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信心把疫情期间损失的追回来!”实地探访莘庄工业区,这些在沪外资企业已“满血回归”

文汇网

距离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已经过去近2个月,上海的外资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怎么样?产能恢复得如何?年度预期目标有没有变化?疫情过后,他们对企业在上海的未来发展有何打算? 今天,记者前往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内的几家驻沪外资企业一探究竟。

加大产能追回损失,有企业6月销售额实现“逆袭”

111.jpg

位于莘庄工业区华宁路4555号的西卡渗耐是一家瑞士企业,其提供的屋面防水解决方案曾应用于港珠澳大桥、上海世博会瑞士馆等各类重要建设中。3月28日,西卡上海渗耐工厂在因疫情原因停产,但同时常备不懈,积极制定复工复产的计划,成立了工作小组、确定负责人、明确职责、提前准备驻场员工所需要的生活及防疫物资、制定防疫管理措施。在莘庄工业区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于4月26日正式复工,截至5月底已经百分百恢复了之前的产能。

在工厂车间,记者看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为数不多的工人穿梭在机器间忙碌着。“目前工厂正努力拓展产能,我们有信心在政府相关政策指引下,再次刷新更多的交付记录,完成更多的项目订单,重回增长轨道。”西卡中国总裁张烨炯介绍,西卡上海渗耐工厂目前正全面开启所有产线,积压的订单已经全部完成交付,国内订单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出口订单也完成了新西兰、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交付,并正在紧锣密鼓地处理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订单生产。

2222.jpg

位于申南路739号的德乐食品是一家为食品和饮料行业提供天然配料和配料解决方案的德国企业。得益于团队的充分准备以及和莘庄工业区的密切合作,本轮疫情期间,德乐工厂并未停止过生产。“驻厂员工的无私奉献和莘庄工业区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平稳度过了封控。”德乐亚太区总裁告诉记者,虽然由于客户业务疲软,在3-5月期间,德乐的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锐减 50%,但进入6月,随着全市解封市场复苏,公司超额完成指标,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强势增长22%,实现“逆袭”。

4444件.jpg

莘庄工业区企业服务部经理施虹介绍,莘庄工业区1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规模以上商业企业及12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均在6月初全面复工,其中外资企业占76%。返岗人数77143人,返岗率93.5%。园区中有72家企业一直维持一定规模的持续生产,其中在厂500人以上企业有9家,包括:奥特斯、大金、中航光电子、思源、维科、依工等,外资企业占7成以上。

携手共渡难关,政策纾困帮助企业迅速恢复动力

为帮助企业尽快恢复“元气”,提振信心,莘庄工业区加大了政策纾困力度。据介绍,6月1日以来,工业区借助各种渠道大力宣传介绍《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8方面50条政策措施和闵行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5方面18条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结合“防疫情、保安全、促发展”大走访,累计宣传和推送政策599个,解读政策241个,管理咨询类27个,投融资类32个,权益保护类73个。

6666.jpg

提及莘庄工业区多次在关键时刻为企业纾困解难,罗曼十分感慨。“在全面封控前几个小时,我们收到来自莘庄工业区的预警。”罗曼告诉记者,得益于园区的及时预警,工厂迅速组织两个完整的生产班次和一个小型核心研发团队驻厂,这使得德乐的生产运行几乎没有收到影响。工业区还协助调配资源,为驻厂员工提供了驻厂期间的食宿。让工厂得以在这种模式下顺利进行了为期 4 周的生产。此外,在莘庄工业区的支持下,德乐工厂成功办理了特殊运输通行证,得以继续为中国各地的客户供货。“在临近解封的最后阶段,我们还及时得到了来自园区的相关政策信息,以供参考制定防护计划。为此,我们非常感谢。 ”罗曼说。

8.jpg

位于莘庄工业区元电路365号的福伊特驱动技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是国际知名的汽车制造和轨道交通上游供应商。连通我国“和谐号”“复兴号”各车厢之间的“车钩”就是该公司的产品。总经理华伟廷告诉记者,上周,当地政府刚刚来企业走访过,向公司介绍了减税等相关纾困政策,并告知了扶持企业研发项目的补助计划,目前公司已经启动了申请流程。“政府非常了解企业面临的困难,所以给予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华伟廷说。

9999.jpg

77777.jpg

张烨炯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西卡渗耐陆续收到了相关的经济扶持政策,包括退减税政策,缓缴五险一金,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包括水、电、燃气等费用以及其他一些金融优惠政策等等,这让企业对业务复苏充满信心。

新的增长力不断焕发,“没有理由不在这里继续深耕”

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在沪外企如何看待企业在上海本土的发展前景呢?

“虽然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但我们也从中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勇气。”张烨炯表示,中国市场包括上海,依然是世界上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现在是,未来也还是,西卡没有理由不在这里继续深耕。

未命名文件.jpg

罗曼则表示,企业的创新能力永远是企业实现增长的源动力,始终“和客户站在一边”,是企业成长的财富密码。随着封控解除,生产全面启动,德乐就通过创新和成本优化迅速恢复了对客户业务交付。今年整体增长预期也基本保持不变,德乐有信心在下半年实现加速增长。

5555.jpg

虽然疫情暂时拖延了企业前进的脚步,但德乐在中国扩张的整体计划没有改变。“上海本身就为我们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非常灵活和经济友好的环境,尤其在我们的工业区,我们正非常积极地进一步推动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我们计划今年再增加25%的员工,明年我们希望将研发和商务办公空间增加近一倍。”罗曼表示。

据了解,作为闵行区最早清零的地区,莘庄工业区的各项积极防疫和保供复工、经济恢复举措赢得了园区企业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坚定了企业扎根中国和上海的决心。截至上半年,园区引进外资企业共计 11家,吸引合同外资3821万美元,实到外资4400万美元,新增外资总部及研发中心3家,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较同期降幅收窄,园区内的生物医药和与智能汽车相关产业成为后疫情时代新的增长点,社零额和商品销售额也都实现了正增长,发展动力依然持续。

张烨炯告诉记者,未来几年,西卡渗耐还要继续加大业务规模,使业务向多元化的方向拓展。“让企业持续不断地焕发新的增长力,这是我们与这片土地的共同期待。”



文、编辑:蒋竹云

  摄影:周俊超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