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首创案例主题征集”专题报道 | 第一八佰伴:十年屡创销售佳绩
2018-09-19 06:46:33 作者:唐玮婕

timg.jpg

1992年我国首家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在浦东成立

第一八佰伴:十年屡创销售佳绩

每年12月31日,沪上“剁手族”几乎都有一档固定节目:到浦东新区第一八佰伴参与“跨年营销”。这家依旧在不断刷新销售纪录的购物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标志着中国商业零售行业对外开放的突破。

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国务院同意实施十项优惠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允许外商在浦东新区试办商业零售企业。1991年4月12日,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创始人和田一夫来到浦东开发办公室,实地考察张杨路浦东南路地块。次日,由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公室牵头,上海市第一商业局、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上海浦东商业建设联合发展公司与八佰伴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团,就合资兴办零售商业事项举行洽谈,并就合资意向达成共识。

1991年4月14日,上海市政府财贸办公室与日本八佰伴签定中国第一份试办中外合资特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的意向书。合资企业定名为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其中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占45%、日本八佰伴占19%、香港八佰伴占36%。1993年8月,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5000万美元。由于商业引进外资没有先例,须经国务院特区办、商业部、国务院体改办、外经贸部、国家计委、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兴办中日合资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

1992年9月28日,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二天,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日之际,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新世纪商厦奠基。1995年12月20日,新世纪商厦撩开神秘面纱。开业当天,来自八方的顾客涌入商厦,创下一天光临同一店铺107万人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当时,第一八佰伴的硬件水平相当领先,可谓“亚洲之最”:商厦正面外圈长100米、六层楼高的白色大弯壁气势恢宏;建筑物内外有87部电梯;消防、保安、空调、照明全部由中央控制室集中控制。购物环境十分舒适,楼层空间高,没有压抑感;上行、下行的自动扶梯直接对接,顾客上下楼无需在商场内兜一圈。别具一格的建筑曾荣获上海市商业建筑形象称号、新中国五十周年经典建筑铜奖和浦东开发开放十年建筑金奖,是浦东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开业初期,商场由日方控制经营,坚守高档定位。但在当时市民消费水平、品牌意识还不高的情况下,此经营定位明显不符实际,这也直接导致销售的不乐观。1997年9月,日本八佰伴因海外投资失败而倒闭;1998年8月,香港八佰伴也提出清盘申请。第一八佰伴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1998年3月底,日方全部撤回国内,商厦从此完全交由中方经营。

虽然开业前六年累计亏损2.1亿元,最艰难时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9.15%,但经过全体员工努力拼搏,2001年实现利润1724万元,从2003年到2007年,销售规模和利润总额年度增幅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05年4月,公司完全弥补了以前年度的亏损,真正步入赢利阶段。

近十年,第一八佰伴经营业绩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屡创销售佳绩,2015年以45.62亿元蝉联上海百货年销售榜首。面对新零售大潮的冲击,公司已主动开启转型调整的新征程,力图摆脱传统百货单一、老化、沉闷的形象,让更多消费者能够爱上到这里“买买买”。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编辑:叶松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