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愿景变为生动实践 | |
2020-06-21 23:35:33 作者:单颖文 |
6月21日上午,“北外滩全球宣介会”在虹口区举行。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总工程师白雪茹现场介绍了北外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她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北外滩地区规划建设要体现“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突出亮点、打造精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北外滩与外滩、陆家嘴共同构成“黄金三角”核心商务区,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重要的功能服务聚集区,其发展理念、建设水平和管理模式,将成为长三角区域城市发展及全球城市建设的标杆。
北外滩将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协调融合为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以低碳绿色为发展理念”的总体策略,对标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经验,以“复合紧凑、开放共享、包容互促、创新智慧”四大规划理念,与外滩和陆家嘴错位联动、居职相融、孵化创新思维的新时代顶级中央活动区;汇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发展要素的世界级会客厅;全球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典型示范区。
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表示,未来的北外滩,将拥有200余栋高端商务楼宇、集聚近百家企业总部,金融、航运、科技等产业蓬勃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以及苏州河以北的商业商贸中心大放异彩,构成一幅新时代虹口版的“清明上河图”。
在“留、改、拆”中,形成“新海派文化”地标
自上海开埠以来,北外滩便汇入了上海蓬勃发展的大潮——无论是1845年英国商人在这里新建了第一座驳船码头,还是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从这里踏上“睁眼看世界”的旅程;无论是礼查饭店传出的圆舞曲,还是犹太难民搪瓷杯里飘出的咖啡香;无论是“过河看影戏”的摩登时尚,还是澄衷蒙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北外滩一直都是上海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
“北外滩浓缩了上海乃至中国近代的丰富历史,是‘海派文化’真正的发源地,也是上海保存‘以港兴市’历史、叙述19世纪中国早期工业化过程的最佳场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天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了解到,北外滩在推进山寿里等历史建筑资源丰沛的区域旧地征收时,已经启用了“留、改、拆”并举的模式,统筹推进旧区改造和风貌保护,他很支持这一做法。
宣介会现场,白雪茹提出,从发展条件来看,北外滩具备三方面优势,除了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滨水资源,还有独特的历史底蕴,“北外滩是近代公共、文化事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成片里弄建筑保存完整”。针对这一特点,她表示,北外滩的开发建设要“汇聚顶级功能,打造战略高地”,在配置强力支撑核心功能发展的高等级服务设施方面,活化利用优秀历史建筑如雷士德工学院,配置国际化高端教育;依托下海庙周边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高能级文化设施,形成“新海派文化”地标。在提供吸引国际人才汇聚、满足各类需求的高品质生活配套服务方面,结合区域内历史建筑和特色街巷,培育富有文化特色的休闲街区;新建高品质租赁住宅,通过历史街区活化建设特色住宅。同时,要“构建立体复合、品质卓越的空间环境”,以规划塑造激发最大活力、畅享最佳景观的公共空间体系。比如,在黄浦江、苏州河沿岸结合海鸥饭店、河滨大楼等更新改造,注入高品质公共功能和历史文化体验;在虹口港沿线打造传承历史记忆、品味水巷生活的文化水岸,营造亲水宜人的滨水环境等。
北外滩规划总体结构为“一心两片”。“一心”,即中部核心区,围绕大型中央绿地形成超高层建筑集聚的高品质商务区;“两片”,即东部提篮桥片区和西部虹口港片区,展现低层高密度的空间格局。在华侨城华东集团战略发展中心副总监沈毅看来,北外滩的开发不是“白纸上做文章”这样简单,虹口有深厚文化底蕴,传承下来许多值得保留的建筑资源与资产。在贴合政府整体规划考虑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修复“再生”,为老建筑赋予新功能,让它们承担起新使命,带活整个区域的发展,对企业来说,这样“新旧融合”的开发既是一种挑战,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李天纲建议,可以通过设立基金,实现批租留成、修造转让、公共捐助。同时,通过设立博物馆、纪念馆、立碑勒石、记录口述史等方式实现文脉传承,“用历史坐标唤起城市记忆”。
创新“朋友圈”招商引资模式
根据规划,北外滩建设总规模约840万平方米,将形成办公商业、住宅、其他规模比例6:3:1的功能结构,成为全球高端楼宇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吸引企业总部、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加速向北外滩集聚。
目前北外滩已拥有金融企业16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5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达到16家,超过全国公募基金总数的九分之一,是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在这里,集聚了中远海运、上港集团、中国船东协会、歌诗达邮轮等航运企业和机构4700余家。同时,北外滩率先布局了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5G基站覆盖密度全市第一,是全球网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接下去,北外滩将聚焦楼宇经济和平台经济,着力构建北外滩总部经济和涉外经济中心,集聚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总部、国际组织和功能性机构。
凯德集团旗下北外滩来福士广场总经理黄加勇告诉记者,得益于北外滩来福士的位置及风景——既可以直面陆家嘴繁华天际线,又可以纵览百年外滩历史建筑群,且项目无缝连结地铁,目前这座双子塔的东塔办公楼已部分投入运营,短短一年内就吸引了许多知名的国内外企业入驻。
值得一提的是,北外滩还创新了招商引资的模式和方法。虹口区副区长郑宏说,北外滩未来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朋友圈”,需要更多企业家朋友与外滩同频共振,要继续通过“功能招商”“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创新模式,真正把北外滩打造成“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今年已有天风(上海)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广州致景科技下属全布总部等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正式入驻北外滩,涉及金融、航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虹口区投促办主任郝立国告诉记者,广州致景科技下属全布总部“落户”北外滩就是典型的扩大“朋友圈”,通过“基金招商”的成果。全布是一家专门从事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及智能制造业务板块的公司,是国内坯布织造云工厂的重要代表,得到了多家金融机构的投资。在公司考虑走出广州、向全国进军之时,一家向全布注资的基金向其推荐了来上海发展,其中虹口北外滩是全布的选择之一。郝立国记得,当时的竞争很激烈,在多次了解北外滩新一轮规划,以及获悉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已与虹口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将办公室设在北外滩后,全布最终决定“与北外滩共同成长,从区域性公司发展为全球性公司”。目前,全布的办公室已选定在北外滩浦江国际金融广场,公司核心职能部门将全部搬入。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每一步都是风景”
在郝立国看来,除了北外滩得天独厚的各项优势,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也是全布等企业最终选择北外滩的原因。“我们也在不断转变招商理念和方式,积极主动拥抱变化,学习新经济、新模式和新业态。”他说,与新型模式发展起来的企业的沟通过程,也是了解他们如何获取动力,如何拓展市场、如何盈利等的过程,这在无形中也提升了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我们更懂企业,企业也更相信我们,更愿意选择北外滩”。
郑宏表示,营商环境是企业选择北外滩的重要原因,虹口区始终坚定地把帮助区内优质企业发展壮大作为己任。去年以来,虹口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合议核准制”,建立证照审批“组团办理”机制,将“一证一次办”升级为“一事一次办”“一楼一次办”,先行先试“一证多址”改革试点,开放“一照多址”登记。完成涉企登记审批事项100%纳入线上平台,实现“一窗受理”企业申请、“一天核发”营业执照,推进企业设立“当场办结”模式,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工作落地,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全力打响“一网通办”品牌。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虹口区突出人才服务优势,在奖励政策、人才公寓、人才引进、人才落户、子女就学等方面支持人才集聚,并搭建了“企航北外滩”等系列活动平台,加强区内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互动,助力资源共享,共谋发展。
“让一切创新创业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吴信宝介绍,北外滩将进一步打响“一网通办”品牌,建立北外滩企业服务中心,开设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窗口,打造全天候、零距离、不打烊的惠企便企服务平台。将实施上不封顶的人才政策,营造投资便利、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提供一流的居住、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施展才华、追逐梦想、成就事业。
除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北外滩还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通过整体规划、科技赋能、精细化管理,这里的每一栋楼宇都是智能的,5G、物联网、大数据将让建筑变得更聪明、更安全;每一栋楼宇都是会“呼吸”的,室内PM2.5值始终保持在30以下;每一栋楼宇都是“绿色”的,单位面积能耗将是全球最低的;每一栋楼宇都是通达的,二层连廊、地面慢行区、地下空间连通构筑起全方位互联的立体活动网络。同时,将呵护“窄马路、小街坊,适宜人居”的区域形态,构建最高效集约的交通体系,50公顷的慢行优先区、22公顷的无车区、6.3公里的“最美滨江步道”和贯穿核心区的中央绿地。
“让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个转角都充满惊喜。”北外滩将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变为生动的实践。
文/摄:单颖文
部分图片:北外滩开发办
制图/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