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海派歌,献海派情——记浸润海派文化的上海优乐艺术团 | |
2020-12-29 18:37:34 作者:孙光圻 |
一、海派文化园地中盛开的一朵奇葩
这是一个以热爱歌唱艺术的海归专业声乐工作者和退休声乐发烧友为主体的民间艺术团。近年来,她热情奔放地穿行于江浙沪皖赣等数十个城市大剧院,从六朝古都的南京,到赣西明珠的萍乡,从飞云漫铺、群峰浮海的黄山,到位于舟山群岛最北部的嵊泗列岛,给渴望艺术享受的芸芸众生带去了海派文化的问候和享受。在上海大剧院、上海交响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梅赛德斯奔驰中心、上海音乐厅、江西艺术中心、杭州剧院等顶级艺术地标剧场,都留下了他们热情而优雅的身影。他们有时一个月要演出4-5场,受欢迎和忙碌的程度超出了一些专业艺术团体,甚至连蜚声国际乐坛的荷兰达人秀冠军马丁以及欧洲手风琴冠军亨利·费尔斯创办和指挥的欧盟星际大乐团来上海演出,都要指定该团为唯一的合作伙伴。可谓海派文化园地中盛开的一朵奇葩。
她,就是上海优乐艺术团(以下简称优乐)。
该团执行团长邱克是拥有美国绿卡的海归人员,他身材高挑,颜容俊朗,嗓音带有磁性,是一位完全可以吃艺术饭的高级“票友”,他青年时曾是暨南大学的博士,在商海打拼了30年,后负笈美利坚,2005年决定返回祖国,选择上海作为定居地,追求新上海人心中的海派艺术。邱克说,优乐有留学海外的艺术家11人,占整个专业人士的一大半。既有日本东京武藏野音乐大学声乐学士和硕士,也有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和戏剧学院歌剧表演专业的硕士;既有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的访问学者,也有奥地利莫扎特国立音乐大学的钢琴演奏硕士;既有80年代就获得美国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艺术家文凭的花甲长者,也有刚刚从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古典钢琴专业获得本科和硕士的九零后青年才俊。可谓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留学在外艺术家海归时一眼相中的就是魔都上海,因为这座海派文化的地标城市原先就是近代的东方巴黎、远东第一大都市,改革开放以后又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上海的开放包容和丰富多彩,正是海归者心目中的乐土和舒展身手的平台。这和历史上海派文化形成过程中大量海外高级管理人员被派遣和回国定居上海不谋而合。
在海归和退休艺术家的发奋操持下,一些艺有所成的专业音乐家也主动或应邀作为编外成员加入到优乐的表演行列中。如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郑宏,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独唱演员、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吴士玌,上海歌剧院男中音郭添乙和女中音周荷丽等。
就这样,邱克和一批志同道合的、热爱艺术的海归艺术家和专业演员以及刚退休的超级音乐发烧友走到了一起,在这个和睦温馨的艺术大家庭里,尽力发挥自己的艺术天分,这些“归来的星光”,大量演唱和创编各色海派歌曲,倾情奉献对海派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优乐海派音乐的审美特征
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吴越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清末上海开埠后传入的欧美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独特城市文化现象。自从清末民初“海派”在上海滩降生以来,海派音乐与海派绘画、海派京剧、海派电影、海派小说,海派曲艺、海派魔术、海派建筑、甚至海派菜肴和海派点心结伴为伍,相映成趣,共同支撑起了海派文化的非遗艺术大厦。
巡检优乐编选和演出的节目,充分展示了海派音乐的艺术审美特征。这就是:
(一)、上海地域性。
海派音乐的中心地标是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本地,她所涵盖的是整个江南地区,也就是今天所说的“长三角地区”。海派音乐是一个上海与其他地区内外渗透和相互交融的历史过程,凡是流行于江浙沪皖一带,具有都市时尚和水乡风情海派基因的音乐都可入列。因此,优乐在各种表演,特别是在“上海之恋”等专场中,准确地体现了这一审美特色。
他们首先抓住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上海小调和上海老歌,集中展显了海派歌曲的独特风韵和迷人魅力,让这些中西交融、雅俗共赏的"艺术流行歌曲"或"流行艺术歌曲"重新响彻云霄。如当年影星周璇以此红遍天下的《天涯歌女》,风靡全国的电影《长相思》插曲《夜上海》,赵丹在电影《十字街头》所唱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里》,周润发、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上海滩》中的同名主题曲以及沪语歌曲《上海谣》等,都在优乐艺术家的琴声和歌声中勃发出生命的旋律。透过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我们仿佛听到了黄浦江水的奔腾呼啸和百乐门里掩映蓬插的爵士乐声,看到了华灯初上的上海滩夜景和各色霓虹的变幻闪烁,韵味玲珑剔透,感受到了上海闲适柔润又不失时尚开放的海派文化底蕴。
在凸显上海海派歌曲的同时,优乐也十分重视演唱江调《太湖美》,越剧选曲《梁祝》,黄梅戏选曲《女驸马》、《夫妻双双把家回》、还有江南小调男声小合唱《社员挑河泥》等,这些清纯、素雅、质朴的江南方言曲目,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体现出浓浓的海派艺术特色。
二是开放多元性。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兼蓄并收,熔铸中西,为我所用,是一个在时空上汇聚古今中外的复杂共同体。之所以如此,是由上海都市人口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不排斥时尚的移民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海派音乐不能纯之又纯,单一就不成立。雅与俗,洋与土,远与近,深与浅,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各色文化品质都可以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展现了海派音乐“大家庭”的迷人魅力。海派文化的海纳百川,兼蓄并收,熔铸中西,为我所用,是一个在时空上汇聚古今中外的复杂共同体。之所以如此,是由上海都市人口不闭关自守,不固步自封,不拒绝先进,不排斥时尚的移民特性所决定的。因此,海派音乐不能纯之又纯,单一就不成立。雅与俗,洋与土,远与近,深与浅,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等各色文化品质都可以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展现了海派音乐“大家庭”的迷人魅力。
例如,优乐的“唱响一带一路的歌--中外经典名曲音乐会”,展开旋律的翅膀,翻山跨海,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最美好的歌曲,奏响了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新乐章。又如她们的“天籁地球村音乐会”节目,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打开了信息时代人类在音乐声中共同生活的别样艺术之旅。再如,与著名上海音乐学家和翻译家薛范的合作,使其最脍炙人口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成为优乐的经典演唱歌曲。同时,俄罗斯《雪球花》、意大利歌曲《西班牙女郎》以及新世纪神秘园乐队创作的当代歌曲《你鼓励我》等亚洲歌曲和欧美歌曲,都成为优乐体现海派文化的精彩节目。此外,优乐还经常演唱具有湖北风韵的名曲《洪湖水浪打浪》,有湖南情怀的电影插曲《送战友》,有南国旋律的广东音乐《彩云追月》和《步步高》等,极大丰富了海派音乐的内涵。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优乐致力推介西部歌王王洛宾搜集编创的歌曲,并得到了其家人的认可和正式授权。王洛宾歌曲来自不同区域,特别是其中的新疆民歌更是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在开放性和创新性上与海派音乐的神韵如出一辙。当剧场里响起《青春舞曲》和《掀起你的盖头来》时,台上台下击掌齐唱,汇成一体,气氛炽烈。
三、时尚创造性。 海派音乐的吸纳不等于照搬照抄,也不是重复和模仿人家,而是富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和创造活力。优乐正是以这样来塑造自己海派本真的创新形象。在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全国优秀原创词曲作品选拔活动中,由优乐歌唱家周灼焱作词作曲的原创合唱作品《中国抒怀》脱颖而出,入围全国百强,入选《歌声飘过70年》专辑并公开出版。该曲洋溢着上海和江南水乡的海派风情,抒发了歌唱者对伟大祖国的心声:“我是你清晨放飞的理想,我是你午后彩练当空的水乡”。
优乐还积极参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光盘达人宣传活动,编排了生动有趣的女声小合唱《悯农二首》,以旧瓶装新酒的创新方式,将脍炙人口的唐诗《悯农》融化在苏联歌曲《红莓花儿开》的旋律中,这种全新的音乐诠释使观众感到意外为开局,以与演员和唱为终曲,剧场气氛极为感人。
四、优劣选择性。海派文化容纳百川,然各种江河奔腾入海时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孤岛繁荣”期间,在“洋夷杂处”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氛围下,各种摧人心志,低俗、迷信、黄色乃至反动的音乐一度声嚣尘上。因此,成熟健康的海派音乐演绎着必须对历史传流下来的复杂文化遗产有所选择,要去芜存精,匡正袪邪,而优乐正是这样做的,在演唱众多的海派歌曲中,从来就没有一个诸如《毛毛雨》、《桃花江》、《三轮车上的小姐》之类颠倒是非或摧人心志的靡靡之音。相反的,优乐在在弘扬时代正能量和优秀文化方面,则勇立潮头,不遗余力。
例如,2020年初,新冠疫情悄然向华夏大地袭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里,优乐艺术家们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在上海组织了《艺起战疫,决胜未来:抗疫情专场音乐会》,演唱和创作了许多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其中赵非创作的《爱在咫尺》、《武汉进行曲》、《母子心相连》,周灼焱等人创作的《逆行之光》、《意大利之恋》等优秀作品一诞生就赢得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播放,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并被百度百科收录,有的还在专业音乐杂志发表。
又如,优乐的《改革开放歌曲回顾音乐会》和《中国诗词歌曲和古典四大名著歌曲音乐会》等,精选了最经典的中国诗词歌曲,以独唱、重唱,小合唱、混声合唱等形式呈现出来,给观众的听觉带来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
沉浸在海派文化中的优乐艺术家们,怀着对祖国大地和上海都市深深依恋和热爱,用包容、时尚和创新的力量,在海派音乐的广阔舞台上,见证历史的辉煌,寻求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