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记忆·静安寺|熟食名店鸿运斋和前清秀才“老法师”
胡展奋 2017-04-16 09:19

▲静安寺印象 绘画/王震坤

听说百乐门要开张,不由得想起了静安寺,进而又想到鸿运斋。

静安寺(并非只限于一座寺院,而是由毗邻静安寺庙形成的一片街区,缘于静安寺而得名),一个过去三天两头要跑过的地方,现在居然要费神去想,可想而知,我现在住得离它多远。

早先静安寺一带是乡下,拥有天下第六泉“涌泉”,自古寺庙都要造在荒僻冷落之处,可见它的周围有多荒,后来租界一直往西拓展,也就有了静安寺路,无数洋房沿着这条路的两侧,鳞次节比地造过来,常熟路张爱玲住过的卡尔登公寓只是其中的一栋而已,后来改名南京西路,那当然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早先的静安寺有泉眼

故而同样地处沪西,静安寺可比曹家渡的档子要高不少,它的亮点,除了那座密宗的寺庙和百乐门外,在我心中就是沪上大名鼎鼎的熟食店鸿运斋了。

静安寺的心脏部位,是华山路与北京西路交界处,以及愚园路、万航渡路(梵皇渡路)的交界处,小时候,此地商铺名店之多,密集到你喘不过气来,老松盛、三阳盛、西区老大房、大发、绿阳邨分店、得利车行、亚细亚食品店、正章洗染店、鼎新园糕团店、乐村酒家、红艺照相材料商店、南京饭店、立丰南货店、富丽绸布店……

▲静安寺一带的老店

那么鸿运斋在哪里呢?鸿运斋现在没了。

当年南京西路转弯角子上有一家正章洗染店,正章隔壁是茶叶店,接着是修钢精锅子配钥匙的五金店,三轮车站点,再隔壁是变电站,变电站过来朝北,就是鸿运斋熟食店了,熟食店隔壁就是报刊门市部,再过去贴着愚园路就是百乐门舞厅了,文革后改名为红都剧场。

小时候去市少年宫民乐组学习吹笛子,总要路过鸿运斋,像很多小朋友一样,总是看一会,咽着唾沫跑开,直到后来遇到老先生纪弢。

纪老是孤老,前清秀才,有学问,那时已经八十多岁了,曾是海上大亨黄金荣的账房先生,父亲和他一起关在牛棚里的时候认识的,文革后期对他们的监管松懈许多,他就常来我家走动。纪老嘴很紧,既不吹捧黄金荣,也很少说黄金荣坏话,只是反复说黄金荣喜欢穿布鞋,对读书人非常客气。

嘴虽然紧,学问却不断地侧漏,那时社会上到处在讲评儒法斗争史,他私底下不免技痒,为我讲解王安石、苏东坡诗文,或讲评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无论章句风格还是用典功力,他总是恣意挥洒,随手拈来,旧学功夫极其了得,那时我对写作有点着迷,他说:我可以教你,但是你要答应我,每星期一次,乘76路公交车去静安寺的鸿运斋替我买一趟酱汁肉。说是上海人一年要吃四块肉,开春酱汁肉,夏天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乳腐肉。

▲酱汁肉

我当然答应得快,如今年轻人不知道的是,即令是文革后期,静安寺一带还是非常热闹的,鸿运斋最出名的是一年四季都不会断档的酱汁肉,肥而不腻,糯而不烂,甜蜜蜜的味道深入肌理;其次它的酱鸭也许更负盛名,外观是红曲米油亮的玫色,吃口更是滑爽鲜嫩,滋味鲜美到恨不得把骨头都嚼下去。

纪老每次要我买一饭盒(铝制)酱鸭或一饭盒酱汁肉,酱鸭的价格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1元左右有满满一盒;酱汁肉的价格还有印象,不是论斤的,而是论块的,记得是0.16元一块,每一盒可以放五、六块,老人的胃口惊人的好,那时没有冰箱,买来的熟食要尽快吃掉,他常常邀请我共享,边吃,边授我作文的秘诀——很长时期来,我都觉得他的“作文法”非常另类、非常怪异,和学校所教完全不同。

▲酱鸭

首先他认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文章的,没天赋的人再刻苦勤奋也没用,“你可以把其他事情做得很好,何必来轧闹猛”。

他这说法在当时直接就是“天才论”,公开讲,是要被抓的。

他也根本不教技法。他说技法是“形而下”,一可以看书自悟二可以自己模仿。

他主张,做好文章,先要培养一种或几种嗜好,有嗜好,才有性情,有性情,才有佳作,无性无情之“冷人”,读书再多,技法再高,文也无趣,反而养成矫情造作的恶习。

其次,他反复强调,文章是人写的,好比什么花,酿什么蜜,什么人也就写什么文,多愁善感的人,就多愁善感下去,“多愁”就是他的风格;幽默调侃的人,就继续调侃下去,调侃就是他的风格;壮怀激烈的人,也不妨一直壮怀激烈;要爱护自己的天赋,不要动辄听人之言去“改造性格”,做文章是做文章,做人是做人,做文章成功的,不必做人也成功,相反,文章憎命达,强扭天性的结果,到最后很可能文章没写好,人也做不好。

他那些话,当时听来总觉得“不太正规”、“不是味道”,有时缠着他聊诀窍,他就回避说,找一本你最喜欢的范本,放在枕边,天天揣摩它就行了。这不是鼓励“学舌”嘛?我想。但因为他的功底实在厉害,比如可以直接解读《楚辞》,可以大片背诵《论语》,当时的我就不得不服膺他,现在想来,他说的都是无比正确,真正善文的,还摆弄什么技巧呢,不善文的,学了技巧也是废柴。

作为一个资深的吃货,纪老常常会换点花样,点菜时,对静安寺熟稔得如同自家私房后厨一样,说:老松盛的虾肉小馄饨,每只馄饨必须有一只虾仁,馄饨色泽透明,味道绝顶;静安寺的素面只有当场吃,一出庙门就烂了。又说,老松盛对马路的鸿宾楼牛肉煎包是正宗的清真口味,有汁。3分一碗的牛肉汤,用大骨头熬,价廉物美。

除了饭盒,他常常嘱咐我再带一个汤煲,说:立丰南货店每个星期一定有三个上午,会在店堂后门的弄堂里悄悄售卖牛肉汤,那是“立丰”为制作牛肉干而煮牛肉时剩下的,好象是一毛五一大勺,差不多能盛满半个钢精锅。那个汤真是浓得粘嘴,只有“老克勒”才晓得这诀窍,回家煲汤或下面条,可真是天上人间!

纪老后来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他那谈论诗文的眼光、胸襟、气度乃至臧否万物的气势与气场,令我终生难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李伶
频道邮箱:whapp3@wh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