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物证③ | 陈望道的译本里有真理的味道和信仰的颜色
2021-06-21 19:25:11 作者:孙欣祺

上海杨浦区国福路51号陈列着一本红色封面的册子,它改变了一个人、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本“红本”名叫《共产党宣言》。

微信图片_20210621192050.jpg

在它的吸引下,陈望道错把墨汁当红糖,废寝忘食地阅读、翻译。

在它的影响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投身共产主义事业。

在它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克服艰难险阻,走向伟大复兴。

微信图片_20210621192053.jpg

从翻译的角度,《共产党宣言》中译本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者之一。在此之前,俄译本、英译本、日译本已然问世,为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奠定理论基础。但在思想的高度,中译本无疑是开拓者。译者在行文中革除汉语积弊,力推白话文风,以“引车卖浆者言”取代“之乎者也”,以新文化、新思想挑战旧文化、旧制度。与此同时,面对新思潮产生的话语体系空白,译者创设“有产者”“无产者”等新概念,构建理论框架,在准确传达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同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继往开来,也是译者陈望道一生的本色。作为《新青年》主编,他打出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他直接参与创建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负责人,他开办外国语学校、平民女校、职工补习夜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不止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使者,更是一位传道受业的师者。正如周恩来所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

陈望道是译者,是师者,还是革命者。他所在的中华艺术大学诞生了著名的“左联”;他在复旦大学创办我国第一个新闻馆,方便学生传阅革命书刊、收听延安的广播;他参与组建华东地区“大学教授联合会”,大力推动“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积极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进步作家和进步学生。在书桌前、讲台上,他文质彬彬;在逆境中、黑暗处,他铁骨铮铮。

你很难想像,一个瘦弱的翩翩君子何以在风雨飘摇之际如此执着地追寻真理,又如此坚定地捍卫信仰?

其实,百年前农民家庭出身的陈参一在改名“望道”的那一刻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信仰的颜色是红的。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