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惊慌的中国土拨鼠火遍全球,看到这张照片的网友都笑了:中国摄影师拿到一项国际大奖!
2019-10-19 08:45:44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00.jpg

这两天,一只中国的惊慌土拨鼠,在国内外网络迅速蹿红。因为偶遇到一只凶猛藏狐,它被吓得大惊失色,囧态十足。

网友们大呼“可爱”的同时,在海外论坛上还发起p图活动,倒霉的土拨鼠被搁在游乐园、浴室各个地方,竟然毫无违和!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331.jpg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335.jpg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339.jpg

当然,国内网友也没放过它,纷纷用它做起来表情包: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345.jpg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349.jpg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21.jpg

受惊的土拨鼠,和凶猛的藏狐,像极了生活与我的关系...

这张瞬间点燃社交网络的照片,来头可不小,它刚刚获得2019英国国际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以下简称WPY)最高奖项。

而拍摄者正是一名中国摄影师——鲍永清,被授予“年度摄影师”称号。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948.jpg

▲颁奖典礼上的鲍永清,手拿大赛特制的藏狐奖杯

因为近20年来,中国只有少数几个摄影师获过这项赛事的单项冠军,此次中国摄影师第一次获年度总冠军,青海省摄影师鲍永清获此殊荣,樊尚珍获得一个单项冠军和一个提名奖。

对于网上迅速产出的P图,鲍永清笑言:“网友们的想象力真的太丰富了”。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00.jpg

▲鲍永清获奖作品《生死对决》(图片来源:WPY官网)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03.jpg

▲樊尚珍作品《雪域精灵》(图片来源:WPY官网)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06.jpg

▲樊尚珍这幅作品还获得提名奖(图片来源:WPY官网)

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是由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于1964年联合创办,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摄影让更多人关注自然及野生生物保护。已成为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国际野生动物摄影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一项顶级赛事和环保活动。

微信图片_20191018194415.jpg

值得欣喜的是,此次三幅获奖作品来自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反映了青海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次获奖的契机,必将为青海省正在实施的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建设起到一定宣传作用,在青海引起野生动物摄影热潮,这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青海野生动物摄影来说,无疑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第一个声音。

大赛分为成年组和青少年组,涵盖了“哺乳动物”“鸟类”“爬行、两栖动物和鱼类”“无脊椎动物”“植物”等数十个类别,其中青少年组还增加了用手机拍照的组别。

鲍永清这张照片,厉害在哪儿?

再来看看这张“年度最秀”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12.jpg

▲截自WPY官网

据了解,鲍永清这张获奖照片英文名为“The Moment”(瞬间),拍摄于青藏高原,照片中一只藏狐正在追捕一只喜马拉雅旱獭。这只旱獭显然突然出现的藏狐吓坏,扭头就准备跑,鲍永清捕捉住了旱獭吃惊的表情和这极具画面感的一幕。

但其中文名“生死对决”,无疑更加贴切。旱獭看上去简直吓坏了,五指张开,嘴巴大张。而旁边的藏狐好像随时会扑上去。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16.jpg

▲《生死对决》局部图

评审团主席罗兹·基德曼·考克斯(Roz Kidman Cox)在新闻稿中说,海拔4500多米的青藏高原,通常被称为“世界的屋脊”,来自该地区的摄影作品已经很少见,“但是要捕捉到一只藏狐和旱獭之间如此有冲击力的互动——它们是高海拔草原地区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物种——是非同寻常的。”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迈克尔迪克森爵士(Sir Michael Dixon)则告诉媒体:“这张引人入胜的照片抓住了自然界终极挑战的瞬间:为生存而战。”

据英国《每日邮报》,鲍永清在拍下这张照片前,已经在当地观察这两只生物许久,他说,画面中的旱獭其实早在1小时前就已发现藏狐存在,并向其他同伴发声示警,惟藏狐一直躺着不动,让它最终放下戒心走出洞外寻找食物。

鲍永清说,就在旱獭离开安全洞穴的时候,藏狐突然翻身而起冲了过去,而旱獭也祭出闪电般的快速反应,接下来的一刻就这样被记录在照片上,成为永恒的瞬间。

鲍永清此前还获得过2016年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赛中国区自然类一等奖,作品《对峙》同样出现了旱獭吃惊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30.jpg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家地理中文网”

鲍永清当时介绍称:

藏獒被誉为犬类之中的王者,生活在草原上的藏獒野性尚存;偶然的机会,遇到藏獒捕食喜马拉雅旱獭,藏獒垂涎三尺,围着旱獭,伺机寻找下口的机会,拍摄时心情纠结,既担心小旱獭的安危,又想看到这场对峙的真实结果,好在聪明的旱獭趁机钻入洞穴中,躲过这场杀身之祸,很难忘的一段拍摄经历。

其他奖项部分获奖作品一览

少年组方面,来自新西兰的14岁摄影师克鲁兹·埃尔德曼(Cruz Erdmann)在印度尼西亚莱姆贝海峡(Lembeh Strait)的一次夜间潜水中拍摄的虹彩大鳍礁鱿鱼的水下照片,赢得了比赛的另一个最高奖项——“年度年轻野生动物摄影师”称号。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34.jpg

▲图片来源:WPY官网

能够在水底下清楚拍摄到虹彩大鳍礁鱿鱼夜间发光的模样需要很高的摄影技术,埃尔德曼说:“你潜水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不能搅和到水底的尘土,否则你拍的照片会布满杂质,我当时全身静止不动,也没有踢水,所以照片非常清晰。”

鸟类摄影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40.jpg

▲图片来源:WPY官网

摄影师里卡德森花费三年才拍摄到这张照片,他在老鹰通常会降落的地方小心的放置了一段树枝,老鹰一飞下来就触动照相机和闪光灯。

他说:“老鹰已经习惯了闪光灯,也不会害怕闪光,我觉得他们可能还很喜欢被拍照。”有时候也会拍到乌鸦降落的照片,但那并不是这位挪威摄影师寻找的。

摄影师作品集类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45.jpg

▲图片来源:WPY官网

南极洲东部的埃克斯特伦冰架(Ekstr?m Ice Shelf)上,摄影师Stefan Christmann拍到了超过5000只的皇帝企鹅挤在一起取暖的一幕,他们是孵育雏鸟的雄性企鹅,而雌性企鹅出海捕食去了。

城市的野生动物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52.jpg

▲图片来源:WPY官网

查理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世界各地的老鼠,这群老鼠居住在纽约曼哈顿华尔街附近。

他们住在围绕着一棵树的金属底盘底下,到了晚上老鼠从缝隙中出来,到附近酒店外的垃圾堆里找食物,查理在树下装设了照相机,用遥控器在数米之外启动快门拍照。

查理说:“铁格栅圆盘底下的这群老鼠大约有30只,在我拍摄的三天期间他们都习惯了我的存在,甚至还有一只老鼠站到了我的脚上。”

无脊椎动物

微信图片_20191018192956.jpg

▲图片来源:WPY官网

哥斯达黎加的这群蚂蚁不在地底或树上筑巢,他们用自己的身体筑巢,攀附在几根树枝之间,无树枝的蚂蚁组成一个巢穴,里面有许多通道和保护蚁后和养育幼蚁的房间。

摄影师克罗纳尔说:“差不多每一天他们都会重建自己的巢穴,蚂蚁筑的巢穴散开来,他们带着幼虫穿越热带雨林,第二天又在150米远处组成新的巢穴,这个蚂蚁巢穴很漂亮,我觉得有点像一个皇冠或是教堂。”

黑白摄影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000.jpg

▲图片来源:WPY官网

每年大赛都一定会有震慑人心的黑白照片。这张野牛的照片是在美国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拍摄的,大雪中野牛用脸部来回摩擦雪地,这样才能吃到被雪掩埋在下面的草。

摄影师马克斯·沃说:“我试着调慢快门速度拍照,我认为这可能是这张照片成功的关键,降雪变得模糊,我等到野牛抬起头来的时候快速照了几张。”

自然环境中的动物

微信图片_20191018193311.jpg

▲图片来源:WPY官网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藏羚在被白雪覆盖的库木库里沙漠上留下足迹。藏羚栖息在海拔5500米高的青藏高原,这里温度最低达零下40度。摄影师樊尚珍说:“成群的藏羚喜欢到从积雪中暴露出来的沙滩上,因为那里最温暖。”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WPY官网、光明日报、国家地理中文网等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