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推进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以金融“活水”激活创新“活力”,是上海推进科技创新的一大特色和显著优势。统计数据显示,上海高水平科研成果、海外人才吸引力等领域排在国内前列,但科创企业活力不足,尤其是缺少全球和全国的领军科创企业,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一大短板,这既有产业和企业的原因,也有金融支持不够的问题。钱军委员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上表示,上海金融要素齐全,市场完备,但服务科技创新仍需进一步发力。
创投机构作用发挥不够。有着全球视野和投资经验的PE/VC机构不仅提供融资,还可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扶持和培育科创企业成长,但目前上海活跃的创投机构偏少,并且2022年国内股权市场尤其是外资创投活跃度明显下降。
国资创投基金作用发挥不够。上海国资力量雄厚,已建立包括支持早期初创企业在内的诸多产业基金,但市场化运营和管理机制不足,导致国资使用效率不高。
资本市场作用发挥不够。资本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优势之一,上海86家已上市“小巨人”企业上市后表现印证了资本市场的扶持作用,但去年以来,资本市场整体低迷,影响投资信心。
为此,钱军建议:
首先,发挥风险投资机构对早期科创企业的支持作用。建立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投相关的法治环境建设,促进创投机构运用可转换优先股等模式与初创企业发展深度绑定,通过创业者收入与现金流绑定、分期融资等,加强投资者保护的同时强化初创者持续做大做强企业的激励。为更好提振市场预期,建议进一步明确对科创方向创投资本的“绿灯”监管原则。
其次,发挥国资创投基金对科创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国资产业基金应建立市场化的项目投资评价体系和基金管理团队的市场化薪酬制度,重点探索非控股投资和母基金运作等模式,多渠道吸纳资金并配以市场化投资运营,全面提升上海国资的运作效率和投资回报率。针对近期成立的“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应进一步明确对“专精特新”等科创型中小企业适当倾斜,并鼓励银行为成长期科创企业发放“选择权”贷款。
第三,发挥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长期支持作用。针对科创企业发展周期,建议依托A股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市场支持更多科创企业上市,并鼓励已上市企业加强资本运作,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建议监管部门完善上市公司并购的相关制度设计,降低科技领域的并购限制,促进更多的未上市科创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多元化退出。
作者:占悦
摄影:叶辰亮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