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师徒:日夜交替中的薪火相传

文汇网

1青浦文旅LOGO-.jpg

中秋和教师节“双节”前,做完肺部结节手术没多久的霍德民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他的带教师傅,也是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刑科所副所长的杜猛总是关照小霍不出外勤时要注意休息。眼看着就要中秋节了,师徒两人的老家都在外地,由于刑科所法医人手紧缺,思乡之心望月寄情已是他们的常态。

师徒俩常谈起自己从警出第一个现场的场景,也常想起今年抗击疫情期间,双层防护每次都全身汗透日子。两人相差12岁,同是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后,到沈阳刑警学院深造法医专业后,来到嘉定从事一线法医工作。杜猛深知课堂理论和具体实践中的差别,特别是一开始出现场所遇到的各种压力,他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初来乍到的霍德民。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溺水死亡现场,和象牙塔内解剖课完全不一样,一阵强烈的腐臭味钻入霍德民的口罩内,使他有点措手不及。尤其是杜猛动作娴熟地将血样抽取后,将试管交给霍德民上盖时,年轻的小霍居然干呕起来。霍德民极力让自己镇静下来,继续投入现场勘查。细心的杜猛留意到了这一幕,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霍德民讲了自己的经历,现场会呈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工作条件也堪称“艰苦卓绝”,法医的职责是“为死者言、为生者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只有将责任牢牢地扛在肩头,才会摒除所有外界干扰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勘查中。杜猛也将自己在勘查中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尤其是一些高坠、电击死亡现场怎样做好自我防护,霍德民在杜猛和刑科所其他同事的帮助下,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经历了一个半月的磨砺,霍德民成功“出师”,独立承担现场主勘查任务。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如天大的压力,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是疾病还是意外?要用自己的专业对眼前的死亡原因做出一个结论, 取决于对现场勘查的仔细程度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一旦判断出错,就会对后续侦查工作造成方向性的影响。

②7月1日下午,色德村党员通过视频连线参加杨泽楠授课 (2).jpg

“现场一定要细之又细!”杜猛的话总是回旋在霍德民的脑海中。记得那是一个卧室火灾死亡现场,杜猛在远离中心现场的灶台水池里,找到一块被水浇灭的布头。由此判断出死者生前产生过心理纠结,但最终还是引燃卧室自杀的假设,事后的进一步侦查也印证了杜猛的判断。霍德民由此悟到,现场的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轻易地放过。杜猛当年刚独立出现场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压力,他告诉霍德民自己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在现场一定要多思考。霍德民也勤学好问,杜猛多年的现场经验,仿佛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而杜猛在关键时刻总是给霍德民撑一把,手把手地将自己在无数次勘查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霍德民。今年年初,一名男子在家突然死亡,前两周他因车祸腿部受伤。霍德民在大学医学课上学过,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容易引起猝死,但这名男子的死亡和车祸造成的损伤有无关联需要尸检结论,而且霍德民从来没有在临床上遇到过。于是,他将现场勘查和尸表检查情况向杜猛详细做了汇报,并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杜猛告诉霍德民自己曾经遇到过这样下肢血栓引起死亡的案例,一下子鉴定了霍德民的信心。最终,尸检结论证实了他们的判断,死者和家属的权益由此也受到了保障。

3.jpg

“您让我感觉到了上海警察的温情!”“这是一次悲伤的旅程,但也留下了温馨的回忆”“千言万语也难表我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感谢,常常出现在刑科所收到的感谢信、家属发给师徒俩的微信中。法医日常除了与尸体打交道,做好现场的勘查外,还有就是要和家属沟通。杜猛学过心理学,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他告诉霍德民家属痛失亲人,带着悲痛更带着疑问而来。接待家属时一定要有共情思维,设身处地地为家属着想,特别是一些死者家属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来,有的经济条件很差,连住个旅馆都住不起,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们。霍德民谨记在心,耐心细致地为每一名死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为他们答疑解惑,告诉他们后事事宜。有些家属连夜赶来,不管多晚霍德民都是第一时间接待,不让家属多等哪怕一分钟。

如今,霍德民在法医的岗位上工作两年多,已经完全能够独挡一面。工作之余,霍德民善于思考钻研,将结合自己的实践写成论文,已在国内外法医权威期刊发表5篇论文。杜猛非常支持霍德民,并为他联系牙防所等社会资源,支持他的“第三磨牙推断年龄”的研究。

日夜交替、斗转星移。法医是个特殊的职业,工作不分寒暑也不分昼夜,哪里有警情,他们都会随时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杜猛和霍德民师徒俩坚守在一线的法医岗位上,用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书写着人民警察的担当,也书写着法医职业的薪火相传……


  作者:何易

   通讯员:徐波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陆益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