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到立体,解锁儿童阅读的更多可能

文汇网

undefined

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家喻户晓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系列变成电子屏幕上跃动的一个个问号,引得小脑袋簇拥在屏前争先恐后点击回答科学问题;漫步沪上首家开在公园的城市书房,《彼得·潘》里的小飞侠“飞”进世界经典儿童文学插画展,吸引了许多家庭驻足留影……“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一系列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多维体验,解锁了儿童阅读的更多可能。

undefined

“是谁发明了最早的口香糖?”“为什么远古人们要建造巨石阵?”“哪种鱼被称作海中剑客?”诞生62年来,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先后面世,这一系列科普读物累计发行量超1亿册,以科学严谨的知识、贴近生活的内容和通俗浅显的讲述,影响了几代中国少年儿童,引导青少年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联手推出《十万个为什么》成长展,将图书编纂过程中的院士手稿、作者原稿、编辑加工过程稿、新闻报道及小读者来信等珍贵史料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undefined

60余年来,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先后面世,这一系列科普读物累计发行量超1亿册,以科学严谨的知识、贴近生活的内容和通俗浅显的讲述,影响了几代中国少年儿童,引导青少年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流连于展览书架前,经典的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以及“十万个为什么”品牌旗下的的各种图书,集中呈现了沪上科普名片“大家族”阵容。图书编纂过程中,许多院士手稿、作者原稿、编辑加工过程稿、新闻报道,以及小读者来信等珍贵史料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undefined

一边是泛黄的字迹,一边是引人入胜的高科技互动装置。展览巧妙运用声光电设计,小读者可以点击触屏互动答题,体验科学闯关的乐趣。入口处屏幕则储存了过去小读者写给《十万个为什么》的信,参观者也能现场写下想法和问题,也许新问题就会被选中写入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中。正如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燕娜所说,看似“古老+前沿”的跨越时空交流,都是为了激活更多好奇心与求知欲。

《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插画展也同期展出一系列科学绘本插画,众多精美插画、巨型打卡装置等小朋友来发现,同步感受科学与艺术碰撞出的惊喜。业内评价,沉浸式体验观展更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吸引触动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问题,从而埋下科学的种子,展开进一步思考,收获更多感悟。

undefined

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冯杰回顾了《十万个为什么》图书的辉煌历史,介绍“十万个为什么”科普产业链建设的现状、未来发展,表示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将在数字化、智能化、视频化和在线化做出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首任所长曾溢滔介绍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生命分卷的编纂情况,希望继续参与编纂,为新一代儿童续写《十万个为什么》的传奇。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分卷副主编、资深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为在场嘉宾分享了他在科普创作、编写中的宝贵经验,表达了对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版工作的期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科学艺术家曾凡一讲述她参与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编纂经历。对于担任《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主编,参与更多“十万个为什么”旗下品牌图书的出版,为青少年打造更多优秀科普读物表示了期待。

同期开幕的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插画展,主题为“当科学遇见艺术”。它精选了《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中的40幅精美插画,配合有趣的介绍,为小读者带来科学与美的碰撞。

《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绘本馆》是“十万个为什么”品牌为3-8岁少年儿童打造的科学绘本大系。其第一辑8册,包含人体、建筑几何、恐龙、宇宙、动物等科学领域,于2023年全新上市。该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所长曾凡一担任主编。来自海内外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撰文,国内著名插画家绘制插画。

“阅读是弓,写作是箭——儿童文学作家父女对谈会”上,两位获奖儿童文学作家父女档顾苓蓝和顾正宇亮相上海浦东图书馆。《今天下99号雨》书收录了顾苓蓝鬼马可爱的奇思妙想,蕴含着清浅易懂的人生哲思。顾苓蓝分享了创作秘籍:观察生活、收集素材是基础,广泛阅读、培养语感是修炼,适当仿写、多作练笔是实操。从阅读到写作是水到渠成,正是依靠经年累月的阅读积累和时不时坚持的灵感捕捉与记录,才造就了此刻的厚积薄发。

孩子的成才离不开家长的耐心培养,顾正宇从自身创作经验和亲子教育入手,针对小学阶段孩子常常无法完整阅读整本书的难题坦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的兴趣点切入将事半功倍。顾正宇结合新书《运河少年》,趣味十足的斗蟋蟀民俗、绵长深厚的运河文化等都是来自于顾正宇的亲身采风,他将若干运河古城缩影而成的运河小城的人文风貌、生活百态、市井风情、餐饮习俗,一线串珠,连缀起来,读之让人豁然开朗。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陆小新表示,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一个小小的精神世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着丰盈的文学滋养。出版社也将发掘更多优秀作家,用文学构建通向美好人生之路的阶梯。

image.png

“打开书页吧,飞上天空吧,踏进永无岛吧,和彼得·潘一起翱翔,一同欢笑。”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在作家榜版《彼得·潘》译者黄天怡娓娓讲述下,一场特别的阅读分享会邀请孩子“与彼得·潘一起走入童话世界”。

《彼得·潘》是20世纪伟大的童话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长销不衰,鼓励小读者用勇气、爱心和友谊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最初是以剧本形式问世的,有很强的表演性和可读性。为此,现场设计了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孩子们通过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现出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小飞侠的外套、温蒂的蓝色蝴蝶结、海盗三角帽……极具个性的服饰细节,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小飞侠的神奇故事再度“复活”。“亲子阅读不是大人简单念书给孩子听,而是父母和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展开精神交流,对角色进行代入式对话、互动乃至表演,从不同角度走进经典文学。”黄天怡建议。郊野公园里,一辆红色小火车缓缓驶出葱茏的树林,车厢上摆放着几十本作家榜经典名著图书,以盲盒形式等小读者们来寻宝。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的阅读已经不再局限于平面的书本文字中。”资深童书出版人敖德认为,沉浸式阅读更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当书中角色和场景从单一纸页维度进入多维体验,互动指数拉升,从而更好地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热爱阅读的种子。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