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奋斗者”号背后的“奋斗者”:探底万米深渊,离不开他们的水面支持
2020-12-09 19:43:03

模拟潜水器试验.jpg

▲模拟潜水器试验

近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牵头10家单位承担的“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一万一千米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统研制项目,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群19个项目中的重点之一,以“奋斗者”号海试成功为标志,推动了我国在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统整体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自2016年7月项目启动至今,本项目研制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包括:设计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统的总体架构及“探索一号”船性能优化方案;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持母船的三套重要装置系统(吊放集成系统、输转系统、减摇装置);实施对水面监控信息系统和船载水声高速数字通信系统测试与软、硬件升级;评估载人潜水器海试60多项潜在风险并形成应急处置预案;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探索一号”船第三次升级改造和模拟潜水器布放回收预演等一系列技术难点。

小艇布放瞬间.jpg

▲小艇布放瞬间

本项目研制团队前期也参与了“深海勇士”号海试项目的水面支持保障系统装备研制工作,积累了研制经验。“通常,实现一次完美的全海深载人深潜需要五个要素:最重要的、安全可靠的载人潜水器,训练有素的潜航员,水面支持能力,应急保障功能和适宜的海洋环境。”一万一千米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统项目负责人、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员张福民表示,“因此,可靠的水面支持能力、应急保障预案以及使海试母船具备适应各种海况的良好性能至关重要。”

模型试验.jpg

▲模型试验

参加一万一千米载人潜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统研制任务的有:第七〇八研究所、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文冲修造、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第七〇四研究所、第七〇二研究所、中科院声学所、沈阳自动化所、自然资源部北海技术保障中心等10家单位,他们共同奋战,以实现万米载人深潜为目标,只有岗位、没有单位,严谨求实、团结协作,首先从思想态度与技术体系上为项目研制提供了保障;在研制过程中,各司其职,攻坚克难,拼搏奉献,勇攀高峰,全面实现了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未来深海科技创新的任务必定会更加光荣和艰巨,实现科技创新的方式会更加趋向于科学、有序、紧密、规范化地团队协作;实现科技创新的内容也会从单项仪器、装备,向全系统深海装备深入发展。”张福民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海洋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