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商晒“成绩单”,进博会溢出效应满满 | |
2021-10-05 06:29:00 作者:徐晶卉 |
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8月上市……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生产的诺和泰(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从进博会展品变成商品,成为中国首个具有心血管适应症、实现一周一次给药的GLP-1产品。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更喜欢把这个产品称为“进博宝宝”。在前三届进博会上,这款新药先后以新药研究文献等形式出场,今年它将首次换上中文“外衣”亮相,“这一切,都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和中国鼓励医药创新的政策”。
第四届进博会迎来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各大参展商相继亮出参加过去三届进博会的“成绩单”。从展品变商品的“中国速度”,到“为中国定制”的发展策略,再到与世界“共创”的“中国能量”,这是对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最好诠释。
展品变商品的“中国速度”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一般情况下,要将一个全新品牌打入中国市场,无疑是一项程序浩繁的庞大工程。消费者心智养成、媒体传播、渠道通路,所有环节都需要时间来铺排。但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发现,参展进博会是一条展品快速变商品的“捷径”。
进博会“三年级生”资生堂早早就尝到了甜头。去年,资生堂带来了高端新品牌御银座的海外首秀,以及科技抗老品牌玑妍之光的全球首发。仅仅两个月之后,玑妍之光就在上海发布“进博同款新品”,线上线下店铺“火力全开”,天猫累计浏览人数超1.2亿。御银座也不甘示弱,9月,其全球首家精品店落地上海国金中心;12月,该品牌“第二店”即将落子上海南京路步行街……
“这就是展品变商品的‘中国速度’!”资生堂中国区CEO藤原宪太郎感叹道。在他看来,进博会已成为一个“顶流”展会,资源要素高度集中,可帮助企业将展品首发、市场宣传、供销对接等各项流程从“串联”变成“并联”,从而大大加快上市速度。
从医疗产品到消费品,从食品到装备,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参展商,都能感受到这种“中国速度”。去年,依视路选择在进博会期间进行星趣控镜片的全球首发,将最先进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创新解决方案带到中国。“首发影响力为产品后续上市奠定了基础。”依视路大中华区视力保健总裁林国樑告诉记者,目前星趣控镜片已投入量产并上市,超过18万名儿童通过这种全新解决方案控制近视的进展。
德国卡赫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了一款商用视觉AI智能清洁机器人,两个月后,这款机器人就走进了上海虹桥枢纽。“这种‘中国速度’,是促使我们连年参展的原因。”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透露,今年已经预定的参展面积扩大到了800平方米,是参加首届进博会时的4倍。
从“进口到中国”到“为中国定制”
从展品变商品的“中国速度”,跨国企业看到了大海般的中国市场。如何更好抓住进博机遇?眼下,更多进博会参展企业正选择主动出击——从“进口到中国”向“为中国定制”进阶。
每一年的进博会,对于联合利华而言,都是一次绝佳的新品牌“试验场”——展品能否被中国消费者接受、有没有成为爆款的潜力,参展进博会的相关数据都是作出市场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二届进博会之后,英国百年品牌蓝多霸的咨询量指标飞升——疫情影响下,这款洁厕消杀产品成了“香饽饽”,这让联合利华敏锐捕捉到了商机,立刻拍板,“不仅要进口到中国,还要实现本土化创新”。
很快,联合利华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心就根据中国市场的喜好,研发出洁厕泡泡、洁厕卫生湿巾两款产品,并“上架”第三届进博会。事实证明,这些“为中国定制”的产品不仅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也让公司总部及其他市场“眼前一亮”,决定把“中国定制”变成“全球同款”。
从“进口到中国”到“为中国定制”,背后的逻辑发生了转变。这意味着,进博会的参展商变成了投资商和深度参与者,主动选择将发展重心挪到中国,加速投资中国。
第三届进博会之后,全球基因测序巨头因美纳加速了布局中国的脚步。今年2月,其与红杉中国合作建立孵化器平台;5月,在上海举办首届“新一代基因测序行业峰会”。“过去,我们更多扮演进口品牌的角色,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实施本土化策略,助力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基因产业的发展。”因美纳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的一番话,表明了这家企业构建本土生态圈的核心战略。
今年,因美纳将带着新品亮相第四届进博会,同时加快了生产制造环节的本土化进程。李庆透露,位于浦东新区的因美纳中国生产基地正在积极筹备,预计将于明年第一季度投入生产,“做中国基因测序市场的深度参与者”。
与世界“共创”,诠释“中国能量”
随着一个个“进博宝宝”的落地,诺和诺德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去年,诺和诺德与临港新片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2亿元成立诺和诺德(上海)医药贸易有限公司。该公司今年初开业,截至7月,员工已超过500名,这又是一种“中国速度”。
“在诺和诺德全球创新战略中,中国已被提升至最高级别,意味着多个疾病领域的创新药能实现国内外同步临床,同步获批。”周霞萍透露,诺和诺德首个中国与全球同步研发的Icodec胰岛素,也已在中国开展全球关键III期临床试验。
梳理数百家参展商亮出的“成绩单”,你能看到很多相同的表述——“中国市场份额第一”“中国市场是全球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从展品走向商品,从单品“爆款”变成品牌实力,正是得益于中国市场的亮眼表现,在过去一年,包括欧莱雅等在内的一批巨头纷纷把中国总部升级至地区总部,更多参与总部决策,释放“中国能量”。
第三届进博会期间,赛诺菲宣布在上海推出慢病管理创新项目安睦来,成为企业全球首个智慧健康医疗的落地项目。今年6月,安睦来智慧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沪注册运营。在项目负责人看来,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已走在全球前列,“选择在中国开展这一创新项目,就是希望借助中国经验,加速拓展全球范围内慢病管理的数字化创新,将医疗保健生态系统带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作者:徐晶卉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