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韦 | 狄奥尼索斯的庄谐两面
2022-08-28 17:58:10 作者:韩王韦


R-C(5687327)-20220826180859.png

狄奥尼索斯的身世

在希腊神话里,狄奥尼索斯是酒神、葡萄神和快活神。俄耳甫斯秘仪教派认为,他至少有过三次出生经历。第一次是从母亲腹中,第二次是从父亲大腿中,第三次是从被肢解的残骸中(参见吴雅凌编译《俄耳甫斯教祷歌》)。据说,因为失误,宙斯的闪电击中了情人塞墨勒,当时塞墨勒已有身孕。在她离世瞬间,宙斯将其腹中子救出,缝进自己的大腿里,继续孕育了三个月。狄奥尼索斯于是成为奥林匹斯山上唯一一位神人结合后产生的神。

不过,依据其他说法,狄奥尼索斯却是宙斯和女儿珀尔塞福涅结合的后果。起初他叫查格留斯,赫拉出于嫉妒就指派提坦神去杀他。提坦神抓到他后残忍地将其分尸并丢进三足鼎中烹煮。宙斯得知后极其愤怒,用闪电把提坦神烧成了灰烬。后来,宙斯把查格留斯的残骸交给了阿波罗,阿波罗将之埋葬在德尔菲神庙内。在德尔菲神庙里,狄奥尼索斯得以复活。尼采在《狄奥尼索斯的世界观》中也提到,是“阿波罗把被撕碎的狄奥尼索斯重新拼合完好”的。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雅典娜从三足鼎里及时挽救出了查格留斯的心脏,并将它转交给宙斯,宙斯后来把这颗心脏送给塞默勒食用,塞默勒食用后怀孕,于是,查格留斯得以重生。重生后的查格留斯改名为狄奥尼索斯。

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的《荷马颂歌》里,狄奥尼索斯常被称作“令妇女疯狂的神”。相关的著名传说是,阿高厄在狄奥尼索斯的诱导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彭透斯。阿高厄跟狄奥尼索斯的母亲塞墨勒是亲姐妹。狄奥尼索斯为了报复阿高厄对母亲的污蔑,把她给弄疯了。发疯后的阿高厄跑进山林,跟狂女们厮混在一起,茹毛饮血。阿高厄的儿子,忒拜国王彭透斯拒绝信奉狄奥尼索斯。他认为酒神狂欢实质上是伤风败俗,应该立即取缔掉。为了惩罚彭透斯对自己的亵渎,狄奥尼索斯就诱骗他去山林里偷看那些发狂妇女们的行径。彭透斯被包括他母亲在内的狂女们当成野兽撕成碎片。欧里庇德斯在悲剧《酒神的伴侣》中讲述了这个故事。尼采在《狄奥尼索斯的世界观》里也转述过其中第三场与酒神节庆有关的情景:“所有人都佩带着长春藤花冠和旋花,用酒神杖敲一敲岩石,岩石上就会冒出水来:用酒神杖刺一刺土地,土地里就会涌出酒泉来。树枝头滴下香甜的蜜,如果有人用手指尖轻触地面,地面就会流出雪白的乳汁。”尼采将此称作酒神的“魔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自然合而为一,达到一种幸福、迷醉状态。

酒神崇拜源自何处

《伊利亚特》里记载了色雷斯国王吕库尔戈斯驱赶狄奥尼索斯的故事。吕库尔戈斯反对敬奉酒神。一次,在打猎的时候他袭击了酒神的抚育者(山林女神),致使年纪尚幼的狄奥尼索斯受到惊吓,跳入大海,跑到海神女儿忒提斯怀抱里寻找安慰。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讲,色雷斯人信奉酒神,而他们的国王却不同,国王自称赫尔墨斯的后裔,只信奉赫尔墨斯一个神。无论如何,狄奥尼索斯都跟色雷斯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些学者据此认为,他是一位来自色雷斯的神(参见简·艾伦·赫丽生《希腊宗教研究导论》)。

然而,酒神祭祀究竟源于何处,长期以来却存在争议。希罗多德指出,狄奥尼索斯及其崇拜仪式最初是由预言家美拉姆波斯介绍给希腊人的,而美拉姆波斯又是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相关的知识。狄奥多罗斯在《历史丛书》中说,埃及人认为狄奥尼索斯是他们所崇拜的冥神、复活神奥西里斯,传入希腊以后,希腊人将这位神明改换了一个名字。此外,还有源于印度和忒拜城的说法。现代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酒神崇拜带有巫术性,“其意图是为了植物春天再生”和“动物繁殖”。这种春天崇拜和生殖崇拜在古代“决不仅限于巴比伦、叙利亚、弗里吉亚和埃及”,而是“爱琴海沿岸和海上诸岛”的民族所共有(《金枝》)。1957年,瑞典古典学和宗教历史学家尼尔森在《希腊与罗马时代的狄奥尼索斯密仪》一书中,提出狄奥尼索斯崇拜源自希腊本土的观点。后来的考古发现也佐证了尼尔森的说法。因此,现代学者更倾向于认同狄奥尼索斯是纯粹的希腊产物。

尼采赞同狄奥尼索斯是外来神的说法。他认为狄奥尼索斯对希腊世界而言“是某种全新的、闻所未闻的东西”“狄奥尼索斯闯入了一切领域,包括艺术在内”。尼采说,在酒神节庆里,人与自然和解了:“大地欣然地奉献出它的赠礼,连最凶猛的动物也温驯地相互靠近:狄奥尼索斯的花车就是由豹子和老虎拉着的。”这种自然崇拜在亚洲人和希腊人那里有着本质区别。在亚洲人那里,狄奥尼索斯崇拜“是低级本能的野蛮发泄”;而在希腊人那里却是“一个救世庆典和灵魂变化飞升的日子”。希腊文化中有着强大的阿波罗传统。正是由于阿波罗的威力,才使得“从亚洲暴风雨般席卷而来的狄奥尼索斯缓和下来”,最终,两者“达成了一种美妙的兄弟关系”。这种兄弟关系一经达成,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将狄奥尼索斯崇拜的亚洲来源看成是原始的和未开化的,并将狄奥尼索斯入侵希腊看成是一场漫长的文化交融事件,并非尼采独创。如尼采好友,德国古典学家罗德就认为,在阿波罗崇拜和狄奥尼索斯崇拜之间,有过一场漫长的对抗。而尼采对亚洲风俗的刻意贬低,也能从黑格尔那里找到滋长此偏见的种子。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曾将起源于东方的艺术视作艺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和艺术之前的艺术。

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文化竞赛

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的二元关系是尼采研究古希腊音乐剧的切入点。据说,狄奥尼索斯在德尔菲神庙重生以后,就跟阿波罗一起,成为德尔菲神庙的守护神。每到冬季,阿波罗都会离开神庙。当阿波罗缺席时,附近的酒神信徒会齐集此地,庆贺狄奥尼索斯的新生。根据普鲁塔克的说法,德尔菲神庙既属于阿波罗,又属于狄奥尼索斯,在冬季三个月的时间里,狄奥尼索斯是唯一的圣殿之神(见Georges Roux,Delphi:Orakel und Kultsättten)。

在尼采看来,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对德尔菲神庙的分治,是一场漫长的文化竞赛的结果。在这场竞赛中,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都为自己赢得了属于胜利者的荣光。他们的神威平分秋色,最后不得不握手言和。阿波罗“掌管着内心幻想世界的美的假象”,而狄奥尼索斯则要破坏这一假象。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的对立,即真理与美的对立。“真理与美之间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像狄奥尼索斯崇拜入侵希腊时这般惨烈。”古希腊音乐剧就存在于狄奥尼索斯的真理与阿波罗的美之间。

在古希腊音乐剧里可以发现一种狄奥尼索斯式的人。他会给观众带来“崇高性震撼”或“哄堂大笑的滑稽效果”;他一方面超越了阿波罗“美的表象”,另一方面也并不完全追循狄奥尼索斯的真理,“他超然地立于两者中间”。起初,剧中的这种狄奥尼索斯式的人并非指单个表演者,而是狄奥尼索斯式民众。后来礼赞酒神的狄提兰卜颂歌合唱队就是从这些表演群体里演化出来的。

在欧里庇德斯的《酒神的伴侣》中,狄奥尼索斯表现出一副威严神圣、不可亵渎的样子;而在阿里斯托芬的《阿卡奈人》里,他却表现出一副滑稽幽默、荒唐搞笑的样子。可见,狄奥尼索斯是一位时而崇高,时而滑稽的神。狄奥尼索斯的庄谐两面,让希腊人领略到了生存的可怖和荒谬。通过音乐剧,希腊人要么表达“克服恐惧感的崇高性”,要么表达“排遣荒谬感的喜剧性”。前者对应古希腊悲剧,而后者对应古希腊喜剧。也就是说,无论是在悲剧还是喜剧里,都包含有狄奥尼索斯元素。

然而,尼采在撰写《悲剧的诞生》时,为了凸现狄奥尼索斯与悲剧的关系,有意放弃了对喜剧的思考。受此影响,迄今为止,学界对狄奥尼索斯和喜剧的关系仍然少有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作者:韩王韦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