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大变局下,如何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
2021-12-01 18:17:44 作者:刘迪

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暨纪念中国加入WTO2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专家认为,面对外部环境震荡,从政策型开放走向体制型开放,进而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塑造更优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入世20年经验为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1320911164.jpg

中国入世20年来的成绩告诉我们,要发展就需要营造扩大开放所需要的良好内外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国宏指出,中国加入WTO20周年,取得了诸多成就,今天面对中美战略竞争的新格局,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扩大开放需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对外部环境震荡期,从政策型开放走向体制型开放,进而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我国塑造更优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开放门户和要素流动枢纽,在更高水平开放环境下,需要承担开放新高地的先锋示范作用和战略责任,这就需要上海主动适应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五个中心功能升级、自贸区开放平台塑造、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创新方面进行新的系统谋划和深入研究。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治理的两大模式——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作为“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表示,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是多平台与机制的“互动”,包括传统领域既有规则的遵守与合作以及新兴领域全球主导权的竞争。未来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特征主要呈现为西方模式与中国模式“互动”与“磨合”共存的渐进式发展态势。

关于中国入世的承诺,重点是开放,还是改革?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幼文给出的答案是后者。他认为入世后,中国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职能的改革才是入世的关键点。人们经常说“红利”,似乎只要入世就能坐享其成。事实上,中国经济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获得了开放成就。通过开放交换了市场,通过改革获得了竞争力。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参赞徐清军则从日内瓦的视角观察并分析了当今世界经济、世界贸易和全球治理的短期数据情况。他认为,探讨世界经济,两个危机不能忽视:一个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它的后遗症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化;其次是当前的全球公共健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演变还需要继续探讨。当前,全球贸易治理发生变化,世贸组织需要改革,全球贸易治理成为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的平台和试验田。过去2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成为其核心成员,中国做了很多促谈、促和、促成的事情,今后需要在“三促”方面继续努力,进行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兼顾参与引领、共同引领、单独引领。

2021年8月《世界经济研究》开展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的征文活动,从中遴选出一批优秀作品在今年第12期刊登。“纪念中国加入WTO20周年理论研讨”上,部分征文作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沈玉良、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沈国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研究所所长黄梅波、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编辑许晖等专家进行了点评。

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