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救受困者成未来救援机器人研制重点
李晨琰 2017-10-12 11:05

▲希文·贝恩克教授展示移动操作机器人

【导读】随着科技发展,在不久的未来,机器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园区有巡逻机器人巡查;工厂有机器人制作零件;仓库中机器人正搬运货物;灾难现场有救援机器人搜寻遇难者……

昨天(11日),第15届IEEE安防、安全和救援机器人国际研讨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办。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巴西、罗马尼亚、韩国等国家的近80名专家学者在这里探讨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安防、安全和救援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属于特种机器人。立足于实际生产生活需要,用来解决安全隐患、巡逻监控及灾情预警、搜救等。虽然相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与服务机器人的热潮迭起,显得颇为“低调”。但是当出现灾害时,安防、安全和救援机器人很多时候都是侦测、救援等复杂任务的“主力军”,绝对不容忽视。

在研讨会现场,德国波恩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所长希文·贝恩克教授向观众展示了自主移动机器人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感知和规划。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摄像头等,传感器能够实现3D环境重构与实时定位,救援机器人便能在废墟中搜寻遇难者。希文·贝恩克展示的小型地面机器人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收缩运动在废墟中爬行。由于这种机器人的宽度仅有几厘米,遥控人员可以利用磁场原理推动机器人在细小的墙壁裂缝中穿行,它的身上除了安装有照明灯泡和摄像机之外,还配备有一系列用来测量辐射程度或氧气含量等指标的传感器。这些指标可以显示某个区域是否安全,以便救援人员对被困者实施营救。

▲希文·贝恩克教授介绍自主移动机器人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感知和规划

在研讨会上,各专家就各种类型的安防、安全和救援场景应用,诸如:灾害响应、减缓灾害发生、对灾害恢复等重要科研课题作出精彩主题演讲。一旦发生诸如地震或爆炸等灾害时,救援机器人将成为营救生命体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出台,国家对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高端制造产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3亿美元,增长速率达到16.7%,其中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0.4亿美元。可见,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春风的双重支持下,救援机器人将有望迎来行业发展的风口。

▲师泽仁正在进行机器人研究

目前国际上救援机器人的运用大多在搜寻遇难者与观测环境上,如何精准营救受困者是未来研制救援机器人的重点所在。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上海科技大学供图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邵大卫
频道邮箱:whapp6@whb.cn
0
还可以输入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