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之星”闪耀时 | 君实生物:创下本土创新药新高度,树立“国际研发能力”新形象

文汇网

编者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孕育城市创新“核爆点”,上海必须坚持服务赋能,聚焦初创企业所需,让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张江高新区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自2021年起着力实施“张江之星”企业培育,聚焦上海三大核心产业领域和特色产业领域,着力强化企业赋能,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优化打造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聚是燎原火,散是满天星。”两年来,领军型、成长型、潜力型企业三重“星光梯队”初具规模,在“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结合起来、把底层技术和市场前景结合起来”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张江之星’闪耀时”栏目将在张江高新区的科创“星图”上,近距离探访一颗颗正蓄力迸发耀眼创新光芒的企业之星。



11.JPG

▲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

一个成立十年刚出头的生物医药企业,已在中国或海外市场成功实现4款创新药的商业化,拥有近30项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超过20项临床前在研产品,同时在资本市场上成功登陆新三板、科创板和港股等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上百亿……

这就是2022年度获得“张江之星”领军型企业授牌的君实生物。

2012年,这粒小小的研发创新药的种子,落在了张江高新区的土地上。如今,君实已在美国旧金山、马里兰,以及国内的上海和苏州设立了四大研发中心,建立起全球一体化的研发体系,并在上海和苏州建立了两座大型生产基地,涵盖了蛋白药物从早期研发到产业化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技术体系。

作为君实生物的创业元老之一,副总经理张卓兵说:“君实很幸运,扎根于张江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才可能成长为中国创新药的代表,不断触摸新药研发的新高度,率先在国际上树立起中国制药企业“具有国际研发能力”的形象。

回望十年

除了张江,没有第二个选择

位于张江高新区核心地段,张江药谷大厦602室正是君实生物起步的地方。

2011年,抗体药物已经在美国形成一个颇受关注的研发方向,几乎所有国际制药公司都设有抗体药物的研发管线,有的甚至已形成重磅产品。而在中国,这个领域还几乎是一片空白。

没资本敢投、缺少平台技术、国内同行并不看好……幸运获得第一笔投资的君实,决定从抗体药物研发入手,做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

“当时,我们考察了不少园区,最终决定落户张江。”提到十年多前的初创场景,张卓兵感觉仍历历在目,“有些东西说来基础,看起来不值一提,但离开这些,药物研发企业就活不了。”

12.JPG

▲君实生物研发中心内景

就拿水电供应这样的基础设施来说,张江可以保证全年稳定不断供。“对于一家生物医药研发企业而言,冰箱里的样本可能动辄就需经过数年积累,发酵罐一开启就得连续运行一个多月。”张卓兵说,如果没有可靠持续的电力保障,一旦这些设备中断运行,就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毁灭性打击。

在生物医药的产业配套上,张江是国内最早、配套最完善的科创园区,没有之一。落户张江后,君实可谓如鱼得水:就在张江“药谷”内,新药研发所需的药理、安全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一应俱全;这里汇聚着来自全球的各种新药研发人才,招揽人才十分方便;各种大大小小的生物医药企业形成良好产业生态,研发项目的商务合作洽谈只需“过条马路串个门”……

最让张卓兵印象深刻的是,在张江,企业有事找政府,没事不会被打扰,“得益于这样的成长环境,君实只用了6年就研发成功了特瑞普利单抗,成为国内首个成功上市的国产PD-1抗体药物”。

机遇十年

不断触摸中国创新药新高度

从2012年至今,君实生物不断突破着中国原始创新药物的新高度——

首个进入临床、成功上市的国产抗PD-1单抗;首个进入临床、参与全球抗疫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抗肿瘤抗BTLA单抗……

13.JPG

▲君实生物生产基地内景

在张卓兵看来,君实之所以能够抓住一次次历史性机遇,与“身在张江”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创新药物研发,社会资本也开始大量涌入。投资最火热的时期,随便走进张江科学城的一家咖啡店,里面都会坐着很多基金投资人,竖着耳朵打听新项目的消息。“最容易获得资本的,就是张江这个平台。”

2015年登陆新三板、2018年在香港上市、2021年在科创板敲钟……获得资本的支持,使君实得以迅速拓展自身的研发规模和能力,向源头创新迈进的步伐也更坚定有力。

拓展新冠病毒的原研药,就是君实的一次大胆尝试。

流行病毒药物的研发,风险极大。然而,君实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在短短4个多月内,完成了原本需要18个月的新冠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临床前评价。

2020年5月,美国礼来与君实签订协议,将埃特司韦单抗引入全球市场。此后,该药物在2021年陆续获得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授权,造福数十万患者,还成功入选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度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2021年,君实生物又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多家机构合作,经过一年多的成果转化,于2023年1月成功推动抗新冠病毒的小分子口服药民得维(VV116)在中国附条件获批上市。民得维与进口药物PAXLOVID的一项“头对头”研究作为首个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创新药临床试验发表在医学顶尖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14.JPG

就PD-1抗体药物本身,君实不仅成功研发出了首个对中国肿瘤治疗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本土免疫治疗原创新药,还将这类药物的治疗领域拓展到鼻咽癌等海外不曾探索过的新适应症。为此,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特邀中国研究者在全体大会上做相关研究的口头报告。相关研究论文还成为首个登上《自然-医学》封面的中国创新药研究。

15.JPG

▲Nature Medicine封面-JUPITER-02鼻咽癌研究

未来十年

提升临床转化能力,从成长走向成熟

就在今年第二季度,FDA将来中国对君实生物的生产基地进行现场核查。张卓兵透露,如果一切顺利,“或许在不久之后,特瑞普利单抗就可作为一项突破性疗法在美国获批用于鼻咽癌适应症。”而该药物在欧盟、英国的上市申请也在审评中。

这或将为君实生物再次带来一顶“第一”的桂冠:第一个由中国企业研发、生产的抗体药物成功走向欧美市场。

今年,君实生物正在研发的BTLA抗体将进入关键注册临床试验。“我们将去海外开展临床研究,一旦突破,又将创下中国原创新药的新高度。”张卓兵提到,作为抗体药物领域first-in-class的研究,如果成功完成临床并在欧美上市,“那么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将树立起‘具有国际研发能力’的形象”。

如今,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核心园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的君实生物全球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17.JPG

▲君实生物全球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总部(效果图)

扎根张江,不断向上生长。尽管被列入“张江之星”领军型企业,但张卓兵认为,君实生物仍然处于成长期,正在向成熟期迈进,而后续的成长更离不开上海高端医疗与科研资源的哺育。

“上海正在大力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这正是像君实生物这样的创药企业所需要的。”在他看来,提升药物研发企业的临床转化能力,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一流医生、科学家和企业家坐在一起,共同碰撞合作的灵感火花。



  作者:许琦敏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