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箱,连续13年全球第一
2023-01-01 11:24:09 作者:周渊

微信图片_20230101025909.jpg

上港集团1月1日发布快速统计数据,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13年蝉联全球第一。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年,上海港一季度生产实现开门红;7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实现V型反弹,以430.3万标准箱创同期新高;9月8日和11日昼夜集装箱吞吐量连续突破16万和17万标准箱大关,创下17.0173万标准箱的昼夜集装箱吞吐量新纪录,并接连刷新单工班集装箱吞吐量、单船集装箱作业量、单码头昼夜集装箱吞吐量等多项纪录……克服疫情、高温、寒潮等巨大挑战,上海港保障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稳定运转,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货运物流畅通。

上海港集装箱箱量屡攀新高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突破、新业态涌现和新区域持续开拓,打出升级陆改水、优化海铁联运、水水中转、ICT前置等稳链助企、保供保畅业务组合拳,开辟重要生产生活物资港口绿色通道。

“智慧大脑”加持,码头运转更快更安全

在繁忙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巨型桥吊甚是壮观,各色集装箱、AGV(无人自动导引车)往返穿梭,却几乎看不到一个人。2022年,这座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综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始终维持着高效稳定的运转,离不开其 “智慧大脑”——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控系统(ITOS系统)。就在最近,“大脑”再一次迭代升级,全新上线的“箱区集卡安全智能识别系统”,采用人工智能(AI)算法对集卡状态进行实时识别,使人工干预率降低95%以上,以创新技术助力智慧港口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101025938.jpg

负责ITOS系统研发的上港集团哪吒科技介绍,“箱区集卡安全智能识别系统”在现有智能设备基础上,为箱区提供车头防砸、集卡防吊起的安全保障,最近已经在洋山四期落地。其中,车头防砸模块能够有效避免集装箱与集卡车头发生砸压的情况;防吊起检测模块则针对集卡关键特征进行实时捕捉,实现综合研判、智能预警,保障现场安全。

数据显示,系统上线以来,使得进提箱作业效率平均提升10%以上。全面投入使用后,预计相当于为洋山四期新增5.78台陆侧轨道吊的作业能力,显著提升集卡周转效率,增强港口服务能级。

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一批开创先河的智慧码头试点项目在洋山四期落地开花,包括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数字孪生系统、基于VR技术的智能化港口设备培训系统、自动化码头智慧海关监管等等。创新技术的加持使得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同比增长,有效检验了自动化码头设备、系统、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成为了全球物流链供应链稳定运转的一颗“定心丸”。

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发展新趋势,上海港正全面发力港口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港口服务平台、全新的散/件杂货码头生产运营软件、以“GIS数据跟踪”“船舶信息大数据展示”“智慧港口三维数据融合”为主体的生产管理“智慧眼”……一系列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辐射能级。

加速推进新业态,不断完善国际航运中心功能

持续把生产业务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上海港加速推进新业态落地,创新港航服务模式,构筑航运市场新价值高地,不断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积极践行“双碳”目标,推动航运和物流能源转,2022年上海港集中力量实现清洁燃料LNG加注服务常态化运营。3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中国首单”落地洋山港,年内完成了全球最大LNG燃料集装箱船加注,上海港LNG加注服务能级实现了从15000TEU到23000TEU集装箱船型的跃升,可以为现有主流国际集装箱船舶进行LNG“船到船”同步加注。

此外,上海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服务也成功落地,上港能源公司获颁上海首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地方牌照“001”号,并在2022年提前完成50万吨保税船用燃油加注的年度目标。

上港集团还与中国物流集团、中远海运集团等九家单位参与发起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围绕大宗商品数据管理、区块链仓单服务、市场信息发布三大领域,为全国范围内大宗商品仓单提供集中登记、查询服务。



  作者:周渊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