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在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发布
2022-11-16 19:32:08 作者:薄小波

52ED08F5-DE1E-4C6B-9AE8-FB0C6D9F51CB.jpeg

11月16日,国内第一份完整覆盖区域内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的《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再度在第五届长三角科交会开幕式上发布,对沪苏浙皖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以及创新生态培育的进展进行了全景式专业评价。

区域总体能力稳步提升

《长三角41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生态发展为目标,构建了由创新资源、创新产出、产业潜力和环境支撑4个一级指标,共计12项二级指标和30项三级指标的长三角创新生态指数指标体系,每年11月中旬发布。2022版《指数报告》显示,相较于2021年,整体水平上升7.47%,反映了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产生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为产业发展积蓄动力,最终为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的能级提供支撑。

另外,相较于2020年首次发布,在2022年《指数报告》中,4个一级指标整体水平上升10.65%。其中,生态产业潜力与生态创新资源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0.65%和15.08%,体现了长三角资源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成果转化进一步支撑产业发展。

776E3BFC-8D6B-4F9B-BB37-806278308BED.jpeg

41个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得分分位图

十强中出现了首次上榜“新面孔”

根据2022版《指数报告》,综合得分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合肥、宁波、无锡、常州、嘉兴和扬州。

苏州凭借大力引进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国际顶尖人才,尤其是在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上集中资源、集聚力量,首次超越南京、杭州,自2021年的第四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二位。南京、杭州则更加注重全面均衡发展,分别在生态环境支撑和生态产业潜力两个指标中位列一、二位。

扬州首次上榜,取代湖州进入前十。数据显示,这主要得益于扬州的生态产业潜力指标出现大幅提升。一方面,扬州市政府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业科创名城科技支撑政策措施》等文件,不断加速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聚焦产业与科创深度融合的“十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全面深化落实,“智改数转”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比2020至2022年的三份《指数报告》,综合得分排名前十的城市基本固化,支撑区域创新生态空间架构。十强集中分布在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基本上形成了近沪城市组团、南京-合肥城市组团及浙北城市组团,组团空间形态同时跨越G60科创走廊与G42高端智能制造业走廊,形成共生共融的发展态势。

多维度寻求突破路径

对比连续三年发布的《指数报告》可以发现,后发城市的创新潜力大,但波动增长的幅度也较大,需要持续发力布局,实现创新的突破。

在2022年发布的榜单中,安徽省芜湖市的综合排名由前一年的第16位大幅提升至第5名,4个一级指标中提升最快的是生态创新资源,提升幅度高达24.6%,其次是生态环境支撑,提升幅度达20.4%,显示出芜湖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城”之后,实现了外部创新生态的资源、能力的导入。更多的科技创新活动嵌入了G60合作和发展中,尤其是九城之间的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为芜湖创新生态优化带来了新生力量。

在2022版《指数报告》中,安徽蚌埠、江苏盐城、江苏镇江等分别在生态环境支撑、生态产业潜力、生态创新资源等维度获得较大提升,都反应出厚植创新生态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促进,以及对区域科技与经济转化效能的提升。

作者:薄小波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