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冲突:尼泊尔难解之题
2021-12-08 01:29:22 作者:驻加德满都记者 宁林

微信图片_20211207180540.jpg

▲2016年,一只豹子进入加德满都市民家中被警察擒获,后转送加德满都动物园。

尼泊尔中部山区:豹子

在尼泊尔中部的塔纳胡地区,4年来共计有11名儿童丧生豹口,另有更多人员因遭到豹子袭击而受伤。今年10月11日,当地一名11岁的女童遭到豹子的致命袭击,成为豹口下最新的受害者。

自2018年以来当地人尝试使用各种办法阻止豹子进入人类活动区域,但效果不理想。其中,塔纳胡地区下辖的巴鲁市是豹子伤人的重灾区,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提醒当地群众对此保持警惕,不要让孩子离家太远活动。当地居民表示自己生活在长期的恐惧当中,清晨和入夜后不敢单独出门。除人身安全外,当地居民的牲畜也面临着豹子的威胁。今年10月,当地媒体曾报道附近地区一农户家中的6只山羊一夜之间悉数毙命于豹口。

微信图片_20211207180452.jpg

▲4月6日,在巴迪雅国家公园内杀死象夫的孟加拉虎被擒获。

尼泊尔南部丛林:孟加拉虎

尼泊尔中部山区居民饱受豹子袭击的困扰,南部尼印边境地区的居民则面临着老虎袭击的威胁,且受害者不仅限于儿童和牲畜。

去年10月,在尼泊尔西南部尼印边境地区的巴迪亚国家公园内,接连发生数起孟加拉虎伤人事件,造成3人丧生。半年后的3月,该地区接连5人再次丧生虎口。当地人认为孟加拉虎一旦伤人后就会持续不断地攻击人类,因此当地相关部门针对孟加拉虎伤人事件的处理程序为首先确定伤人的孟加拉虎是哪一只,然后将“凶手”控制转移。

“缉凶”工作并不容易。上述伤人事件发生后,巴迪亚国家公园方面表示该地有4只孟加拉虎活动,虽然相关部门使用了例如安装摄像头等方式试图确定“杀人虎”,但由于摄像头数量不足等技术原因该方法似乎并未奏效。当地首席动物保护官施瑞斯塔表示:“多达4只孟加拉虎在这一区域活动,想要确定谁是袭击人类的那只非常困难,我们不能将所有老虎都管控起来。”最终,数日后,当地相关部门抓住了一只疑似“凶手”的孟加拉虎,并将该虎转移至尼印交接地区的班克国家公园。

疑似“凶手”找到了但悲剧还在继续。今年4月4日下午5点,尼泊尔全国犀牛清查工作组雇佣的一名31岁象夫为大象割草时在巴迪亚国家公园再次遭孟加拉虎袭击身亡,这次当地相关部门迅速逮捕了“凶手”——一只10岁的孟加拉虎,并将“凶手”转运至加德满都的动物园。

上文提到的先前被抓住的疑似“凶手”的孟加拉虎被移送班克国家公园之后,3月23日清晨6点,该孟加拉虎居然从限制区域“越狱”了,当地政府立即发布预警,要求当地居民多加小心,不要进入丛林区域。不过,悲剧似乎并没有因预警而终止,今年9月12日夜,在班克国家公园附近,一名印度公民被孟加拉虎袭击身亡,第二日清晨遗体被当地群众发现。

仅仅半个月后的9月25日清晨,同样在尼印边境地区的另一处森林公园奇特旺森林公园内,一名65岁的当地男子在清晨割草时被一只孟加拉虎袭击身亡。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已是该月该地第二起孟加拉虎袭击致人死亡的事件。根据2018年的调研数据,奇特旺森林公园内大约有93只孟加拉虎在活动。

微信图片_20211207180526.jpg

▲2006年11月,森沙丽地区一头被怀疑先后夺去12人生命的雄性野象被麻醉后割去象牙尖端,最后被医好腿伤后放归森林。

植食性动物伤人:大象

尼泊尔当地政府动保部门和动保组织均认为虎豹等猛兽袭击人类是由于人口增长、人类活动范围扩大、猛兽在自己的传统栖息地难以觅食所致。不过,近年来大象这样的植食性动物袭击人类的事件也呈上升趋势。

在尼泊尔东南部尼印边境地区的柯西塔普野生动物保护区内,近年来野象攻击人类的事件逐渐增多。今年8月12日,当地一名55岁的居民受到野象攻击并丧生。柯西塔普野生动物保护区附近居住着近5万名居民和15头野象,野象造成当生命财产的损失在当地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情绪。据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的记录,去年至今已有6人在野象攻击中丧生。

为了避免野象伤人事件,当地相关部门正在修建环绕自然保护区的电栅栏,但迄今为止工程尚未完工。

除柯西塔普野生动物保护区之外,野象伤人事件在整个尼泊尔南部尼印边境地区持续不断,甚至人在家中也有可能祸从天降。今年3月28日,在尼印边境贾纳克普尔附近地区,一名80岁的老人在家中睡觉时被野象袭击身亡。当地警方表示野象闯入村落损毁房屋、践踏庄稼,当地人则通常通过火和噪音吓退野象。

在前文所述的巴迪亚国家公园内,伤人的不仅仅有孟加拉虎,也有野象。今年6月15日,78岁的老人在森林中采蘑菇时被野象袭击身亡。10月10日夜,当地一名40岁男子在下班回家途中再次遭野象袭击身亡。面对野象袭击事件越来越多的态势,当地官员提醒当地居民保持警惕,不要独自进入森林。11月6日夜8点,在尼印边境奇特旺地区东部,野象又攻击了3名赶夜路的人,造成1人遇难2人受伤。

杀还是不杀?

今年,尼泊尔政府就境内犀牛数量进行了调研,可喜地发现犀牛数量从2015年的645头上升到752头。尼泊尔国家森林公园和保护区办公室的一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犀牛调研的数据让我们兴奋。继老虎之后,犀牛的数量也在上升。尼泊尔境内90%的犀牛都栖息在奇特旺地区,这里也是老虎、大象、豹子和鳄鱼的家”。不过,如前文所述,在调研工作付出了一名象夫被老虎攻击致死的代价。

虽然近年来尼泊尔在动物保护方面取得成绩得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肯定,但在野生动物袭击事件频发的地区,政府官员和当地居民考虑问题的角度则有所不同。柯西塔普野生动物保护区所在地森沙利地方政府考虑削减当地野生公象的数量,但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动保组织的批评,他们强调人为减少野生公象数量的行为将开启一个恶劣的先例,损害尼泊尔保护野生动物的名声和荣誉。

当地鸟类保护协会主席散吉巴·阿查亚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当地政府应该思考用其他方法驯服野象,将它们称为疯象并准备杀死他们是不可接受的。各类动保组织花费了大量资金保护它们,我们怎么可以杀了它们。”而当地的官员则向媒体针锋相对地表示:“大象的生命不可能比人类的生命更宝贵。大象已经疯了,如果形势到了必须杀死大象的程度,那么大象必须被杀死。如果大象能够被处理好,那么很好。如果不能,则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杀死大象。”

公象每年都有两次发情期,在此期间极具攻击性,伤人事件频发。动保组织声称能够用药物对发情期的野生公象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运用修建围栏、设置预警监视器等方式减少野象伤人事件的发生。不过迄今为止野象伤人事件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森沙利当地官员表示,近年来野象伤人事件至少已造成20至30人丧生。而当地的动保组织则强调每年约有2-3头大象因人类活动丧生,这对于野生象数量已低于150头的尼泊尔而言令人震惊。

根据目前尼泊尔的相关规定,遭到野生动物袭击丧生的受害者家属能够获得1百万尼泊尔卢比的抚恤金(约人民币53000元),重伤者能够获得20万卢比补偿金(约人民币1万元),轻伤者能够获得2万卢比补偿金(约人民币1000元),农作物被野生动物毁坏的家庭能够获得最高2万卢比的补偿金。



  作者:宁林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

       图片:加德满都邮报、nbcnews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