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落户闵行,60多年前,这对画坛伉俪曾共同绘就“闵行一条街”传奇故事

文汇网

微信图片_20211129201129.jpg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是当代著名书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在中国艺坛有“当代赵管”之美誉。29日,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开馆仪式暨“似曾相识燕归来——谢稚柳陈佩秋作品展”在闵行区群众艺术馆举行,标志着该艺术中心正式落户闵行。

谢稚柳和陈佩秋生于20世纪前叶,两人在生活中是伴侣,在艺术上则是棋逢对手,是所谓“一家眷属,两家画格”。谢稚柳和陈佩秋都推崇宋元绘画艺术,并以光大弘扬为己任,然而他们并不守旧,始终行进在“变法革新”的路上。谢稚柳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重现了早已失传的“徐熙落墨法”,陈佩秋则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吸收西方印象派绘画用色和光影技法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青绿重彩绘画艺术风格。

上海是谢稚柳和陈佩秋的第二故乡。1956年他们双双成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1997年,谢稚柳和陈佩秋共同将北宋王诜的《烟江叠嶂图》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2014年陈佩秋获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微信图片_20211129201115.jpg

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得到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授权,将作为纯公益艺术场所免费对观众开放。首展展出谢稚柳和陈佩秋各个时期代表作17组24件,其中包括1958年谢稚柳和陈佩秋合作的长卷《闵行一条街》(手卷),这是两人合作的为数不多的绘画作品,描绘的正是当年的“一号路”(即今江川路)。60多年过去了,这也是《闵行一条街》以另一种形式“回家”。

长约4米的《闵行一条街》布局大气,构图精巧,其背后更记载着当年仅用78天就建成“闵行一条街”的时代故事。

当年的老闵行素有“申江门户,国企摇篮”之称。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重工业从市区迁入此地,其中包括“四大金刚”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重型机器厂和上海锅炉厂四个万人大厂。闵行成为上海第一个工业卫星城,更被誉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产业工人们纷纷把家安在闵行,渐而形成社区,配套的生活商业项目放上了议事日程。当时,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挑灯夜战”用10天设计完成了与之配套的“一号路”项目,建筑施工单位用三个月时间建成了东起沪闵路、西至“十二号”路西首,总长14公里、路面宽约百米的“一号路”,这也是上海第一条六车道大马路。沿街四边建有11幢四五层为主的大楼,其中5幢为公寓式居住建筑,其余大楼底层为各种商店,有闵行第一百货商店、闵行饭店、老正兴菜馆、新华书店、银行、邮局等。 “一号路”的两侧林道树是参天的香樟树。当年繁华的“一号路”也就是今天的江川路。

微信图片_20211129201122.jpg

当时,谢稚柳和陈佩秋响应上海美协和上海中国画院的号召来到“闵行一条街”参观并体验生活。热火朝天的景象深深感染了艺术家,陈佩秋爬上高楼,在寒冷的冬日连续三天站在屋顶上将“一号路”翻天覆地的变化速写下来。之后陈佩秋起稿,写建设中的楼房,谢稚柳用宋人工笔细写树木、渔船并补景、渲染。1959年,《闵行一条街》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谢稚柳在画卷上欣然题诗并落款:“曾几何时忆旧踪,青青阡陌满春风。今来省识春风面,照眼琼楼第几重。闵行一号路七月一日至九月杪建成,盖尤不足九十日。其间文娱商业及服务性行业无不具备,建设之速瞬息万变。斯图甫成而面貌又新矣。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并记。陈佩秋谢稚柳合写。”

dc4e18ce8866c77e1e255bb70ebd1c7.jpg

据悉,此次展览后,谢稚柳陈佩秋艺术中心还将陆续推出 “红色经典 见证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画选展”、“和美世界——陈家泠作品观摩展”、“吴颐人八十寿辰祝贺展”、“陈佩秋百年作品展”、“两院院士书画作品展”、“朱新昌新绘聊斋展”以及“巴金与电影文学”等一系列展览。



  作者:周渊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