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有一套!全球垃圾利用率第一的德国原来是这样垃圾分类的!
2019-03-02 19:47:47

印象中

日本一直是垃圾分类的最佳典范

事实上

全球垃圾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却是

德国undefined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推广垃圾分类

近年来,垃圾循环利用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

拥有全世界最成功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undefined

那么

以严谨认真著称的德国人是怎么垃圾分类的呢?


五大基本分类

尽管德国各州垃圾分类标准不尽相同,但多采用“五分法”

1、有机垃圾(棕色或绿色垃圾桶 )

主要是可分解的厨房类垃圾、庭院绿化垃圾等,包括:室内植被、盆栽土壤、剩面包、食物残渣、茶叶、木屑、水果皮、榛子花生核桃等皮核、烟灰、头发、羽毛、很小的虫子小鸟的尸体等。

很像上海垃圾分类中的“湿垃圾”哦~想了解什么是“湿垃圾”,请戳“湿垃圾”就是湿的垃圾吗?一起get垃圾分类新技能!

undefined

2、轻质包装(黄色桶或袋)

主要是带“绿点”环保标志的轻质包装,包括饮料瓶、牛奶盒、饮料盒、塑料包装袋、填充发泡包装等等。

undefined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要扔罐头盒,一定要先洗干净再扔。不是所有的包装都扔到黄色桶里,纸和玻璃类的包装也不能扔进去。

undefined

3、纸类(蓝色桶)

主要包括旧报纸、杂志,小册子,复印纸、学校的笔记本、硬纸板,纸板、 包装材料、食品包装的纸板,披萨饼盒等等。

undefined

4、废旧玻璃

一般分为白色(无色)玻璃、棕色玻璃和绿色玻璃。如果是饮料瓶,瓶内一定要清理干净再投放,瓶盖要分开处理。

undefined

undefined

在公共场所扔玻璃类垃圾时,垃圾桶上也会有建议丢弃时间的提示,以免扰民

5、其他垃圾(黑色或灰色的桶)

用来收集其他无法分类的垃圾,包括厕所使用垃圾、灰尘、污垢物、油烟的纸、尿布,茶水,毛巾,纸手帕、真空清扫吸尘器袋、骨头、烟头等。

undefined

在德国所有的住宅小区或者住宅楼中,都配有基础的三到四种垃圾箱,分别回收有机垃圾、轻型包装、纸制品和其他垃圾(有时有机垃圾和其他垃圾会合并)。所有的居民都会在家中对这几种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分别投入对应的垃圾箱。垃圾房一般会带锁。

undefined

学生宿舍楼下的垃圾场,只有这一片区的学生才有钥匙。小文在德国留学的朋友说,或许是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习惯,这里没有设置有机垃圾箱,与黑色垃圾桶合并了。(图:洪海沛)

undefined

很多住宅楼楼下会张贴垃圾分类的说明,需要住户事先自觉查看了解,并按类别扔垃圾。

而专门用以回收玻璃制品的垃圾箱,则是每个街区单独配备。三个大铁罐一般位于开放区域,方便路人扔玻璃瓶,据说这或许和德国人爱喝啤酒有关。

至于类似于装修材料之类的其他生活垃圾,则往往需要自行丢弃到指定处理地点,或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请垃圾处理公司上门回收。

undefined

而在德国所有公共场合,也都设置有分类垃圾箱,方便行人在丢弃垃圾时直接实现分类丢弃。

undefined

柏林城市铁路车站的垃圾桶

8000+部环保法律法规

德国的垃圾的高回收利用率,离不开背后强大的法律保障。如今德国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的快速进步,首先归功于其完善的立法。据不完全统计,德国联邦和各州目前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达8000多部,欧盟还有400多部法规在德国执行,是世界上拥有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体系的国家。

而对于推动垃圾分类比较重要的法律包括,1972年联邦德国政府颁布的《废弃物处理法》,推动垃圾从无序堆放逐渐走向集中处理;1986年,修改了《废弃物处理法》,改名为《废弃物避免及处理法》,引入了“垃圾减量”的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统一后的德国政府还出台了《废物管理法案》和《包装条例》(后面会详细提到),用于对居民丢弃的产品包装进行分类收集、回收和处置。

undefined

每个德国人平均一年产生的各类垃圾量(从左至右为:玻璃、包装、有机垃圾、纸类、其他垃圾),相当可观。小文注意到,德国的包装法最近还在不断更新。就在今年1月1日,德国全新的包装法开始生效,要求所有制造商/首批包装经销商,包括包装商品,还有跨境电商商品包装都必须在政府指定的平台注册成功后,才能在德国市场上销售。同时对包装的收集目标、包装类型的定义、包装数据报告等提出了更高、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企业如不遵守德国这条新法案,将面临高达五万欧元的罚款!

的确有一套!这些措施“真妙”

除了法律保障,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措施制度

undefined

“退瓶费”:一手交瓶,一手退钱

在德国,人们只要将饮料瓶收集起来投入超市里的自动回收机,便能在超市收银台获得“退瓶费”。但“退瓶费”并非对主动退还塑料瓶行为的额外奖励,而是消费者购买饮料时已经支付的“押金”。

undefined

例如,购买一瓶0.59欧元的矿泉水,要额外支付0.25欧元的押金,有时押金甚至比饮料本身还贵。这便敦促人们主动退还可回收的饮料瓶,否则就拿不回押金咯~该项举措于2003年正式推广,到2012年,德国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回收率高达98.5%,而这一举措也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实施和推广。

小小“绿点”撬动包装回收体系

包装物是德国生活垃圾的一大重要来源,为了减少包装垃圾的产生提升回收利用率,1991年,德国通过了《包装条例》,强制性要求生产厂家和分销商对其产品包装全面负责,包括负责回收废弃包装,再利用或再循环其有效部分。但条例同时允许生产企业选择将回收责任委托给专门从事回收处理的回收公司。

于是,著名的DSD(Duales System Deutschland)组织和“绿点”标识应运而生了!

undefined

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企业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

只要与DSD签订了协议,并基于包装材料种类支付“注册费”,生产企业就可以在包装物上贴上“绿点”标记。易于回收循环的材料注册费用较低,反之则较高,充分体现“垃圾减量”的原则。

undefined

巧克力包装上的👆绿色环保标志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不注册“绿点”标识,就要自行收集处理包装,成本更高。同时这笔费用是被允许部分计入商品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的。不过由于注册费费与包装材料的用量挂钩,而产品价格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生产企业就会想方设法简化包装和方便回收,从而降低成本,使产品更有竞争力。

undefined

另一方面,和退瓶费类似,消费者购买“绿点”商品时,价格中已经包含了企业所转嫁而来的包装物处理费用。因而只要将带有“绿点”标志的包装物扔进黄色垃圾桶,就不用再付费,否则还要再为这个垃圾买一次单。这样的制度鼓励消费者主动分包装材料,同时也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undefined

DSD作为民间组织,正是“垃圾经济”的典范。时至今日,环保在德国已经催生出一个拥有70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的庞大产业,为全球之冠。在全年的GDP中,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收入占了8%。至于环保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德国多年来也占据着世界首位。

垃圾收费:谁产生,谁买单

德国的环境政策有一条原则:给环境造成影响或损害的人要负责承担环境受损的费用。换句话,也就是说,谁产生垃圾,谁买单。可以说,这个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到了德国每个角落,无论是私人家庭,还是企业公司。

例如,德国政府对于生活垃圾实行按户收取“垃圾处理费”,很多城市采取“按量收费和按类收费”。首先,环卫公司会根据房屋面积、人口数,帮助居民预测垃圾产量,然后根据产量配置合适容量的垃圾桶。其次,分类投放的纸类、可回收的包装类、玻璃类等可回收垃圾是不需要缴费的。剩余的混合垃圾与有机质垃圾才需要根据使用容器的大小与清除的频率缴纳费用。有机垃圾因为可以堆肥利用,收费标准仅为剩余混合垃圾的约60%。此外,对于分类不合格的垃圾,垃圾清运车辆有权按照剩余混合垃圾收取处理费或者不予收运。

而前面提到的“绿点”标志系统也是“谁产生垃圾,谁买单”原则的极佳体现。

“连坐式”惩罚措施

在敦促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德国采取“连坐式”的惩罚措施。如果垃圾回收公司的人员发现某一处垃圾经常没有严格分类投放,会给附近小区的物业管理员以及全体居民发放警告信。如果警告后仍未改善,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提高这片居民区的垃圾清理费。“罪魁祸首”被查出后,不但会遭受邻居们的谴责,甚至会被赶出公寓。

偷倒垃圾?小心环境警察!

环境警察是联邦内政部警察部门的公职人员,属于警察队伍中的一部分。德国每个城市的下属辖区一般会有5~10名环境警察。每天,环境警察都会开着警车,到他们负责的区域巡逻三次。每周不定期抽查各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情况,有时甚至会翻看垃圾,确保所有垃圾分类正确。

环境警察如当场发现违章行为,则有权开具最高罚款至35欧元的罚单;对于偷倒的“无主”垃圾,警察会仔细查找垃圾中的蛛丝马迹来侦破偷倒者。偷倒垃圾与个人信用挂钩。

垃圾桶也能这么幽默!

在德国街头,也有不分类的垃圾桶,但通常口很小,让人们无法扔进太大的垃圾。有意思的是,这些垃圾桶上印有不同的创意宣传语,令人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以下图片摄影/翻译:洪海沛)

有求“投喂”的

undefined

有“西装革履”在路边提供服务的

undefined

undefined

还有“内涵”丰富的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还有各式各样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创意标语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这些橙黄色的垃圾桶仿佛在“用尽浑身解数”提醒着你——请勿乱扔垃圾,令人会心一笑之余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看完德国人的垃圾分类“秘笈”

你有什么感想呢?

欢迎留言分享!

作者、编辑:蒋竹云

特别支持:洪海沛、徐珏、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

图片除标注外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王蔚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