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里周廉院士历尽艰辛为中国申办世界钛会主办权,把中国钛科技及其产业推向世界舞台
2020-11-11 09:47:30 作者:韩宏

【】 2009年7月 战胜脑梗后的喜悦(1) - 副本.jpg

 2009年7月,战胜脑梗后的周廉院士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中国钛材料界的一面旗帜,中国材料走向世界的引领者

“中国钛材料界的一面旗帜”,这是材料界对周廉院士的褒赞。作为国际钛协执委会委员、中国钛协会首任会长,他为中国钛材料工业与研究的发展,为将中国材料推向世界舞台,以及与国际接轨做出了重要贡献。

钛,被誉为战略金属,是优质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关键的航空、航天、海洋、核材料和重要的生物医用材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钛行业是战略性的新兴工业。

【】 2001年9月17日 和徐匡迪院士交流(1).png

2001年9月17日,周廉院士与徐匡迪院士交流

【】2017年2月22日 和甘子钊院士交流(1).jpg

2017年2月22日,周廉院士和甘子钊院士交流

进入21世纪,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钛行业进入崛起期。周廉积极奔走,促成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的成立,并被推举为钛业分会首任会长。他为钛行业和钛协会的发展做了极有远见的顶层设计,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钛行业在本世纪初的爆发式增长。

由他担任首任会长(2002年至2004年)的中国钛业协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钛产业界的领头军和中国钛业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中国钛协制定的发展规划指引下,近年来我国钛产业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正向世界第三大钛产业强国目标迈进。

【】和IUMRS首任主席Pual Siffert和第七任主席Peter Glasow交谈(1).jpg

2006年6月北京国际材料周期间,周廉与国际材料联合会(IUMRS)首任主席Pual Siffert和第七任主席Peter Glasow交谈

近10年来,周廉抓住一切机会,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扩大和提升中国钛业在世界的影响。在1995年第8届英国国际钛会、1999年第9届俄罗斯国际钛会、2003年第10届德国国际钛会上,他通过特邀报告,报告了中国钛的现在和未来,引起国际钛界的高度关注。他多次率团访问俄、日、德等国的钛协会及钛企业,与它们建起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他的工作下,中国成为国际钛标准委员会的发起国。

2011年6月20日至24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经过4年高标准筹备,第12届世界钛会在这里隆重召开。这是全球钛行业精英云集的盛会,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代表与会,规模空前。这是世界钛会首次在中国、也是唯一一次在非发达国家举办,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同期举办的“TiExpo 2011”国际展览会,吸引世界各地109家钛生产厂商参展。

【】作为大会主席主持开幕式(1).jpg

2011年6月,第12届世界钛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图为本届大会主席、世界钛会国际组委会中国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教授致开幕辞

本届世界钛会汇聚了全球最新的钛应用成果与技术。作为大会主席、世界钛会国际组委会中国委员,周廉向大会报告了中国钛工业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届世界钛会的成功举办,打破了发达国家材料界对中国的固有偏见,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材料界的实力。它引领中国钛科技与产业迈进了世界舞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钛科技与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展现了中国钛工业的巨大进步。

【】在开幕式上与世界钛会组委会委员和大会主席、副主席合影(1).jpg

第12届世界钛会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周廉院士与大会其他主席、副主席,世界钛会组委会委员合影留念

【】 与世界钛会国际组委会法国委员Alain Vassel教授合影(1).jpg

第12届世界钛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周廉夫妇与世界钛会国际组委会法国委员Alain Vassel教授合影

【】 与世界钛会国际组委会委员D.Eylon合影(1).jpg

第12届世界钛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周廉院士与世界钛会国际组委会委员D.Eylon合影

【】与世界钛会组委会独联体委员Orest Ivasishin教授合影(1).jpg

第12届世界钛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周廉与世界钛会组委会独联体委员Orest Ivasishin教授合影

【】与世界钛会组委会英国委员Malcolm Ward-Close交流(1).jpg

第12届世界钛会在北京举行期间,周廉与世界钛会组委会英国委员Malcolm Ward-Close交流

世界钛会,是国际公认的国际钛合金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是世界钛业界顶尖学术会议,主办世界钛会代表着一个国家钛合金的研究水平和国际话语权,竞争历来十分激烈。1992年以前,其国际组委会国家仅有英、美、俄、日、法、德。1992年,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推荐,周廉院士代表中国加入了世界钛会组委会,使中国成为世界钛会组委会第7个成员国,这也是成员国中唯一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周廉此后15年担任世界钛会组委会委员。

按照国际惯例,每届世界钛会主办权由7个成员国委员投票决定。由于历史原因,前11届与中国无缘。从1999年起,周廉历时12年奔波斡旋于各国委员之间,连续3次参加世界钛会,为中国申办主办权,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常辉,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师从周廉院士28年,是周廉申办世界钛会的助手和亲历者。2015年,继周廉之后,常辉成为世界钛会组委会中国委员。他清晰地记得12年来恩师申办世界钛会的一幕幕往事。

【】2011年6月23日 在世界钛会上与学生常辉夫妇合影(1).jpg

2011年6月23日,在第12届世界钛会上,周廉夫妇与学生常辉夫妇合影

在常辉眼里,中国钛科学与技术走向世界,与恩师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力推介分不开,“先生竭其所能引领中国钛科学与技术走向世界,振臂高呼发展中国钛科技与产业,不遗余力促进中国钛应用,是恩师与中国钛不舍的情怀和担当!”“中国钛科学与技术走向世界,与恩师在世界钛会国际组委会担任15年的委员所发挥的引领作用分不开,更与恩师在国际舞台上大力推介中国钛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特别与恩师为北京世界钛会所付出的全身心筹备工作分不开。”

1999年,在第9届俄罗斯国际钛会申办2003年第10届世界钛会时,周廉精心准备的申办报告及精彩的陈述,曾获得了俄、法等国委员的极力支持,但由于当时中国钛科技与工业的发展还较落后,加上日本委员的傲慢与偏见,中国最终以3:4输给了德国,德国于是获得了2003年第10届世界钛会的主办权。

 7-7-4 在德国汉堡第10届世界钛会展览会上与DCM代表合影(1).jpg

在德国汉堡第10届世界钛会展览会上,与DCM代表合影

【】中国代表团合影(1).jpg

2003年7月,第10届世界钛会在德国举行,周廉院士率中国代表团参会,图为中国代表团部分人员合影

2003年7月,周廉再次带领50人的中国代表团赴德国参加第10届世界钛会,申办2007年第11届世界钛会,他精心准备了长达30多页的申办报告。此时,中国的钛科技与钛工业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并得到了国际钛界的关注。同时,他积极联络世界钛会组委会各国委员,开展了大量宣传中国钛科技的工作,试图取得美国、英国等国家委员的大力支持。尽管如此,美、英两国委员还是将赞成票投给了日本,而德国投桃报李,回报了日本在1999年对其申办成功的支持,中国再次以3:4输给了日本,未能取得主办权。

周廉的身上,有“特别不服输的韧劲、特别敢争先的拼劲”。两次申办受挫,并没有动摇他继续申办的意志,他愈挫弥坚,“对手再强大,也要比试比试”。

就在周廉为申办世界钛会殚精竭虑、忘我拼搏之时,2006年,66岁的他患上了癌症。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击垮他,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后,7月13日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施行了肝移植手术。经过后期治疗,战胜病魔,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术后仅10个月,他又再次出征,带着80余人的中国代表团飞赴日本“申钛”。

【】 2007年6月 参加日本京都第11届世界钛会中国代表合影(1).jpg

2007年6月,周廉院士率团参加日本京都第11届世界钛会,与中国参会代表合影

7-8-3 2007年6月 在日本京都第11届世界钛会上北京获第12届世界钛会主办权后致答谢词(1).jpg

2007年6月,在日本京都第11届世界钛会上,周廉院士代表中国申办第12届世界钛会主办权获得成功,图为致答谢词

【】 2007年6月 与日本京都第11届世界钛组委会法国委员Alain Vassel教授以及常辉教授合影(1).jpg

2007年6月, 与日本京都第11届世界钛会组委会法国委员Alain Vassel教授以及常辉教授合影

2007年6月,第11届世界钛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周廉拖着病体第三次登上世界钛会舞台,报告中国钛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未来广阔前景,再次希望国际钛业界给予肯定和认可,震动了国际钛界同行。经过投票表决,中国终于战胜强大竞争对手美国,以5:2的绝对优势获得2011年第12届世界钛会的主办权,周廉当选为大会主席。

这是周廉院士12年历尽艰辛的结果。周廉说,“我把成功申办世界钛会,当作自己的治病良药!”。“北京申钛”成功,标志着中国终于跨进了由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钛俱乐部”,中国钛科学技术跨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钛产业界的国际地位,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4年5月 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工程院期间与程一兵、李恒德、师昌绪、伊丽莎白等人合影.jpg

2004年5月,周廉院士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工程院期间,与程一兵院士、李恒德院士、师昌绪院士及伊丽莎白等人合影

“来之不易,倍加珍惜”,这是他常常念叨的话。在此后4年的钛会筹备中,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对筹备组同事说:“我们要办一届最具中国特色的世界钛会。这是中国钛工业的底气,更是中国钛业人的底气!”

在他的亲自参与下,2009年,国内首个钛博士班在西安开班,“2009年钛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等系列钛学术会议,将国内同仁吸引到钛会筹办中。

2009年6月,世界钛会组委会委员来北京检查钛会筹备情况,周廉事无巨细地忙碌,由于工作强度大,无法得到休息,引发了脑梗,但他坚持完成了所有日程后才住院治疗。

 【】2016年10月20日 《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新书发布会(青岛)(1).jpg

2016年10月20日,《海洋工程材料丛书》新书发布会(青岛)

2012、2013、2014年,周廉又先后主持开展了中国工程院“中国航空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中国3D打印材料及应用发展战略研究”等咨询项目,他组织中国钛行业专家四处奔波,开展调研,有力地促进了钛及其合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14年前,他挺过了肝移植手术;去年到今年,半身瘫痪的他经过10个多月的医学治疗和康复训练,奇迹般地康复。人们说:周廉院士是材料科学领域极具传奇色彩的“铁人”!

12-55 2015年9月19日 在上海出席 IFAM2015会议(1).jpg

2015年9月19日,在上海出席 IFAM2015会议间隙的周廉院士

周廉是个乐观豁达的人,虽然已是80岁的老人了,可他常说自己有“三个年龄”:从出生之日算起,自己已进入耄耋之年;从1994年当选院士算起,自己只有26岁;从肝移植手术算起,自己才14岁!他把14年前的7月13日,看作是自己新生命、新生活的开始。

【】2018年5月5日 金婚合影.jpg

2018年5月5日,周廉夫妇金婚合影

他是材料科学领域极具传奇色彩的“铁人”,2006年7月13日,他的肝移植手术,堪称中国科技界和医学界的奇迹。他是事业上的强者,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一次次创造了事业的辉煌;生活中,他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强者,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总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并一次次创造出奇迹!

11-17 2006年9月 李恒德院士探望(1).jpg

2006年9月, 李恒德院士探望肝移植手术后的周廉院士

【】2006年10月13日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奈尔研究所Fruchart Daniel教授探望(1).jpg

2006年10月13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奈尔研究所Fruchart Daniel教授探望周廉院士

11-22 2006年10月23日 肝移植后与夫人在病房合影(1).jpg

2006年10月23日,周廉肝移植手术后与夫人在病房合影

2016年7月13日,是他肝移植成功10周年。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领导和同事,以及学界的同仁专程跑到北京为他办“庆生会”,还在现场拉起“周廉先生十周年庆生会”的横幅,满屋荡漾着欢声笑语,周廉的眸子里也漾着“少年”般的喜悦。这些年,“7月13日”对他来说格外重要,再忙,家里也要庆祝一番。

【】2006年10月23日 庆祝肝移植痊愈出院(1).jpg

2006年10月23日,西北院同事庆祝周廉院士肝移植痊愈出院

【】2006年11月4日 西北院同事庆祝周廉院士手术成功百天(1).jpg

2006年11月4日,西北院同事庆祝周廉院士肝移植手术成功100天

11-7 2011年10月17日 参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1000例庆典.JPG

2011年10月17日,周廉参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1000例庆典

【】 2012年7月13日 陈能宽、黄伯云、屠海令、张统一院士庆祝周廉院士肝移植6周年(1).jpg

 2012年7月13日,陈能宽、黄伯云、屠海令、张统一等多位院士庆祝周廉院士肝移植成功6周年

【】2016年7月13日 肝移植10周年庆生(1).jpg

2016年7月13日,西北院领导和同事及学界同仁为周廉院士举办“肝移植10周年庆生会”


一个有情怀、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心系国家,心胸开朗,坚韧不拔,乐观豁达。这是同事们的一致评价。

“我最敬佩的是他笑傲人生的将帅气度,面对癌症病魔,他都能淡定地应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魏炳波回忆:肝移植手术后,我去杭州看望他,可他竟然慢悠悠地跟我开了个玩笑。他说:“我今天要考一考你的英文,你知道‘肝移植’用英文怎么说吗?’我不好意思地回答:‘不知道’。他笑着说道:‘哈哈,我刚刚做了‘Liver Transplantation’!’这个刚刚挑战了生命极限的人,是多么乐观,多么阳光啊!

术后一个月,他让秘书陪着上街散步,走到一家面包店,他掏出100元,买了几块法国牛角面包,笑呵呵地对秘书说:“看来,我又能花钱了,这花钱的感觉真好啊!”

14年前的5月份,已身患癌症饱受病痛折磨的他,竟能静下心来为国际材联执委会写年度报告,提建设性的建议,最后,让韩雅芳教授带到法国大会上代为宣读;12月,手术不到半年,他就跑到长沙、上海出差;术后10个月,又跑到日本“申钛”。

在周廉看来,“人生要活得精彩,我每天都在践行着‘精彩每一天’。”他把自己的工作节奏开启为“快跑模式”,不知疲倦地奔波。

【】2006年10月7日 在杭州和夫人、孙子欢度时光.jpg

2006年10月7日,周廉院士在杭州住院期间与夫人、孙子在一起

几十年来,高强度地工作,频繁地出差、加班、熬夜,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透支着他的身体,无情地耗损着他的健康。

2019年4月29日那天,79岁高龄的周廉突然感觉说话困难,站立走路吃力,当晚被送进301医院。第二天,已基本失语,整个右半身处于瘫痪状态。由于血管的神经末梢堵塞,溶拴针打不进去,医生每天只能给他输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躺在病榻上的周廉,腿只能抬至10厘米高度,每天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在床上练伸胳膊、伸腿儿动作,慢慢能下地了,又一点点练站立。

1-19 和小儿子周鑫明在射击(1).jpg

 周廉和小儿子周鑫明在练射击

1-21 1992年2月3日 大年三十合家团聚(1).png

1992年2月3日,大年三十,周廉在家中和面

1-12 2016年9月16日 在北京商场和夫人合影(1).jpg

2016年9月16日,在北京商场和夫人合影

1-25 2011年2月 和夫人、孙子、孙女逛春节庙会(1).jpg

 2011年2月,周廉和夫人、孙子、孙女逛春节庙会

秘书说,这些动作他每天能练上百次,住院两个月下来,他练了有成千上万次。后来能站立了,他又慢慢练用手勾脚腕,练稍息、立正等动作,活动肢体和筋骨,出院时,他竟能独立行走三四十米。

后来,说话慢慢好了,秘书连懵带猜“听话”能听懂八九十。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治疗期间,他每天锲而不舍,坚持物理训练、康复训练。今年9月,经过西安国际医学中心两个多月的康复治疗,语言能力已经基本恢复,正在家中康复。秘书说,“80岁高龄的人了,能一点点康复出来,他完全靠的是毅力!”

去年12月24日,材料学术联盟年会在北航唯实大厦举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大病初愈的周廉院士竟坐着轮椅由秘书推着来看望大家。那时,他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处于康复期,但肢体和语言仍然较弱。他的声音已经完全变了,这场大病已经让他失去了语言能力,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慢慢康复,又恢复到了可以跟人正常交流的程度。

那天,他的话音虽然很微弱,但洋溢着亲和力,饱含着深情。周廉说:“我又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听得大家泪眼模糊。

【】微信图片_20201102233854.jpg

2020年10月31日,“IFAM2020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在西安举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联合主办“周廉院士先进材料创新之路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01102234118.jpg

IFAM2020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主席之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魏炳波教授主持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01102234043.jpg

IFAM2020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主席之一、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超导材料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有色学会副会长张平祥教授,在座谈会上介绍本届论坛名誉主席之一的周廉院士数十年的科海人生及其先进材料创新成果

【】微信图片_20201102234235.jpg

出席座谈会的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教授,以及薛群基院士、周克崧院士、陈祥宝院士等与会院士,高度评价周廉院士先进材料创新实践成果

【】微信图片_2020110223413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周克崧教授发言

时间对于这位80岁的科学家来说,显得“很宝贵,也很金贵”,他觉得只要有时间,什么事都可以做成。“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时间,就会使一个人的生命得到延长......”古稀之年的周廉,心中装着国家的使命,他仍要不知疲倦地跋涉,只争朝夕地奋争......


文:通讯员郑树军 贾豫冬 敬超导

图: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编辑:韩 宏  赵征南

责任编辑:何连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