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妮 | 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 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 |
2023-03-18 19:46:49 作者:吴佳妮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充分显示了青年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拥抱年轻人、成就年轻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年轻人的希望之城。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互相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互相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需要从青年视角出发,不断优化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满足青年人的多样需求,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
提升战略思维,扎实推动青年发展格局。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深入分析研究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特征、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形成符合青年特点、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机结合,打破部门和区域间的政策壁垒、服务盲区,摒弃零和博弈观念,结合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有效推动党领导下的多元力量协同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把握战略主动,牢牢吸引青年建功立业。就业是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纽带,更是相互成就的桥梁,要立足就业这一根本民生问题,明确城市产业特点和定位,务实推动市场主体稳岗扩岗,形成更多的青年就业增长点。积极支持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围绕科创、社创、文创、乡创等领域各显其才,以创业进一步带动青年就业。向青年提供更多择业体验、就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的支持,让青年能够安心择业、积极就业、提升专业、无惧创业。鼓励和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对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给与更大的包容、关注和引导,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让有才有志者施展才能。
培育战略资源,为青年人才搭建舞台。青年人才是创新创业、科技发展的生力军,要深刻领会“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内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爱才、引才、育才、用才的人才工作机制。要从青年人的特质出发,联动各方力量,打造富有活力的青年创新生态。
完善战略保障,有力促进青年安心发展。心安处是故乡,让青年扎根城市,须在安心上下功夫。要创造青年人才优先积极发展的规划环境,在青年工作、生活关切的痛点、堵点、难点上多下功夫。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和投入,整合市场化租赁房资源,提供多样化房型和分层次价位体系,以满足不同收入青年的基本住房需求。进一步提升交通可达性,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支持共享出行载体建设,缩短青年在城市内的通勤时间。在青年工作居住集聚区提供优惠的白领早午餐、宝宝屋、白领驿家等相关配套,关心好“一老一小”解决青年后顾之忧,提高青年的生活便捷度和多样化生活体验,从而切实提升青年在城市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除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也需要软实力的充分保障。要让广大青年能够发挥所长、参与社区治理,在城市发展中有自己的一分力。青年参与是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要构建多元有序的青年社会参与渠道,广泛听取青年意见、汇聚青年智慧。让青年在民生服务和协商议事中展现自身的专业所长,在志愿公益和文明宣传中体现青年的担当作为,在基层治理信息化、智慧化进程中发挥青年的独特优势,使青年在城市中更有为,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青年实践在基层“遍地开花”。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只有在软硬件上同步发力,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包容度、提高青年向往度和幸福感,才能让城市永葆青春活力,让全世界的优秀青年“愿意来”“留得住”“过得好”。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团区委)
作者:吴佳妮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