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咖聊两会|韩敬群委员: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如何避免“雷声大、雨点小”

文汇网


随着“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翻译工程等工程的推动,越来越多中国书写走向世界,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谈到,在文学作品的输出品类上需要题材更加多样化,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我们要让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精神”、“中国气派”,这个“精神”与“气派”可以包括丰富多样的内容,“有黄钟大吕,也有小鸟啼鸣。有大江大海,也有山涧小溪。我们不做一厢情愿的灌输,而要做润物细无声的浸染。”

0C4395B3-D1C5-435D-B282-A3CAEC3596B8.jpeg

他谈到,无论是刘慈欣《三体》在海外刮起旋风,还是阿来《云中记》、邱华栋《北京传》分别输出了8个文种,都充分证明了优秀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受关注的程度。

韩敬群建议,鼓励国内原创文学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学作品,为走出去储备容量巨大的种子库,提供更多选择。

二是注重跟踪分析文学作品走出去之后的效果。从效果回推措施,做出必要的调整,避免前期雷声大,后期雨点小,甚至不见雨点的情况。

三是做好英文样章的翻译工作。样章翻译是版权输出的基础,可以为引进方迅速熟悉作家作品、做出判断提供便利,大大提高输出的效率。

四是把更多的海外汉学家、翻译家吸引到我们的文学输出事业中来,以更宽松的氛围、更强的吸引力培养年轻一代的翻译人才。



图片:出版方、受访者供图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