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下白素贞……”这段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将在舞台上全新解读。作为“东方舞台美学”系列的又一力作,舞剧《白蛇》将于11月4日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世界首演。此前,主创团队在墨尔本进行初期创排,并通过“云排练”沟通各界顶尖艺术家,但始终蒙着神秘面纱。今天下午,舞剧《白蛇》在上海歌剧院排练厅开放首次探班采访,记者得以一窥究竟。交响乐与民乐齐鸣,西方芭蕾与中国舞同台,新作以穿越古今的舞台造型和多元交融的艺术语汇,探讨现代女性精神世界的自我修炼与蜕变。
芭蕾艺术家谭元元在舞剧《白蛇》中出演“妻子/白素贞”,同时担任该剧的艺术总监,这是她首次参与演出之外主创环节的舞剧作品。“《白蛇传》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它不仅有着戏曲、电影、动漫等不同版本,也留下了每个时代不同的印记。在我们的思考里,蛇的冬眠、苏醒、蜕皮,或许体现了女性的认知与重生——历经千年磨难最终找到自己。”谭元元透露,“上海大剧院版”舞剧《白蛇》既包含了经典故事的部分情节元素,又破除原有叙事的桎梏,赋予极具当代性的象征意味。
重构民间传说,洒脱的青蛇是白蛇的“另一个自己”
在二十多年舞蹈生涯中,谭元元不仅获奖无数,还作为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演员赴欧、亚、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从“上海小囡”到“芭蕾女王”,谭元元始终深爱着中华文化,东方美学早已融入了血脉之中。在她眼中,白蛇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但也有种种不甘。“白蛇是经过社会和家庭塑造成为的温柔、贤淑、符合社会期待的‘女性’形象;青蛇则更为充满冒险精神、好奇心、欲望张力的‘女性’形象。”谭元元说,在全新创作的故事里,洒脱的青蛇是白蛇“另一个自己”的投射。
“舞剧突破了传统叙事的框架,形成时空穿越的奇幻效果。古代的白素贞、许仙、法海对应当代的妻子、丈夫与心理医生,青蛇则象征着女性心中永不磨灭、天真烂漫、追求独立的自主意识。”据导演周可介绍,舞剧《白蛇》的主要角色融合古今、互为呼应、虚实对照。“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解读中国民间传说,将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解构和重构;芭蕾舞与中国舞的艺术碰撞,产生符合现代审美的舞台风格……创作最难处就如同跳芭蕾时,在足尖上找到平衡的那一点。”
舞剧《白蛇》由上海大剧院和大地音乐出品,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制作,汇聚了各界顶尖艺术家。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撰写剧本,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操刀作曲,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导师周可担任导演,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和荷兰舞蹈剧场的前舞者Edwaard Liang创作编舞,澳大利亚芭蕾舞学校导师杜佳音负责执行编舞,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萧丽河、当代艺术家丰江舟、服装造型设计大可等共同参与。
海内外一线舞团顶尖舞者组成《白蛇》“梦之队”,分为“镜花”与“水月”不同卡司,演绎经典传说的现代诠释。“镜花”主要阵容除谭元元外,还有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首席舞者郭承武、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舞者宋洁、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前首席舞者曹驰等;“水月”包括辽宁芭蕾舞团首席主演敖定雯和王占峰、上海歌剧院舞剧团主要演员谭一梅和宋雨,以及香港芭蕾舞团前首席舞者李嘉博。
打破艺术边界,打造江南风格的“东方舞台美学”
排练厅里,谭元元与宋洁互相纠缠着、肆意舞动着,以唯美的肢体语言呈现女性精神世界的蜕变。“剧中,我基本保持着妻子的端庄仪态,但有两个舞段的情绪由禁锢转为奔放。在这种浓烈的转折反差中,舞蹈才最能凸显人物的个性。”谭元元说,“一段是千年前与许仙的双人舞,情感奔涌倾泻而出;还有一段在剧终时,白蛇与青蛇融于一体,象征着女性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既然白蛇与青蛇是故事主角,那么艺术家们如何在舞台上呈现独特的“蛇形”?编舞Edwaard Liang透露,舞蹈创意将发挥顶尖演员优秀的肢体柔韧度,展现蛇的动物性,同时运用布料和绸缎等材料呈现蛇的丝滑质感。“对我来说,最有趣的部分就是打破艺术的边界。芭蕾与中国舞、现代舞等舞种交叉融合,汇入舞蹈剧场表演、多媒体技术等元素,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舞台效果。”
舞剧《白蛇》打造精致摩登与传统江南相融的“东方舞台美学”作品,唤起观众心中对于这则民间传说流转千年之后来到当下的全新解读。据悉,舞剧音乐与“二十四节气”紧密勾连,还将根据人物个性选用具有“金木水火”不同特质的乐器;群舞部分用大裙摆塑造出鱼群游弋的灵动感觉,充满浓厚的东方韵味。近年来,上海大剧院积极整合国内外演艺和制作资源,以“世界优秀文化+中国元素+时代特征”的制作模式,开拓城市文化创意,弘扬积极时代精神,推动更多高水准舞台作品诞生。
作者:宣晶
摄影:叶辰亮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