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前传:大火烧光了江户,天文台、歌舞伎、浮世绘怎么来
2022-01-07 11:38:53 作者:内藤昌 穗积和夫

题图2.png

【导读】当我们提到和国际对标时,时常会提及日本首都东京,在金融中心、垃圾分类等可持续发展诸多事项上,她都有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值得学习的要素。然而东京不过是在1867年才结束了三百年的德川幕府统治,政权被归还给天皇,并改名为东京。115年后,自由插画家穗积和夫手绘了一套“日本营造之美”的丛书,其中一本名为《江户町》,“江户,就是东京的前身”。作者内藤昌在后记中说,“运用了日本的科学技术,江户才发展成今天的东京,但与此同时并没有失去与大自然的协调”,内藤昌历任东京产业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教授及爱知产业大学校长,是知名的日本都市史和建筑师史专家。这两位1930年初出生的学者,希冀以这样的丛书来留住历史的记忆和城市对自由和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内藤昌感慨“人类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让自己的环境好一些,决不能一味沉浸在先进技术中。”

讲堂今摘编其中有关文化的发展,看看江户发展如何与现代都市同步前行。

书影叠放.jpg

《江户町:大型都市的诞生与发展》[日]内藤昌 著 [日]穗积和夫 绘 王蕴洁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 定价108元

【正文摘编】

东京前身被首都京都称为“东夷”,因善武出现了江户

江户,就是东京的前身。

在古代,日本的首都设在平安京。794 年(延历十三年),日本以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中国唐朝的首都长安为模板,建造了相当于四分之一个长安的平安京,这就是现在京都的雏形。

京都以西的地区,不仅和中国关系密切,而且其居民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因此,人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田园生活。

京都以东的地区,山岳绵亘,极目荒野,少有人烟。足柄山以东的地区称为“阪东”,碓冰峠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也就是今天的关东平原。利根川从关东平原的中央穿过,每逢大雨,洪水泛滥,令百姓伤透脑筋。

事实上,京都人打心眼里鄙视关东人,称他们为“东夷”。但东夷擅长骑马驰骋在荒野上,一旦发生战争,更是所向披靡,被人们尊称为“阪东武士”,令人敬畏。

1192 年(建久三年),镰仓幕府在阪东武士活跃的关东平原建立,拉开了日本中世武士巅峰时代的序幕。差不多在相同时期,历史上开始出现“江户”这个名称。

之后,太田道灌和德川家康在荒野上建造了江户的城下町,江户逐渐发展成为日本第一都市,进而发展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都市。当今东京这座城市的繁荣,正是江户发展的结果。

东夷2.jpg

太平的元禄时代,武士阶级逐渐没落,商人阶级过上富足生活

明历大火烧了两天两夜,将江户城和江户街市烧得精光,江户实际测量图完成后,幕府在考虑防火设施的同时,开始进行都市的改造。

天下太平的江户时代已持续近一百年,没有一个武士经历过战争。腰刀变成“无用之物”,在路上行走时没有反而更好。只有发生火灾和争吵时,武士才有战争的感觉。明历大火之后制定的消防制度规定由一名若年寄率领四名四千石以上的旗本寄合众,在御茶水、饭田町、市谷左内坂、曲町半藏门外四个地方各设置一个役宅作为消防所,每个消防所配备约100名“中间”组成的名为“卧烟”的消防队。每次大火,消防队的数量都会增加,到了1695年(元禄八年),已经有15支消防队,投入武家地的消防工作。

町人地没有这种消防制度。江户市中的町屋平均六年会发生一次火灾,每次火灾过后重建都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一旦遇到火灾,木材、米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就会上扬,商人趁机大捞一笔。木工和泥瓦匠的工资也涨得很高,这让他们感到高兴。

因此,伤脑筋的只有武士而已。每次遭遇大火,大型武家宅第都得重建。参勤交代制的实施使大名在物价昂贵的江户生活十分不易。于是,大名等武士阶级逐渐没落,町人阶级开始过起丰衣足食的生活,成为“天下的町人”。

在太平的元禄时代,每次大火后,最有名的町人都负责幕府的庞大建筑工程,成为所谓的御用商人,据说因此累积了丰厚财富。他们出入明历大火后红极一时的新吉原,奢华的程度远远超过大名,在江户备受瞩目。他们将多余的钱财捐献给寺庙,兴建了许多建筑。

元禄时代2.jpg

讴歌英雄的“荒事”武戏成为最受欢迎的江户歌舞伎

江户歌舞伎最能充分代表元禄的町人文化。上册(87页)介绍过,江户堺町的中村座、市村座与木挽町的山村座、森田座,是幕府所认可的“江户四座”。

相较于“上方”著名演员坂田藤十郎和芳泽菖蒲表演的“和事”(表演和艺伎嬉戏的软派剧),江户的戏剧是以市川团十郎首创的 “荒事”(以英雄传为主的硬派剧)为最大特色的。团十郎在1673年(延宝元年)14岁时,首次在江户中村座登台。他的家徽是“三升”,屋号为“成田屋”。他扮演“坂田的金时”(因击败大江山的酒吞童子而出名的平安时代武将,源赖光的部下,乳名金太郎),用红色和黑色油彩在脸上化装,表演激烈的武打场面,赢得满堂彩。惩恶救弱的超人行为,在民风剽悍的江户市广受好评。从此之后,名为“荒事”的武戏就成为深受欢迎的江户歌舞伎。每年十一月的颜见世表演和正月表演也成为忙碌的江户人一年一度的活动。

歌舞伎2.jpg

因月食误算了两天,日本研发了贞享历”,1689年建了天文台

若言及对后世的影响,首推1685年(贞享二年)第一次采用日本人制作的历法。

此前长达八百年的时间,日本一直使用中国唐代制作的宣明历。宣明历一年的天数比实际多一点,在1684年竟然产生两天的误差。因此,日食无法被准确预报。

在幕府担任围棋师的安井算哲,学习了欧洲的天文学,研究发展成熟的中国天文历书,并根据实际天体观测的结果,认为有必要修改宣明历。他向幕府建言,于是日本正式采用“贞享历”。

算哲的这项功绩,使他得以掌管幕府的天文部门,他也将姓名改为涉川春海。从此,年历的制定工作不再依靠京都的阴阳师幸德井家(土御门家的次席),而由幕府的天文部门负责。

为了进一步研究历法,1689年(元禄二年)江户本所建造了第一座天文台。天文台的研究成果使春海的历法不断改进,日趋准确。其后,天文台移到骏河台、神田佐久间町和浅草片町。

天文台2.jpg

商业繁荣带来了江户的“活力”文化:生气勃勃、脱俗漂亮

文化、文政年间(1804—1829)之后,江户文化迎来了巅峰时期。这个时期产生了与明治维新后的近代直接相关的大众文化。现在我们从电视的时代剧和落语中了解的江户市民生活风俗,主要都是在那个时代形成的。

以日本桥为中心的街区,是大江户引人注目的区域。白木屋和服店(现在的东急百货公司)和山本山等营业至今的老铺鳞次栉比。越后屋和服店在日本桥北方的骏河町开了一家很大的店。从北侧本町道到东边大传马町一带,有许多和服批发店和布料批发店,隔壁的通旅笼町也开了一家华丽的大丸和服店(现在的大丸百货公司)。在下谷广小路,有松屋和服店(松屋百货公司的前身)多家大型店,生意十分兴隆。

这些商店街周围有繁华街区和游乐地。两国广小路、浅草寺门前、新吉原,还有上野山、飞鸟山、御殿山等大江户的名胜不计其数,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参观完的。

江户文化终于在四里四方的大江户开花结果,要享受这种文化的丰富内涵,必须够“活”。所谓“活”,就如字面的意思,必须“生气勃勃”,对新的未知文化充满好奇心,而且必须脱俗漂亮,具备吸引异性的“性感”。

浮世绘和歌舞伎,以及落语常涉及的里长屋,都因为具备这种“活”与“潇洒”,为自由的都市生活带来了紧凑感和活力。

活力文化2.jpg

大相扑、杂技、町人表演、落语,大众表演丰富多彩

相扑和杂技表演也为大江户的都市生活增色不少。相扑以前是在宫中举行的赛事之一,被称为相扑节会。到了战国时代,织田信长很喜欢相扑,于是在安土城下举办比赛。在江户时代,寺庙和神社为了募集捐款而进行的劝进相扑盛行起来。

18 世纪中叶后,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在同一场地举行十天的相扑比赛。起初是在深川八幡社内举办,其后逐渐转移至两国回向院。1833 年(天保四年)以后,回向院成为举办相扑比赛的固定场所。

谷风和小野川成为横纲时,江户相扑迎来了黄金时代。1789 年(宽政元年)十一月的比赛中,天下第一的力士被称为“日下开山”,也就是日后的横纲。之后,大力士雷电的出现让相扑越来越受欢迎,相扑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大相扑”。

除了大相扑以外,杂技表演也越发盛行。两国广小路、浅草奥山、上野山下,以及深川八幡社等热闹地区都会搭建小屋,也就是收费表演的表演屋(日文称之为見世物小屋)。

杂技表演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魔术、奇术、杂技等技艺或武术的表演。第二种是展示大象、骆驼、老虎等珍奇动物,以及珍奇植物或奇人。第三种是展示机关人偶、仿真人偶、编织篮子、加工玻璃等细腻的手工艺品。除此之外,还有演讲或窥视箱。最受欢迎的是女大力士、马戏和走钢丝等表演。马路上的表演者被称为“街头艺人”,最有名的是浅草奥山(观音堂后方)的松井源水在观众的团团包围下表演的陀螺技艺。

人们还聚集在一起欣赏街头巷尾的町人表演。这种专门表演音乐、特技、魔术和舞蹈的地方名为“寄席”。18世纪后半叶,落语也很流行。到了1820 年代,江户市中已出现125 家“寄席”。这一类表演不同于戏剧,它们可以在晚上演出,民众能轻松欣赏,于是它们成为流传至今的大众表演。

大相扑杂技2.jpg

来江户的观光客,最向往的就是观赏歌舞伎表演

从外地来到江户的观光客,最向往的就是观赏歌舞伎表演。

1714 年(正德四年),山村座因为绘岛、生岛事件关门大吉,只剩下堺町的中村座、葺屋町的市村座和木挽町的森田座——也就是“江户三座”继续表演。

剧院会和演员签一年的合约。每年新签约的演员会在十一月一日第一天的“颜见世狂言”演出中亮相。这场“颜见世”和翌年正月的表演,决定了观众如何评价这一年的表演,因此,每家剧院都铆足了劲儿。

18 世纪后半叶,江户的歌舞伎已出现第七代团十郎、第三代尾上菊五郎、第五代岩井半四郎、第三代坂东三津五郎等著名演员,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第七代团十郎以《助六》等作为“歌舞伎十八番”的上演剧目,据说薪水高达一千两,也有人说是两千两,他成为所谓的“千两演员”。

单身武士和商人云集,料理茶屋与荞麦屋应运而生

1790年(宽政二年)之后,多家使用江户港的鱼做料理的 “江户前”料理茶屋(料亭)在江户各处开张。相较于上方的清淡口味,幕府开府之后,江户人比较喜欢咸味较重的口味。在受到上方影响的同时,他们创造出江户特有的味道:江户前料理。

其中,浅草山谷的“八百善”以及深川的“平清”十分出名,两家料理店分别以会席料理(将茶道的怀石料理设计成聚会料理)和鲷鱼料理为特色。由于店家从特别的产地购买当季食材,雇用精心挑选的厨师,所以料理价格十分昂贵,是一般大众无缘享用的高级料理。

江户有许多单身前来的武士和商人,因此出现了以大众为服务对象的小料理店。寿司、蒲烧鳗鱼、天妇罗和荞麦面等很适合在小饭馆和路边摊轻松食用,深受一般民众喜爱。江户名产“二八荞麦面”是最典型的代表,它使用八份荞麦粉和两份面粉调配而成,故得此名。一碗荞麦面的价格是十六文,连落语都以此为题材。荞麦面摊可以被轻松拉到各个角落做生意,即使在半夜也可以吃到荞麦面,因此有“不夜荞麦”的说法。江户人既能轻松享用便宜的荞麦面,又会花大价钱抢吃“新上市的鲣鱼”,这种像小孩子般的心情不是很可爱吗?

料理茶屋2.jpg

浮世绘成为大众眼里的美人图,引发法国印象派学习

新吉原这种妓院集中的地方,以及有歌舞伎表演的热闹地区,都是败坏风俗的“不良场所”,随时受到幕府监视。但这些不良场所的流行风俗又强烈吸引着江户人,使他们想尽早了解其中内幕。

不同于幕府御用的狩野派画家,町人画师可以自由地描绘不良场所的风光,一般称之为“浮世绘”。明历大火后,菱川师宣开始创作浮世绘。他从当时江户市民熟悉的绘本中获得灵感,在单色印刷的版画中加入红色和绿色,终于在1765年(明和二年)设计出多色印刷的锦绘。画师先画好原画,再由雕刻师刻出不同颜色的版木,最后由印刷师着手印刷,于是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便宜且漂亮的浮世绘。江户市民竞相购买铃木春信和喜多川歌麿绘制的新吉原“美人图”。这种美人图有点儿像现在的明星照。

描绘歌舞伎演员出色表演的浮世绘也十分流行。东洲斋写乐所画的“役者绘”上,深受好评的演员穿着华丽服装的模样,受到市民的高度称赞。市松染是最好的例子。当鹤屋南北的《东海道四谷怪谈》等受欢迎的狂言上演时,歌川丰国及其弟子国贞的浮世绘也逐渐闯出了名气。

除了“美人图”和“役者绘”以外,描绘风景优美的游乐胜地的“名所绘”也逐渐受到市民喜爱。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最具代表性。北斋还搜集许多奇特主题,从趣味横生的角度描绘幕末的世态,推动漫画的普及。这就是所谓的《北斋漫画》,从1814年(文化十一年)初编发行后,一直到明治时代才完结。

这些大量印刷的浮世绘作品,在19世纪中叶的西洋受到极高评价。法国的印象派画家纷纷学习这种新的画法,浮世绘成为马奈、德加、莫奈、高更和凡·高等优秀近代画家的模仿对象。

浮世绘2.jpg

1867年,德川幕府让出江户城,政权归还天皇,更名为东京

“社会变革”运动推翻了持续三百年的德川幕府。在1867年(庆应三年)十月,德川庆喜宣布将政权归还天皇,也就是“大政奉还”。

代表幕府军的胜海舟与官军统帅西乡隆盛达成协议,前者答应在和平的情况下交出江户城。

“江户”也趁机改名为“东京”。“一世一元制”被确立,日本改元“明治”。同年十月,明治天皇移驾东京,江户城改作皇城。在改名东京二十年后的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模仿拿破仑三世的都市规划,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帝都”身份的近代城市。

让出江户城2.jpg

李念整编于《江户町》下册部分章节

作者:[日]内藤昌 著 [日]穗积和夫

编辑:金久超 李念

责编: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