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人类”活跃在现实版亚特兰蒂斯,遍布全球的水下之城竟是...
2019-01-07 19:21:21

第一.png

被大洪水淹没的亚特兰蒂斯很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现实中会有人把它做出来,而且不止一座。

英国雕塑家 Jason deCaires Taylor 就是这样一位热衷于重塑海下城邦的艺术幻想大师,新千年以来,他陆续在世界各地的海域安装水下雕塑,世界上第一个水下雕塑公园和水下博物馆均出自他手。

Taylor 的作品是非常让人震撼的,它们融自然、历史和想像为一体,沧桑而诗意,让每个观看者都感受到一种现实以外的召唤。

暴露在时间里的石像,被暗流汹涌的海底侵蚀腐化。这些坚硬的石像在自然的壮阔下有一种脆弱的美感,也展示出了自然的力量。

下面是一组他的历年作品,足迹遍布印尼吉利群岛、挪威奥斯陆海湾、西班牙兰萨罗特岛、墨西哥坎昆女人岛和尼祖克海滩……等等在内的诸多海域。

看过去,是一个个故事,于无声处听见呐喊。

22.png

▲NEST, Gili Islands, Indonesia

33.jpg

The Grenada Underwater Sculpture Park

44.png

Nexus, Oslo Fjord, Norway

55.png

The Raft of Lampedusa, Lanzarote, Spain

66.png

The Raft of Lampedusa, Lanzarote, Spain

99.png

Human Gyre, Lanzarote, Spain

10.png

Human Gyre, Lanzarote, Spain

11.png

Deregulated, Lanzarote, Spain

水下雕塑的严苛条件

1974 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 Taylor,1998 年从伦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获得雕塑和陶瓷学士学位,潜水则是他 18 岁就开始潜水的一项热爱,28 岁那年他还取得水肺教练资格证书。

把专业和爱好结合起来,除了酷,更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以这种方式唤起人们对于海洋生态的关注,作为海洋酸化、过度捕捞、珊瑚灭绝……等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他的雕塑作品会选择远离现有珊瑚礁群的贫瘠沙州地区,由专业科学家来指导安放,每个雕塑都以无毒、酸碱中性的海洋级水泥制成,且非常耐用,质地粗糙,可以让珊瑚幼虫附着生长,而由衣物褶皱之类形成的角落和小窝洞,则为鱼类和甲壳类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甚至安装的时节都要特地选定,以确保它们在幼虫珊瑚产卵之前就位于下游,但也不会过于提前,免得其他海洋生物在珊瑚定居之前就入驻。

制作过程之中,的确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小小插曲,比如在2009年坎昆水下博物馆的项目进行期间,Taylor 做了一个名为Man on Fire 的作品,他的本意是在上面种植火珊瑚,其拉丁名字为Millepora,意思是1000个毛孔,因为近距离看起来,这种珊瑚像是人类皮肤上覆着一层细小毛发,随着时间推移,它会呈现出一种金黄色,那么雕塑也就有了一种“着火”的感觉。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另外一种藻类也附着在了雕像上,和火珊瑚之间发生了一场争夺领地的战争。以至于最后艺术家“不得不派遣更多的火珊瑚部队来赢得这场战争,以完成原定目标。”这是十分有趣的一个案例。

12.png

Man on Fire, Isla Mujeres, Museo Subacuático de Arte. Cancún, Mexico

我们的海中“分身“

Taylor制作这些雕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会使用大量真实人物来作为原型,比如制作 Silent Evolution 这组群像作品时,他想用它来体现一个社会的横断面,让不同社区、年龄、性别、年龄的人都进入,因此寻找了许多模特来加入,每当看到一个具有自己想要的某种特征的人时,他就会走上前去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参与。如果得到的回答是ok,Taylor 就会把 ta 带到自己的工作室,脱到只剩内衣,浑身用凡士林盖住,然后涂上海藻酸盐和石膏,来获得一个模型。

后来,这些模特中的一些人也会前去观看自己的分身是如何在海里“生活”的。

13.png

最让Taylor感到欣喜的是,他的雕塑被海洋生物们很快接纳了,并且当作了自己的领地来保护,当他过了一段时间去水下拍摄时,成群的雀鲷们会围上来咬他的手,认为这是一个“入侵者”。

意味深长的雕塑叙事

他的雕塑叙事也是多重的,不仅仅关注人类和自然、海洋的关系,也会折射现实中的社会与政治,安置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的The Raft of Lampedusa,就是一件以法国浪漫主义画派先驱杰利柯·西奥多的《美杜莎之筏》为原本探讨移民问题的创作。

1818 年完成的这幅经典被称为让整个欧洲羞愧的油画,描绘的是幸存者在木筏上漂流多日遇到远方船只后呼救的情景。1816 年,为了向复辟的波旁王朝示好,英国将位于西非的重要海港圣路易港(现塞内加尔)归还给法国,路易十八组织了一支舰队去接收,但这个有着不祥名字“美杜莎”的海军护卫舰在西非毛里塔尼亚附近的布朗海峡触礁,船长带着达官贵人登上了 6 只救生船逃走,剩下的 147 名船员只能登上由随船工匠临时用船木打造的一个大救生筏,即著名的美杜莎之筏。没几天,美杜莎之筏就进入了没粮没水的境地,船员互相残杀,甚至吃掉死者,伤病者被抛进大海。最后仅有 15 人幸存,上岸后又死去 2 人。人们将这次灾难归咎于复辟君主的冷酷无情,是他们帝国行为的恶果。

而在两百年后,同样的灾难依然在上演,叙利亚难民为了逃离战乱,登上人贩子的船,最后被丢弃在不适合远航的小木筏上。全球各地,同样的逃难也比比皆是。

Taylor用一座致敬经典的杰作指出,向往更安全更繁荣的社会是人类状况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移民,我们的祖辈或许就曾寄身在相同的一只小筏之中。

近几年,Taylor从形式上也进行了一些突破,将水上和水下的空间联合起来,做出了视觉上不同于以往的尝试。安置于马尔代夫斯茹芬富士岛的The Sculpture Coralarium半浸在水中,如同一座将沉之堡,钢铁、水泥、海水……共同讲述着人类无可名状的百年孤独。

14.png

The Sculpture Coralarium. Sirru Fen Fushi, Maldives

15.png

The Sculpture Coralarium. Sirru Fen Fushi, Maldives

Taylor说:“归根结底,万物起源于海洋,我所做的不过是让人们看看自己回归本源的样子。”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自科学艺术研究中心、文艺星球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