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92岁“北京时间之母”,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天文台:叶叔华先生纪录电影今签约,启动“科技大师”系列第二部
2019-12-23 16:43:03 作者:储舒婷

微信图片_20191223153749.jpg

1951年的上海天文台,炎热难耐的酷暑,忍受着高温与蚊虫,27岁的她在观测;

2019年的上海天文台,寒冷刺骨的严冬,靠着手套,艰难维持着操作手指的温度,92岁的她仍在观测。

哪怕是大年初一,只要不是阴雨天气,她便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天文台。

叶叔华.JPG

她是“北京时间”之母、

中国第一个女天文台台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创始人、

中国射电天文学的开拓者、

国际著名天文学家、战略科学家——

叶叔华先生。

微信图片_20191223155323.jpg

▲今天下午,92岁的叶叔华先生应邀出席纪录电影签约仪式

今天下午,叶叔华先生纪录电影签约仪式在上影集团举行,正式启动“科技大师”系列纪录电影的拍摄工作。

这是继严东生先生纪录电影《诗与真》后的第二部纪录电影。

叶叔华先生说:“我自己没什么好说的,但对拍摄科学界人物电影这个事情很赞成,确实有很多科学家事迹非常感人。”

她说,“电影界开这样的先河,对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是好事,希望今后能让更多青少年投身科学事业”。

每年我国商业电影制作超过一千部,

然而真正用讲故事的方式,

来介绍科学家的却很少。

商业化没有错,

有了产业基础才能维持行业的发展。

但是当有了市场,

就能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

科学家精神不仅是历史,

更可以成为照进现实的启明星。

科研条件、创新生态等硬件固然重要,

但科学家和科学精神更是基点内核,

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微信图片_20191223153753.jpg

▲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数学天文系颁给叶叔华的临时毕业证书上的毕业证书

“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建立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并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叶叔华院士1927年生于广东省广州市,1945年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51年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那时中国还很落后,连时号发播都成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国力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测绘条件,令所有天文人犯难。

当时,世界上最为领先的两所时间工作机构——一个是由全世界39个天文台组成的设在巴黎的国际时间局世界时系统;另一个是有14个天文台的苏联的标准时间系统。“既然14个天文台可以支撑苏联如此大的国土跨度,那我们是否可以以14或是更少的台站支撑来完成精确授时呢?”在徐家汇天文台工作的叶叔华提议。

这一想法,得到了诸多天文界前辈的认可,但减少支撑世界时系统的天文台,就意味着国际的测时经验不再可直接套用,新的数据处理方法需要被创造!

微信图片_20191223153756.jpg

▲1990年,叶叔华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考察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甚大阵射电望远镜

在叶叔华所带领团队的不懈耕耘下,

1957年,中科院数理学部正式宣布:中国的播时精度已经达到了应用部门所需的测绘标准,可以投入实际科研应用。

至1965年,我国世界时系统的精确度已经超越了苏联的标准时刻系统,跃居世界第二。

微信图片_20191223153759.jpg

她还是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创始人,为嫦娥一号到四号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叶叔华负责建立了中国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网,这个观测网无论是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方面,还是在90 年代末开始的“探月工程”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73年,叶叔华提出了发展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的提案。“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既能为天文台的时间播报提供援助,又可以为天体物理研究的推进提供更好的助力,并且如果不将我们的测量精度跟随国际水准提高一个数量级,我国的科研进程必将落后。”她说。

微信图片_20191223153802.jpg

▲叶叔华及射电组部分科技人员与美国VLBI专家Cohen教授的合影

1986年1月,在叶叔华的带领下,上海天文台完成了“关于发展中国VLBI网的建议书”,规划了中国VLBI网的概貌;1979年我国建成了6米射电望远镜;1987年上海台建成了25米射电望远镜;2012年,亚洲第一的射电望远镜——天马望远镜更是在上海落户。

微信图片_20191223153805.jpg

▲1999 年乌鲁木齐25 米射电望远镜验收鉴定(二排右七为叶叔华)

这一系列射电望远镜的建成,极快地推动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的发展,并通过这一技术,使得嫦娥三号的测轨任务完美完成,并成功主导了国际VLBI网络的建设。

微信图片_20191223153807.jpg

▲APSG中央局(设在上海天文台)铭牌

生命不息,科研不止:推动中国APSG计划

“生命不息,科研不止。”在1995年第二十一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大会上,叶叔华递交了APSG计划。虽然当时计划的审议充斥着种种质疑,但最终叶叔华还是争取到了各国对中国APGS计划的支持。

这一项目的研究结果不仅为测绘、航天、海洋、地震、气象、地球物理等部门提供了天文观测数据及其归算软件系统,同时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它将为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如地面沉降、暴雨、台风和海平面变化等)发生过程提供重要的预测信息,为我国的防灾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据悉,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和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市科协、中科院上海分院、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科技馆、上影集团、上海大学、上海院士中心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嘉宾出席签约仪式。


作者:储舒婷 图片:上海科技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