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的中国儿童希望玩具能够呈现更复杂的情感;85%的中国儿童认为能够体现自己生活的玩具角色太少;94%的中国儿童希望玩具中有更多与自己相似的角色;面对负面情绪时,超过四成的中国儿童会选择和自己的朋友分享……这些来自2022年乐高集团“友谊研究”和2022年《乐高?玩乐报告》的数据,透过玩具“看”到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记者昨天从乐高集团了解到,乐高好朋友系列今年推出了新主角和新故事,主角团人数从之前的5位增加到8位,他们拥有不同肤色、文化背景、性格特点和身体情况,这些虚拟设计的人物更贴合当代儿童的生活和情感。这是乐高好朋友系列自2012年诞生后的首次改变,乐高希望通过新朋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分享有趣的故事,建立新的友谊,并赋予他们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作为长盛不衰的玩具品牌,从乐高好朋友系列的玩具设计思路变化中,可以看出全球顶尖的玩具设计师对当下儿童状态的“把脉”。此次推出的八人主角团的最大变化是每个人身上的维度更多,也更具“反差萌”。比如,金发女孩诺娃是一位喜欢编程的电子游戏高手,男孩奥利是一位喜欢研究穿搭的时尚UP主;学霸阿莉娅善于规划课题却不善于烹饪,但一位名叫里奥的男孩却十分擅长厨艺。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是一名乐高游戏玩家,也十分推崇游戏教育。在他看来,许多孩子在现实中不愿意做的事,放在玩乐中他们就很愿意尝试。他认为在游戏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情感,学习与他人和世界建立关系,而这些都是未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好的走进他们内心的方式。”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副教授范洁琼说。她注意到那些与周围同学关系比较差的孩子,也较多地存在行为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抑郁、焦虑、不自尊等。而那些社会性能力比较好的孩子,他们的学校适应就会比较好。
在她看来,心理问题本质上是人们没有办法接受自我的某些部分,帮助孩子看到别人的差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是认识自己、接纳自我的过程,自我认同水平的提高,对心理健康长期有益。
乐高积木是如何让人们进行角色扮演并“打开心扉”的呢?在现场体验环节,每个人面前有一堆各式各样的乐高积木,你要选择一个代表自身的玩具小人,给他搭建一个场景。搭建结束后,你要向周围的人解释你搭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事实上,动手搭建的过程,就是将人们的内在渴望具象化。在这场拼搭游戏中,几乎所有的大人都将代表自己的人物放在地板上,而一位孩子却将其以倒立的形式放到了屋顶上,旁边还放了一个代表闪电的积木,仿佛在说“我想获得超能力”。
作者:沈湫莎
图片:乐高集团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