程。
交通组织难:周末夜间吊装,尽全力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徐家汇商圈交通繁忙,承载着内环高架及延安高架的过境车流,特别是几个主干道,即使是到了凌晨12点以后也还是川流不息。天桥连廊的吊装需要对各个主干道进行临时交通管制,在交警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建管委、公安分局会同徐家汇街道周密安排,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方案,选择在车流量最小的周末夜间进行吊装,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了确保吊装安全有序,对施工路口进行流量管制,保留一条通行车道,非施工路口进行流量管制,减少进入施工范围的车辆,各路口布置交通疏导人员配合交警维护交通,保证占路施工时道路交通通畅。对于受到影响的夜间公交班线,暂时外移停靠站点,同时安排人员在站牌处进行人员疏导。通过以上措施尽力减少施工对市民的打扰。
成片空中平台形成,提升区域商旅文一体化功能
11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后,建设部门将继续加快剩余桥面铺装、绿化种植等工作,同时结合东方商厦同步实施内部通道改造,争取早日向市民开放。未来三期项目将配合徐家汇中心的建设和商业体的改造更新实施。届时,徐家汇商圈能级和城市空间界面将进一步提升,为市民带来更好的体验。
据悉,通过徐家汇天桥连廊一期和二期项目的建设,徐家汇商圈已经初步形成了连片的空中平台,通过平台方便区域内行人过街,并缝合现状分散的商业单体,从而分流、引导密集区域人流,整合区域商业资源,优化区域人行购物流线。同时通过空中连廊景观设计,构建具备开放性、舒适性、体验性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区域商旅文一体化功能。
作者:顾一琼 王宛艺
图片:赵立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