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纪念馆与朱屺瞻艺术馆“梦幻联动”,“公园+艺术馆”凸显人民城市内涵
2022-09-28 12:25:23 作者:单颖文

15.jpg

巨幅幕布垂下,1959年的鲁迅纪念馆跃然其上,作画者是朱屺瞻。30多年后,朱屺瞻艺术馆落成,与鲁迅纪念馆坐落于同一座公园之中。又过了20多年,这段跨时空的缘分有了同频共振的“梦幻联动”——今天,集两馆馆藏于一展的“城市山水有知音”主题展在朱屺瞻艺术馆开幕。

本次展览利用天然的“公园+艺术场馆”优势,将鲁迅公园中的这两处艺术场馆进行空间链接,以更开放的艺术方式和交流视角,带人们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唱和,凸显人民城市内涵,也为上海文化软实力塑造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13.jpg

17.jpg

14.jpg

12.jpg

“公园是城市中的山水,知音是文化人的相聚。”虹口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虹口是“文化名人聚集地”,鲁迅先生的最后十年就在这里度过。尽管没有记载显示,朱屺瞻先生与鲁迅先生在生前有过交往,但两人却巧合地有共同的爱趣——梅花。朱屺瞻先生的画室名为“梅花草堂”,鲁迅先生的美术藏书中有一套《百梅集》,他的叔祖还曾为他刻过一枚朱文印章“只有梅花是知己”。1959年,朱屺瞻先生创作了城市水山画代表作《上海鲁迅纪念馆》。1981年,在纪念鲁迅先生诞辰百年之际,朱屺瞻先生作《松石》一幅,表达景仰之情。1995年,朱屺瞻先生主动选择将艺术馆落户鲁迅公园,与鲁迅先生“比邻而居”。于是,鲁迅公园也成了沪上独有的同时集纳两座文化名人馆的城市风景线,成为天然的“公园+艺术场馆”场域。

本次展览以两馆馆藏资源为基础,以山水为主题,分为“馆藏风采”“亦山亦水”“墨言墨语”三个单元。这其中,既有国画大家朱屺瞻、王个簃、蒋兆和的力作,亦有新水墨艺术家仇德树等人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还特地从中国画院借了三幅画,都是朱屺瞻先生在院中工作时所作的上海风景画。包括开篇引题的《鲁迅纪念馆》,让公园围墙内的自然景观与围墙外的城市景观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以及《绿化都市》,留下了半个多世纪前上海公园的风景等。

“在逛公园的过程中,能有机会欣赏到两家艺术机构的藏品,是很幸福也很幸运的事。”观众贾小姐说,她就住在鲁迅公园附近,平时经常带孩子来看展。但由于鲁迅纪念馆和朱屺瞻艺术馆分布在鲁迅公园两处,平时很少同时打卡两个地方,这次“一展看两馆”的体验对游客更友好。而且,这次以山水为主题的展览,也展出了不少“从没见过的”精品画作,一饱眼福。

18.jpg

19.jpg

朱屺瞻艺术馆面向公园的入口处,古琴悠扬声中,一个名为“自然中的呼吸”的公园微型雕塑展也限时开放。这次展出的三件新展品,都是95后社区艺术家结合古蜀元素打造的现当代艺术作品。

虹口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鲁迅先生与朱屺瞻先生都是为人民创作的艺术大家,本次展览也延续了这样的“人民情怀”。展览不仅通过分享馆藏精品,通过策展展现作品间跨越时空的对话,梳理艺术发展脉络,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大美育功能;更通过邀请年轻艺术家的参与,践行艺术馆“培养艺术新锐”的宗旨,展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共建共享,以更开放的方式,再次谱写文化知音的篇章。

如今,即将“破墙”的鲁迅公园,与打开透视空间的朱屺瞻艺术馆,再次让“公园+艺术场馆”焕发出人民城市的魅力。从艺术馆拾级而下,公园美景一览无余,游客与看客互为风景,也增强了两处场域的公众吸引力;艺术馆与公园连接处,笑意盈盈的朱屺瞻先生作画雕像,仿佛正在为微型雕塑展中的“小动物”写生,也欢迎着逛公园的八方来客。这种空间上的链接与艺术上的对话,让朱屺瞻艺术馆成了“无墙的美术馆”,与人们分享艺术之美,也让人们感受到艺术场馆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颖文

       摄影:袁婧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