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物华号百子大礼轿”再度回归,“暂停键”下上历博忙碌依旧
2022-06-25 21:22:14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人民公园一旁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在一楼综合大厅正中,展示着暌违观众多时的镇馆之宝“物华号百子大礼轿”。整个文物被围合在特制的玻璃罩中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对文物展陈情况进行评估监测,同时研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

_U6A7927.jpg

_U6A7770.jpg

与之前半高的玻璃围栏不同,“物华号百子大礼轿”被一个特制的玻璃展柜保护了起来,负责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正通过仪器数据查看展柜内部的温湿度情况;展柜一侧,手持智能终端的展陈设计工作人员们正互相配合,逐一调节柜内灯光的角度和亮度,确保大礼轿的每一面都被均匀照亮,还原其本来面貌,使观众能更好地欣赏到百子大礼轿每一处的细节。

_U6A7868.jpg

_U6A7873.jpg

在上历博藏品保管部办公室,保管部主任丁佳荣和同事张悦的工作依旧紧张而忙碌。张悦正为百子大礼轿的大事记而忙着查阅历史档案资料,丁佳荣则利用“大礼轿”回归的契机,加紧对百子大礼轿整体图像识读及其文化内涵开展深入的研究。一边查考手头的资料,一边去展厅细看实物,丁佳荣目前正对大礼轿轿檐四角的朱金漆木雕人物花板上的内容进行逐一分辨识别,“这四个角上雕刻的四组人物,分别都有自己的典故,寓意的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四艺”,也就是“琴棋书画”。整个轿子上雕刻描绘题材多种多样,工艺细腻繁复,有些图像除了还在查考它的内容之外,更要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和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_U6A7912.jpg

“以前说历博有三宝:铜炮、狮子、大花轿(历博肯定不止三宝),它们确实是反映我们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三件比较重要的文物。”上历博副馆长裘争平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展览尚未向公众开放,但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的日常工作。“‘物华号百子大礼轿’身上集聚了黄杨木雕、金银彩绣以及玻璃画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为了更好把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馆方特意为大礼轿定制了恒温恒湿的展柜。本轮疫情前夕,展柜刚刚安装就位,近期,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安置在展柜中的百子大礼轿持续跟踪监测,确保开馆后文物能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文/摄影:叶辰亮

剪辑:王天赐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