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街头艺人 | 他们带着夜色中的烟火气回来了 | |
2020-06-07 02:49:32 作者:王宛艺 |
无论是吹气球的小丑,还是演奏乐器的艺人,走在上海街头,总是能看到这群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的街头艺人。作为国内第一座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演出的城市,上海的街头艺人更加职业化,也不断刷新着外界的认知。从2014年首批拿到资格的8人,到之后每年都有无数来自全国甚至是海外的表演者递交申请,这一群体正不断向外扩容。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街头艺人,听他们讲述用特长、用多元文化“包裹”城市的故事。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静安寺商圈华灯初上,悠扬的旋律在初夏的凉风中回荡。
在上海夜生活节的首个夜晚,街头艺人的歌声让人们不由自主地驻足。继续往前走,夜色中是各色各样的摊位,包罗万象的街头艺人,好看、好吃、好玩。他们看似平平无奇,聚拢却精彩纷呈,让你只想舒服地叹一口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小丑、气球表演艺人:持证上岗的安全感
晚上七点刚过,从事小丑、气球表演的街头艺人刘振胜摊位前,就已围满了来纳凉的小朋友。今天对于他来说,是最特别的一天,“这是我做气球三年多来,头一回在晚上出摊”。
或许是在上海夜生活节人来人往的欢乐气氛感染下,40岁的刘振胜在小丑服饰下看起来灵活、年轻而又热情,自带欢乐气息。他害羞地告诉记者“自己没什么手艺”,事实上,他已经和“气球”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他从老家河南刚来上海那会儿,就从事气球装饰。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在街边给小朋友做动物气球,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也由衷地快乐。”说话间,一个长气球在他手中缠绕成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鸭子,而他身边的竹筐,早已插满了一堆五颜六色、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2019年之前,他度过了将近两年与城管打游击的日子,“那时候心里不踏实,‘闻风而动’说的就是我们,只要发现城管的身影,马上要跑。”直到2019年,他从朋友那儿听说了街头艺人可以“持证”,于是去考了上岗证,成为第五批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从此堂堂正正走上街头。而静安公园广场,成为了他的常驻点,可以在规定的时间端在这儿摆摊。他看到,这里持证的街头艺人也越聚越多,“现在有300多个,分时间段上岗”。
“现在政策好呀,不仅我们有了统一有序的管理,心里满满安全感,而且像今天办的夜生活节,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带来了人流,更多人看到了我的气球,喜欢我的手艺,也为我带来了一些生意。”刘振胜的眼睛笑眯成一条缝。
萨克斯风吹奏者华俊:城市需要音乐和快乐
露天广场上,一曲由西洋乐器萨克斯演奏的东方曲目《茉莉花》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演奏者华俊是一位典型的“斜杠青年”:上海交大毕业的他白天在文化馆工作,到了周末的夜晚,他提上萨克斯来到街头,寻找到另一个自我。
他的“斜杠”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其实一直向往舞台,但是我的工作始终都是幕后。所以我就想走上街头,这个舞台真的很适合我,因为它离观众很近。”这是华俊最初萌生的想法。想法的落地完全来自“偶遇”:2014年底,他路过静安公园广场的时候,看到了第一批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我就觉得不错,打听了一下需要的流程,很快赶上了第二批街头艺人上岗证,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现在,华俊已经成为街头艺人中的“元老”,各种演出不断,他不为钱,全凭着一股子“街头的热爱”。在现场,短短40分钟不到的时间,他为围观者们带来了《卷珠帘》《信仰》《我只在乎你》等等耳熟能详的曲子。音色饱满圆润,低音深沉平静,高音清亮悠扬,不少路过的行人也为他驻足,现场喝彩声、欢笑声不断。
“观众的掌声和欢笑是对我最好的嘉奖。”当前疫情趋于平稳,沪上街头艺人也逐步恢复演出,华俊认为现在这座城市非常需要音乐和欢乐,鼓励人们更加有勇气地生活,“我很高兴我能够带给我热爱的城市这些!”
面塑表演艺人许威理:让传统被更多人喜爱
想到捏面人,能想到什么?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猪八戒?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但在静安公园广场前,面塑表演艺人许威理面前的摊位上,摆着的一个个却是《冰雪奇缘》的安娜公主、漫威系列的美国队长、电影中“逍遥又自在”的小妖怪哪吒。
许威理捏了十年的面人,他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他选择走上街头,让更多人看到这门“非遗”手艺。“我是第十五批街头艺人,今年5月街头艺人恢复之后第一次走上街头,看到面人被那么多人喜爱,感觉特别自豪。”路人的亲近带给他难忘的体验,接地气的艺术能够让面塑被更多人接纳。
为了让面塑更受年轻人的喜爱,他还进行了创新与改进,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我之前去学校、去商场办活动,有孩子问我,爷爷你能捏个小马宝莉给我吗?我听都没听说过,我就觉得是时候在这门手艺的基础上创新一下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创作。”
他说,他能感受到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甚至有年轻人跑来问他,想和他学习捏面人的手艺,“传统的东西在今天、在年轻人当中又焕发出了新生机”。
城市的夜幕降临,但城市的文化并未停歇,街头艺人在夜色中活跃起来,多元的文化在“夜上海”这座不夜城一一展现。
“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二十年前,一首《喜欢上海的理由》火遍沪上的大街小巷,人们惊叹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速度;二十年后的今天,多元的街头艺人也能够持证上岗,积极参与上海夜生活节,成为夜经济的一部分。
这,也成为了大家喜欢上海的新理由。
文/图/编辑:王宛艺 占悦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