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多时间论证筹备,四年多建设,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今天(1日)正式开园启用。
科技发展向来和高等教育、城市发展相伴相随,城市是大学成长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引擎。早在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就响应“加快创新型大学及科研机构向张江集聚”的号召,在张江扎根。并于2018年启动上海交大张江科学园建设。今天,张江科学园正式开园启用。
今年3月和9月,高研院首批行政人员、师生已先后入驻园区,七中心一平台的科研布局已初步形成,汇聚了47位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顶尖科研人员。截至今年年底,首批入驻师生将达360余人,未来园区可容纳千余名师生在此开展原创性的交叉研究。
为了更好地汇聚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于2020年11月成立,并作为实体单位全面入驻张江科学园。张江高研院是学校对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参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前沿阵地,于建设之初就确立了“未来、创新、交叉”的发展理念。目前已成立的研究中心(平台)分别为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超快科学中心、未来材料创制中心、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DNA存储研究中心以及公共仪器平台。
作为学校全面开展交叉研究的新型顶尖科研平台,张江高研院聚焦于物理、化学、生命、材料、信息等基础学科,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变革性、颠覆性、引领性的原始创新研究,致力于成为前沿交叉研究的创新平台、重大科学突破的产出源泉、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高地和产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热土。
在今天下午的张江科学园落成启用仪式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表示,张江科学园这座“交叉创新之园”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勇攀科技高峰是交大人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使命。如今,这里人才集聚,正整装待发,共赴新的征程。希望张江科学园未来能成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让交叉创新的无限可能在这里变为现实。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表示,交大张江科学园的落成,不仅得益于众多交大人的默默付出,更得益于新时代和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我们倡导“大胆假设、严谨求证”的科学精神,让科学家的无限遐想在此破土成长。我们以“交叉创新”为核心,变革思维,重塑体系,让最优秀的科学家携手做最前沿的研究。
相关领导及嘉宾共同点亮张江科学园区。
活动当天,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邰仁忠、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朱新远还共同开启了“上海光源-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开放共享之门”。2020年11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开启新一轮全面战略合作,通过双方合作共建,产生集群效应,为多学科前沿研究提供新的增长点与坚实抓手。张江科学园毗邻上海光源,具有无与伦比的先天区位优势,今后双方将进一步加强资源互通的良好愿景,以大装置平台实现重大科学突破、以多维度优势互补,共同走向科创集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前瞻布局,打造“利于交叉创新”的新型科研生态
张江科学园毗邻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共有八个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园区地下还有着约5000平方米的实验室设备空间,提供电镜中心、质谱中心、核磁中心等技术保障支撑共享平台,全面建设“利于学科交叉”的大平台设施集群。
打造科研生态需要“内外兼修”。这里不仅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硬支撑”:驱动前沿交叉研究的平台设备“重器”、宽敞明亮的学术研讨空间,科研平台、实验室和办公室一应俱全;更有提升科研幸福指数的“软环境”,综合全面的吃住行保障:智慧教室、报告厅、宣讲厅、阅览室、咖啡充分满足学者们的科研需求;师生公寓楼群居于园区深处,让师生在工作和休息之间能够灵活切换,保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体育空间明亮宽敞,乒乓球、瑜伽房、器械训练功能齐全,更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
张江科学园以其丰富的功能,涵养利于交叉创新的新型科研生态,也是大学参与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全面实施学校“交叉创新战略”的前沿阵地。
变革思维、重塑体系,让最优秀的科学家携手做最前沿的研究
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张江高等研究院,作为实体单位全面入驻张江科学园。作为学校全面实行“交叉创新战略”的排头兵,张江高等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前沿交叉研究的创新平台、重大科学突破的产出源泉、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高地和产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热土,进而打造国家科学中心的培育摇篮。目前已建设研究中心(平台)包括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超快科学中心、未来材料创制中心、合成科学创新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DNA存储研究中心以及公共仪器平台。 七中心一平台的科研布局已初步形成。
作者:姜澎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袁婧 通讯员 黄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