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潜心研究一件事”,疫情也阻挡不了这位“上海工匠”的脚步

文汇网

81288F26-5AEA-4E3D-9FDB-D7477DE0DE2F.jpeg

“树立一辈子只潜心研究一件事,并做好这件事的雄心和目标。坚持依托科技,加强创新、精谨细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不断超越、力求完美。感受工作的快乐,把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他人,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卢玉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近日,经过层层选拔、激烈角逐,卢玉金获评2021年“上海工匠”。

F3CE9286-F4C3-4841-AD19-C1B585297461.jpeg

“培育新品种要考虑抗病性好、用工量少、品相口感具佳”

本轮疫情爆发之初,卢玉金就有了预判,为了不误农时,他于3月27日简单打包了一些衣物和随身物品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葡萄基地开启“驻地”生活。长期居住在基地的外来员工在配合吕巷镇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工作大棚、居住点“两点一线”的要求,进行人员封闭式生产管理。“4、5月是葡萄嫁接、疏花、疏果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不敢马虎,近八成的员工都没有离开本地,大家一起加班加点赶进度,人均每天10多个小时。”

6B9CDCAB-F5C4-408F-9DB9-56A179491D35.jpeg

据了解,近两年施泉葡萄基地共培育新品种12个,今年葡萄新品种实验田新下地试种3个,其中“阳光13”“皇冠”2个是引进品种,还有1个是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培育新品种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抗病性好、用工量少、品相口感具佳等标准。这次的新品种成品呈翠绿色、酸甜适中、甜度18~19。”卢玉金介绍道。

AA3D96D9-471C-45AE-8AE1-564E3AC76E70.jpeg

“种出最好的葡萄,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

30年来,特别是经营施泉葡萄基地以来,卢玉金坚持科技引领、不断创新,以基地为家、与葡萄为伴,一直“滚打”在果园里,悉心研究葡萄栽培技术,无数次尝试“绿枝嫁接和硬枝嫁接嫩枝”换种新技术,最终获得成功,成株率高达100%,当年就能结出新果,第二年即可获得丰收,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改良品种砍老树栽新苗得不偿失的做法。据吕巷镇介绍,利用该技术每亩可节约成本2500元,第二年每亩增收约3000元,按金山区每年10%改良品种计算,可节支增收5500多万元。该技术曾荣获国家农业部丰收奖。

4462C8E9-BC42-4310-BC42-2BEE4936B3CB.jpeg

“不忘初心,带领本地及毗邻地区果农一起致富”

在自身收获荣誉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卢玉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数十年如一日地无偿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亲身指导,传授经验,带领本地及毗邻地区果农一起致富。他通过“门诊”“出诊”,为果农种植的葡萄“搭脉”看病,解决疑难问题,挽回因种植技术而引起的损失8000多万元。

面对上海本轮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4月初,卢玉金就向吕巷镇白漾村党总支部报到,争做党员志愿者,为抗疫做贡献。在村党支部安排下,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连续多日为村民代买大米、面、油、酱油等生活用品;又多次帮助基地周边20户村民购买生活用品;还主动请缨加入由镇商会发起的“红色跑团”,帮助特殊人群代配药、送物资等。此外,卢玉金慷慨解囊,把自己基地里种的近300斤蔬菜无偿捐赠给村民。

作者:薄小波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