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零能耗、零水耗……还要拿下6个绿色建筑认证,这座新开工项目将施展“绿意狂想”
2021-01-06 14:04:24 作者:史博臻 陈祺彬

微信图片_20210106134335_副本.jpg

▲项目效果图

新一年的阳光照在跨越发展的建筑业上,投射出“绿色”的影,一批批“新”建筑正向我们走来。

今天上午,在普陀区西北隅的桃浦智创城,“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项目举行开工仪式,基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由上海建工全产业链打造,集投资、策划、设计、建造、运维“五位一体”,计划于2022年9月竣工。

“最高”成就都市绿美空间

从现场展示的效果图上看,“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的建筑形体错落有致、层叠出挑。节能玻璃幕墙贴合着建筑曲线,仿佛镶上一道道裙摆。再仔细瞧,你还会发现在它的外围有着养眼的“绿被”,因路造景、因景塑绿,营造出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空间。可以想象,待项目落成后,人们推窗即可呼吸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身边的花草、绿树随时激发灵感,一景一物蕴透着诗情画意。

微信图片_20210106134319_副本.jpg

▲项目效果图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不仅外观亮眼,更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出表率。

上海建工将推进该项目达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三星、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三星、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美国绿色建筑LEED评价标准铂金级、美国健康建筑WELL评价标准铂金级以及英国绿色建筑BREEAM评价标准杰出等级,力争获得六大绿色认证体系的最高分和最高要求,成为可感知、可触摸、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微信图片_20210106135818_副本.jpg

该项目集上海建工绿色建筑技术之大成——

以采光为例,建筑合理利用采光天窗引入更多自然光,室内灯具采用采光感应模式和人体节律调节措施,室内光线颜色随着室外天空颜色自动进行动态调整,避免传统灯光环境易引起疲劳的问题。相比传统照明模式,全年约减少8万度照明用电,做到在降低照明能耗的同时,带给使用者更为良好的自然光新体验。

在水源使用方面,室外屋顶和场地内雨水、室内中水会被收集并处理,达到水质标准后用于绿化浇灌等,通过优化设计,最终将实现除了饮用水外,全部采用循环水,预计全年可节水约3000吨。项目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在雨季等降水密级的时段,对雨水进行存蓄,暴雨时不向市政管网排水,减少公共设施压力,整体达成“雨水收集量等于市政管网取水量”目标。此外,项目还将对周边河水开展生态净化处理,提升水生态质量,为建筑使用者和周边邻里营造良好的环境感受。

在能源使用上,利用建筑外表进行光伏发电,并根据太阳辐射角为每个光伏玻璃定制专属倾斜度以提高发电效率,预计全年可发电40万度,可基本满足建筑本身用电量。此外,绿色建材、绿色电力、智能幕墙、高效暖通等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极大的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消耗,助力其成为全球一流的绿色碳中和标杆建筑。

作于细、成于大,站上绿色建筑的时代风口

据了解,该项目的论证和策划历时两年时间,在随之而来的施工环节,绿色循环理念得以全面彰显。

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研究应用高性能绿色模块化装配建筑结构体系,最大程度减少在施工现场的作业量,减少现场操作带来的噪音、废气、废水等排放。在基坑施工阶段,还将采用最新的新型PC工法组合钢管桩技术,实现全回收、无污染、施工高效的绿色基坑支护。

微信图片_20210106134248_副本.jpg

▲开工仪式现场

项目还将结合施工实践,开展建筑材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探索针对不同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将按其来源、组成、物理化学性质等,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路径方法,以及施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运输、贮存及最终处置等全过程智能化可追溯管控技术,为今后全面提升施工绿色化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微信图片_20210106134253_副本.jpg

▲开工仪式现场

在项目投入使用后,上海建工还将全程管理建筑的运维,将基于物联网,形成智慧用能平台,作为建筑管理的“大脑”,统一调配储能设施、智能微电网、通风系统等设施运转,根据探测到的温度、空气质量等数据,自动控制空调通风系统、照明系统、节电系统等的运作方式,达到智能感知、智能预测及智能控制的效果,建筑还将设置智能服务系统,将来可与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进行功能对接。在运维过程中,还将开展大量的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绿色运维解决方案,同时也将成为提升绿色运维效能的研究和展示平台,为孵化后续的绿色建筑技术提供储备。

作者:史博臻 陈祺彬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来源:上海建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