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百年古船“回家”| 长江口二号古船即将安家黄浦江畔,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2022-11-25 09:30:47

11月25日上午,黄浦江畔的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打开坞门,静待即将在此安家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古船将在“奋力”轮怀抱下来到这里,开启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新阶段。

edit_1.00_00_03_10.Still004.jpg

edit_1.00_00_07_05.Still003.jpg

据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翟杨透露,古船入坞后,将对“奋力”轮进行解体,然后出坞。在这个过程当中,将同步在古船上面盖一个保护舱,在里面进行控温和保湿工作。接下来,会建设临时的考古大棚,将根据古船埋藏情况,来这个计算整个考古发掘需要多长时间。

edit_1.00_00_20_12.Still001.jpg

翟杨告诉记者,在长江口二号水下考古调查期间,工作人员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科研工作。接下来,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首先,长江二号古船的船型是什么,要进一步去确认它,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然后,它有没有船标。此外,将对古船做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也就是说通过科技的手段,通过船上的船载文物以及微生物研究,来探讨古船从建造到它最后一次航行沉没期间整个生命周期内,它到过的水域,贸易路线等等。

edit_1.00_00_41_03.Still002.jpg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表示,沉船考古,通常在世界范围内都会碰到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就是考古发掘跟保护之间的一个处理,特别是海水环境下,因为海水实际上所含的成分比较多,不光是盐,也包括各种微量元素,像钠、镁、锰,这样对文物本体,对船体和船载货物来说,会造成比较大的一个危害,特别是在比较长的一个发掘周期内。

2U6A5366.MOV.15_56_11_01.Still001.jpg

具体到长江口二号,从考古和保护的角度来说呢,越快发掘越好,尽量地缩短发掘周期。“我们可以把沉船理解成一个小型的社会。像(长江口二号)这样体量的沉船,通常会有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在一起共同生活,而且生活的时间会比较长,他们在船上生活会涉及到很多生产生活物资、材料。我们不能仅仅关注船货,像他们在船上所用的生活资料,生产材料,有可能会出现的动植物骨骸,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因为通过对这些遗留物的研究,我们可以完整地了解到不同时期古代人的这种海上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孙键指出,更复杂的是对船体的保护,像木质帆船,长时间的浸泡会造成木质纤维素的流失,以及细胞壁破裂当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木材就会失去支撑。木材表面看起来一开始会很硬,然后逐渐就会变软,甚至形成一个一个的凹坑,需要进行一个稳定性处理,这个处理的过程非常长。像长江口二号这样的沉船,应该有大量的铁钉作为连接件,铁的锈蚀会不断地游离出铁分子,对沉船周边的这种木材以及船载的货物造成侵蚀,必须要把它进行一个处理。如果是船体上的铁构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需要把它分离出来。



文:李婷

摄影:叶辰亮

剪辑:王天赐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