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康:民族伟大复兴视野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何形成
2022-04-09 19:29:56 作者:李念

欧阳康演讲截屏.jpg

3月30日晚,欧阳康教授做客上海大学“理论中国·名师讲坛”2022年春季第四讲线上讲座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在《故乡》里的这句用来说明希望的话已为国人耳熟能详。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党的第三个《决议》中正式提出后,让国人和世界眼前一亮,近半年来,业界专家的诠释也日趋丰富。早年研究哲学、后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十多年领衔国家治理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教授,尝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角下来考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前瞻。

日前,在上海大学《理论中国·名师讲坛》春季第四讲上,他不仅将其放在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横向视野中,也纵向梳理两个百年交汇之际,中国在伟大民族复兴目标下,对这条道路的苦苦寻找、艰难探索、初获成功。在诸多雄辩的数字中,这条中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走”出来的新道路,不仅逻辑清晰可循,更显示出未来在伟大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勃勃生机。

海报合并2.jpg

《理论中国·名师讲坛》由上海大学马院、马研院和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中心联合主办,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担任顾问

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量化表征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八个字,欧阳康第一次听到是在2012年十八大的工作汇报上。到了2021年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决议》上,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欧阳康认为,此时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必须要同时有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文明观,尤其是大文明观,是要将自我意识放置到“中华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格局中谋求的,自我使命和提升境界。

向上海大学_看图王_看图王.jpg

欧阳康教授在开首向抗疫中的上海大学和上海人民致以崇高问候,感谢2020年上海对武汉抗疫的大力支持

*自我比较:从哪里来?到哪里了

走得远不远,比较中见结论。欧阳康首先以数字来描绘了很形象的行程图。他从GDP等八个维度给出中国自身迈进的步伐。

从GDP来看,中国1820年约2286亿,占世界总量约33.0%;此时是高峰的辉煌;1913年2414亿,占世界总GDP的8.9%;1950年约2399亿,占世界总GDP的4.5%;1980年中国10411亿,占世界总GDP的1.7%;这60年断崖式下跌,直至底谷。2020年约29.1万亿,占世界总GDP的18.6%,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达101万亿元人民币。新世纪尤其这两年,又大幅上升。

看人口,1921年中国为4.7亿;1950年5.5亿;2020年14.4亿,100年间增加了10亿。

看发电量,1921年4.4亿千瓦时,2020年74170亿千瓦时,近百年增长16800倍。

看钢铁产量,1921年7.7万吨,2020年10.53亿吨,近百年增长13600倍,居世界第一。

看煤炭产量,1921年2051万吨,2020年38.4亿吨,近百年增长186倍,为世界第一。

看石油产量,1921年无工业油田开采,2020年1.95亿吨,目前为世界第四。

看汽车产量,1921年无汽车生产能力,1955年新中国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卡车,2020年中国生产汽车2522万辆,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

看铁路长度,1921年1.1万公里,2020年14.6万公里,世界第二,其中高铁3.79万公里、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数量全球第一.jpg

中国高铁长度达3.79万公里,为世界第一

*国家比较:走在了世界的哪里?

是否走得快,还需横向比较。欧阳康给出了中国与世界的比较曲线。以GDP、发电总量、钢铁总量为例。

以美国为比较参照系来看GDP进展:

1820年,中国2286亿,是美国的18.3倍。

1913年,中国2414亿,是美国的46.6%。

1950年,中国2399亿,是美国的16.5%,占世界总GDP的4.5%。

1978年,中国1495.41万亿,美国23565.71万亿,中国占美国GDP总量的6.5%,美国的GDP是中国GDP总量的15倍。

2018年,中国的GDP总量上升为134572.67万亿,是40年前的90多倍;美国的GDP总量是251300万亿,是40年前的10倍,中国的GDP总量占到美国GDP总量的65%,美国GDP总量是中国GDP的1.6倍。

再看发电量,1921年中国为4.4亿千瓦时,仅为美国的0.0008%;2020年,74170亿千瓦时,增长16800倍,同时是美国的1.85倍,世界第一。

最后看钢铁产量,1921年中国7.7万吨,仅为美国的0.38%;2020年,10.53亿吨,增长13600倍,同时是美国的14.6倍,世界第一。

如果在动态比较图上看中国GDP和世界其他大国的位置比,可以更清晰看到中国怎样不断赶上了世界发展历史进程。

中国宝武钢铁产量世界第一.jpg

中国宝武钢铁公司跃居为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中国产钢量是美国14.6倍

历史反思:世界现代化本来含义及其逻辑演进

在有了数字形成的感性印象后,欧阳康带听众们来理解现代化最原初的内涵。这本是来源于西方的语汇和实践,欧阳康将这条西方世界先行探索的道路概括为“六化”:

*资本主义现代化进步的六化,最后显出弊端

理性化。

指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关注现代化一般会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其实从思想上来看,欧阳康指出,要回溯到更早的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续接的16世纪宗教改革、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以及酝酿更长久的空想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产生,最重要的是要消除神性恢复人性,彰显理性,甚至提出了“理性至上”的法体。

有了理性后怎么办?

工业化。

指以张扬自然科学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大机器生产和与之相应的工业革命。与农业最大的不同,工业是分工、每个人只干生产链上的一小点事,但能干得很好,因而促进了人的个体能力片面地发展,然后通过分工把它整合成一个系统化的生产力产业链,这样就构筑成全面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体系。如英国工业革命就引起了世界性的变化。

市场化。

指以航海和跨国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革命。欧阳康认为哥伦布发现北美新大陆的重要性在于,它开辟了整个北美新大陆。因为大工业需要有大市场,而资本要不断地去流动,需要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一个特殊的全球化的殖民主义的时代就这样呼之欲出。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实是将对一些落后国家的奴役作为自己的前提和条件的,“这需要我们去深度关注。”

殖民统治扩大了海外市场.jpg

最早的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市场化必须空间

都市化。

指以生产社会化和服务规模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革命。有了大市场一定会有大都市,因为人聚集到一起就产生了大都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产业后备军,就要解放农村的劳动力,塑造整个社会生产所需的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一代人,所以它包括了现代生产、现代消费、现代交通运输和现代服务等等在内的这样一种城市革命。

民主化。

指以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革命。欧阳康指出,这里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客观要求,“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人,他有着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使命,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并发展出了自己的特殊能力。这里包含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构建,当然也产生了民主政治形态的多样性。

法制化。

指以建立能够保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律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革命。欧阳康梳理,西方思想中最重要的就是“起源论”,即人性的原罪,假设所有人有了机会就会犯罪怎么办?这样就要制定严格的社会制度去防止他们犯罪,于是就有了社会的契约,建立在这样的契约精神之上的社会制度,成为了资本主义的立国之本,这个过程中民主与法制是相互依存的。而法制比较多关注的是程序正义,有时会忽略实质正义。

*社会价值的非中立化同步带来悖论

单向度的人.jpg


马尔库塞很早就指出了发达工业社会带来的弊端

欧阳康认为,这“六化”是在原初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听起来很理性,为何后来出了问题呢?因为现代化的价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或者最少是二重的。他注意到一个概念: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非中立性。现代化的价值非中立性表现在六个方面:理性化与单向度的人、工业化与单一化、市场化与世俗化、都市化与都市病、民主化与极端个人主义、法制化与实质公正、公平与效率。

从最初的带有人类普遍性的进步到最后露出弊端,欧阳康指出了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的不自洽。

*世界现代化的百年演进历程

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在百年中呈现了相当的复杂性。

欧阳康回顾,约一百年前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重建遇到金融危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人类社会才真正进入到全球化,主要标志是构建起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布雷登森林体系等等。二战后,就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体系在“现代化”方面开展的鲜明与激烈的竞争。苏联为统领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英国及西欧带领的资本主义阵营,彼此进行了几十年的抗争。

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形成了中国的“三个世界”的划分。“第一世界”是美苏超级大国;“第二世界”中以东德和西德为代表,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以中国和印度为首,前者是社会主义落后大国、发展中大国,后者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大国。“三个世界”的划分表明什么?欧阳康提示,“现代化”成为世界格局的划分标准,可见“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微信图片_20220409174443.jpg

东亚模式曾风靡全球,但遭遇了东亚金融危机而被重创

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形成一超独强的世界格局。一个超级大国是美国,“多强”则有多个标准。比如:论经济,在当时来看是美国、欧盟、日本“三强”。如讲政治,通常认为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有一张否决票。这样的格局一路走下来最大的特点,除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遥遥领先外,其它国家都在谋求自身的强项,克服自己的弱点,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新的模式:东亚与拉美。东亚模式叫“亚洲价值观”,当时的亚洲“四小龙”成为东亚奇迹,后来不幸遇到东亚金融危机。“拉美崛起”指拉丁美洲国家在走现代化道路,形成所谓的“华盛顿共识”,但拉美国家进入新世纪后就遭遇了世界经济危机。

所以,欧阳康指出,直到今天就现代化道路而言,世界上形成了五种主导模式:西欧的、北美的、东欧的、东亚的和拉美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跟这五种模式来比,是历史和时代参照下的新。

自我反观:中国对现代化的思想进步与实践创新

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非常艰难。欧阳康先从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认知经历的六个阶段开始分析。

理论中国,吸引了兄弟院校同行.jpg

欧阳康的讲座吸引了诸多兄弟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同仁前来听讲和提问

*从1840年起,中国人对现代化认知存在六个阶段

欧阳康认为,第一阶段是从1840年至辛亥革命,表现为畏惧现代化。现代化本来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打进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屈辱,所以中国人民其实对它不怀好感。此后迫不得已进入第二阶段的追寻现代化,时间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第三阶段表现为脱离现代化,五四后到1949年建国前;第四阶段是误解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第五阶段表现为拒斥现代化,文革至1978年以前;第六阶段表现为创造现代化,时间上是1978年至今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积极探索

在这六个过程中,中国人努力去学习“现代化”,但这一条路走得很艰难。欧阳康指出,艰难就在于,我们的现代化既不是西方式的,也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设想,是在现代化最发达的国家,有强大的生产力、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有成熟的无产阶级,甚至还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一旦夺取了政权,他们就可以转化为无产阶级专政。

俄国革命发生在一个农奴制半农奴制的国家,中国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其实社会主义的所有国家都是在落后国家产生的,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在这一段时间的探索中,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习总书记所说的“走自己的路”,这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四个现代化.jpg

四个现代化”是1954年时即提出的中国现代化目标

欧阳康梳理,新中国成立,有了自己的国体、政体,建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国家制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毛泽东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提出,“我们的总任务是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要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把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

195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现代化的国防,即四个现代化。到1964年进一步定位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实现“现代化”,1952年完成了土地所有制改造,1956年完成了城市工商所有制改造,正准备建设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抛出秘密报告彻底否定了斯大林,造成了苏联共产党的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所以,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明确提出:“要有以苏为师转变为以苏为鉴”。他认识到:“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新的思考。”当时明确提出:“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

什么是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相结合,而现在要找出一条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们的思想以“党的八大”为界逐渐发生了偏差。党的八大时,毛泽东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刘少奇同志当时讲:“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总体认识的方向是正确的。

苏共二十大.jpg

苏共二十大后,中国提出“以苏为师”转变为“以苏为鉴”,继续探索现代化道路

但是很快毛泽东同志在思想上发生了认识上的失误。在八届三中全会(1957年10月9号)上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按照这一次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描述:我们先后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扩大化,酿成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习近平同志曾指出:“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逐步发生偏差,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偏差,最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可以说没有找到一条完全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改革开放,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找不到一条正确的建设道路,就很难继续向前推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走向了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12月召开,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欧阳康特地强调,“这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要特别体会这一句话。四十多年来党始终不渝坚持这次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三位领导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做出重要贡献。

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从1978年以来,我们在思想理论上不断的进步、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1978年来重大变化_看图王_看图王.jpg

 欧阳康分享1977年以来的33件大事

欧阳康分享了自1977年以来的重要的进步。

1977年10月恢复高考,

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按血手印搞生产责任制,

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1982年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6年启动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

1987年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

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2年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

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财税体制改革,

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7年“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等等,

1997年确立“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一直到振兴东北;

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

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股权分置、和谐社会,

2007年《物权法》出台……

这一切都向我们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习主席谈伟大复兴.png

习主席提出,实现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欧阳康指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提出了三个重大原创性问题。

(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

(3)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

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嘉宾大合影.jpg

 讲座结束后,嘉宾留下截屏合影,纪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刻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哪里?

欧阳康认为,最核心的是“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他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和领会,及观察和思考。

欧阳康将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总结为十个方面,分别是,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规定。2.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3.思想上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4.内容上以“五位一体”全面推进。5.制度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6.基础是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内在结合。7.机制是市场经济和政治宏观调控内在结合。8.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9.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文明上是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面对这样的使命和格局,欧阳康语赠线上听友“认清使命,提升境界”的两句名言,一是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是马克思所说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倡导,“合理地改变世界是来自科学地认识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把思想力和行动力结合起来。”

背景图_看图王.jpg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个话题,被学者从多种角度深刻阐释

在黑天鹅和灰犀牛频繁出现的富有挑战的不确定性世界格局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欧阳康提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底线上确保国家安全、高端上确保民族复兴,每个人做新时代的文明人。

相关链接:

王立胜:中国知识体系,现代化多源性中的中国实践和理论


作者:李念

图片:网络,截图及制作:李念

编辑:李念

责编: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