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融入祖国的多元包容
2019-12-16 16:55:02 作者:李念


【导读】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国家最高领导人18日将前往澳门参加庆典并作视察,近日澳门已经处在迎接回归庆典的浓郁氛围中。上周五(13日),澳门财政司公布,2018年澳门所有产业增加值为395.23亿澳元,比去年增幅9.9%。传统的博彩业从2013年占比63.1%下降到2018年的50.5%,会展、特色金融、文创产业成为经济适度多元的增加着力点。今年2月,澳门成为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确立了一个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一个平台(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一个合作基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主流合作基地)的定位。澳门的图书馆是如何在澳门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培育市民和城市的“韧性素养”上有何作为?文汇报记者李念专访了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文汇讲堂104期嘉宾),为您展示一个富有活力、多元、稳定的澳门。

澳门地标建筑_副本.jpg

澳门地标建筑大三巴牌坊(式名称为圣保禄大教堂遗址)

澳大图书馆建筑上了国庆彩车,全国人大10年前批准澳大新校区

文汇报:您现在的公职身份是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首先祝贺澳门即将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庆典。澳门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有所准备,能否介绍一下? 

吴建中:这几天澳门迎接回归20周年气氛热烈,澳门大学也不例外。从学院、书院,到教学楼、图书馆,到处都可以看到与此有关的展览、讲座、研讨和文艺活动的宣传海报。澳门大学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这一点从今年国庆澳门彩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澳门彩车上最显眼的就是澳大图书馆建筑。澳大原来在市区,空间狭小,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让澳大在横琴成立新校区的议案。2013年新校区正式启用,现在的校园的面积比旧校区大了20倍,也是澳门特区面积的三十分之一。正如澳大宋永华校长所说的那样,国家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澳门本身发展空间有限,想要走到世界前沿,只有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自身所长,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前景。 澳大图书馆既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大学的门面,一进澳大,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大厅,左边是粤港澳图书阅读区,右边墙上有一面大数据墙,显示与大学及图书馆有关的各类实时数据。今年图书馆也组织了很多与大湾区有关的活动,如最近与广州图书馆合办的《广州大典》展览和讲座深受读者欢迎。

澳门大学图书馆_副本.jpg

国庆70周年周星澳门花车“莲花绽放”,上面有澳门大学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主持了澳大展馆,新增高科技的实时互动沙盘,机器人展示 

文汇报:澳门近年来科技发展飞速,12月4日有报道澳门大学展馆修整后对外开放。和上海相比,有何新的科技亮点?  

吴建中:大学展馆是由图书馆管理的,年初启动翻修,在回归庆典前顺利完成。原来大学展馆只是校史展示,现在将成果展示融合在一起。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展示方式更现代化,有展示学者学术活动的大数据墙,实时反映各院系整体学术动态和个人主页;有利用增强现实技术的可互动的沙盘,参观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将实体沙盘上的每一个建筑的细节展示到大屏幕上;有可以与校内各实验室或会议室联网的视频会议功能等。此外还留有一个实物展示区,用来展示澳大开发的诸如机器人等科技及电子产品。此次翻修还增加了展览和讲座设施,使大学展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信息中心。

展馆_副本2.jpg

左为澳门大学展馆,右为用平板电脑体验增强现实技术的互动游戏

韧性是适应性治理的能力,韧性素养含危机意识、开放心态、解决技能 

文汇报:您近年来频频提倡“韧性素养”。图书馆在培育“韧性素养”上既有责任也功不可没,可否举例说明澳门大学图书馆是如何做的?

吴建中:“韧性”是一个全球热词,在世纪之交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产生。韧性一开始探讨与生态有关的问题,后来延伸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各个层面,主要探讨抗风险能力的问题。韧性与防灾有区别,防灾强调的是风险及对策,韧性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风险及对策,而是一种“适应性治理”的能力。具体到“韧性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多样性变化或危机中善于自我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韧性的人,会有一些共同特征:有危机意识,即深信危机是无所不在且可以克服的;拥有开放心态,能够灵活应对和适应变化;有强大的控制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社会交往力,充满正能量,并且懂得如何求助。韧性素养不是天生就有,而通过后天的训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韧性是一种大安全观,作为社会机构的图书馆,就要参与到城市大安全体系中,为化解和克服风险因素起到调节和稳定的作用。我们过去推广全民阅读,更多强调的是提升文化修养,其实这还不够,我们要把推广全民阅读放在一个韧性社会建设的大格局中来考虑。读一本书、看一幅画、听一场音乐会、参与一次研讨活动,都可能对一个人的韧性培育产生影响。

澳门大学图书馆这两年推出了博雅文化系列活动,将讲座、展览、新书发布纳入这一系列,并在活动完成后制成有书号的信息产品。同时图书馆还开设了媒体工作室,提供各种媒体制作工具和空间,让师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类多媒体产品,以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韧性素养等。

恢复力_副本.jpg

美国学者安德鲁·佐利和安·玛丽·赫利合著的《恢复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你该如何应对?》以一种全新的思路阐述了如何重建一个更具韧性的新世界

澳优化职业培训,促进经济适度多元;沪提出经济发展韧性,均具大安全观

文汇报:放到整个澳门来讲,如何体现韧性城市,和上海相比,有何异同?

吴建中:近年来澳门和上海两个城市都注重韧性城市建设。澳门在经历了2017年“天鸽”风灾后,更加注重建立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民参与的大安全体系,将韧性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强调居安思危,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优化职业培训,支持居民自强增值;二是乘国家政策东风,拓展全体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就业、创业和营商空间;三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适度多元等。上海也在积极推动韧性城市建设,将安全提升到城市发展第一要素的高度,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能应对发展中各种风险、有快速修复能力的“韧性城市”。最近上海市领导也多次提出要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可见两地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城市安全格局,将韧性思维拓展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

风鸽.jpg

2017年澳门遭受“天鸽”风灾,澳门市民与特区政府积极应对

与大湾区城市举办“共读半小时阅读”,成立大湾区高校图书馆联盟 

文汇报:澳门整个图书馆系统处于怎样的业态,它大湾区建设中怎样发挥一个合作基地作用?

吴建中:澳门图书馆事业主要由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两个体系构成,公共图书馆有17家,大学图书馆9家,其他还有大量中小学图书馆和企事业机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由中央图书馆牵头,每年举办各类阅读辅导活动,尤其是每年世界图书和版权日都会动员全社会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澳门中央图书馆还与大湾区的公共图书馆合作举办一些读书活动,如2019年4月23日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共读半小时阅读”活动声势和影响就很大。大学图书馆之间有一个高校图书馆联盟,9家大学图书馆除了联合采购、馆际互借、信息共享以外,还经常开展业务研讨和培训活动。两年前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山大学三家牵头建立大湾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后,三地往来更为密切,每年都要联合举办一些研讨交流活动,2019年10月底大湾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举办了由三地大学图书馆举办的青年研讨会,20多所高校青年馆员围绕信息素养教育、数字人文以及图书馆技术进行了学术交流。 图书馆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尤其是澳大图书馆,面向全澳门开放,市民凭身份证就可以来馆阅读,也可以凭证借书。为了与公共图书馆分享学术资源,澳大图书馆还给17个公共图书馆提供了集体借书证,方便澳门市民借阅澳大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澳大图书馆还与澳门文化广场(书店)联合创办阅读花园,开展讲座、每月一书推介等活动,吸引澳门市民和澳大师生参与。(见文末超链接视频)

共度.jpg

2019年4月23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地共办“粤港澳共读活动”

澳门人既羡慕内地的快节奏,又享受本地的慢生活,谦逊是外来人最需要的

文汇报:近十年内,上海有不少学者在澳门大学任职,您也去了近两年,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在澳门的感受?  

吴建中:澳门是一座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混杂而多元的城市,这座城市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喧闹的城市繁华,而是静谧中的古朴风范。澳门是一座新旧反差鲜明的城市,古今交融,中西交汇,这里的人既有怀古情结,又欣赏当下生活,既羡慕内地的快节奏,又享受本地的慢生活,有时在同一幅画面中出现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排列的文字,你也不会觉得奇怪。

澳门是一个富含包容精神的城市,任何人来到这里都不会觉得陌生。但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要以谦逊的态度享受这座城市的包容。有一位内地教授来澳门演讲,内容很精彩,但有些词语用得不是很恰当,果然问答环节遭到听众不满的质疑。其实只是用词上的偏差,但话语风格也很重要。我这两年最重要的经验和体会,就是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自己。

新地标.jpg

澳门新地标建筑扎哈·哈迪德遗作摩珀斯酒店

作者:吴建中 李念

编辑:李念 刘梦慈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