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丨专访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 |
2023-03-25 09:19:21 |
关注国际焦点,洞察世界风云。今天我们来到了素有“花园国家”美誉的新加坡。在我身后的一侧是当地著名地标的鱼尾狮雕像,另一侧是新加坡为了庆祝建国50周年而修建的金禧桥。它纪念着这个国家独特的发展之路。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对话的嘉宾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他曾经说过,新加坡以全球化为生。
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今天,新加坡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对于中新两国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他又有哪些新的思考和展望呢?今天,我们一起在对话中寻找答案。
邹韵:总理阁下,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中国不久前成功召开了两会,您向中国领导人发出了贺电,您如何评价今年两会的重要意义?
李显龙:非常重要的是,中国确定了未来五年的领导班子。我已致函习近平主席,祝贺他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并致信李强总理祝贺他当选。对于中国来说,两会是制定和讨论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场合。我认为中国领导人在讲话、声明和记者会上已经明确表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期待中国朝着既定方向前进,保持繁荣,并继续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与亚洲国家发展良好的互惠互利关系,当然也包括新加坡。
邹韵:去年您在曼谷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习主席表示,中新关系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要让高质量成为中新合作的鲜明标识。总理先生,您如何定义两国关系?同时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与实现“高质量”这个鲜明标识?
李显龙:我觉得两国的关系非常好。广泛且涉及多个领域。两国合作多年。新中两国在1990年、也就是33年前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其实两国在建交之前就有多年的合作,所以互相了解。我认为两国有互信,能够相互理解。虽然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一起合作,推动实施了实质性的项目。我们开展了政府间的合作项目,第一个是苏州工业园项目,明年就是苏州工业园成立30周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苏州工业园已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开发区,充分实现了我们启动该项目时的愿景。此外,新中双方还合作了天津生态城的项目,我想你也去过。
邹韵:是的,我当记者之后的第一个报道就是在那里做的。
李显龙:是的,我想那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成立15年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的示范案例,这两方面对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是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即从重庆到广西,再到北部湾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一体化运输走廊,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开拓了中国内陆连通国外的新线路。中国已经通过长江建立了与国外的通路,但是距离较远且水路运输非常繁忙。因此,我们认为与东南亚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建立另一条更短、更快的通道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作出了重大贡献。我觉得双方的合作项目非常成功。当然,两国的私营企业间也有非常广泛的合作。此外,我们还有一些特定的事情要做。例如,我们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之前修订过,现在又在重新审议。我们正在进行后续谈判,希望能够尽快完成。
走过建交33年的时光长廊,中新两国“龙狮共舞”,正在多个合作领域加速奔跑。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来到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下属的一个实验室,要探访一项国际首创技术的原型样机。这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又有哪些创新亮点,今天我们带您一探究竟。
这台仪器的名称是“高速三维轮廓形貌测量仪”。它是一台特殊的“显微镜”,能够检测半导体芯片微米级的缺陷。以前一块半导体芯片的质量检测需耗时30个小时,但在这台机器的帮助下只需要30毫秒。
邹韵:您看,它这个是可以看到厚度的,有一个小小的纵深,因为很薄很薄。
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李颢:对,蓝色是比较高的表面,绿色是比较低的表面。我们这个样本大概有2微米的高度差,可以看到一些上面的微粒,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的。半导体通常是这样,一旦有一片出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可能一万片、两万片都会有类似的缺陷。所以如果有一个可以在线的检测技术的话,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一技术是半导体生产领域的创新,但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还需要其他要素。
新加坡先进再制造与科技中心研发副总监 程方: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便于推广这样的一些技术。中国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有完整的产业链。
高速三维轮廓形貌测量仪开发企业创始人 吴友仁:我们将中国作为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以及推广技术的起点。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每个人都想进入中国市场。如果我能在中国市场竞争,那么我在哪里都能生存。
邹韵:您之前提到的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其实这些项目现在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起到示范作用。新加坡是东盟成员国中第一个公开表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为什么新加坡很早就表示支持“一带一路”?
李显龙:我们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很好的举措。中国在发展,中国在走向繁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带一路”倡议在我们看来,是中国为地区发展作贡献的一种方式。“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融入这个合作和相互依存的区域网络,互利双赢,因此受到整个地区的欢迎。地区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需要融资。中国具备这些能力,既能建设基础设施,又可以提供融资,还可以发展与该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有了“一带一路”倡议,就有了一个可以实现这些想法的框架。中国是我们区域内最大的经济体,与中国建立开放、可持续和互惠互利的关系非常重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一带一路”有意义,我们支持它。
邹韵: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会为新加坡以及地区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李显龙: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我们为“一带一路”贡献了什么?首先,我们是金融中心,许多项目可以在新加坡进行融资和评估。这是重要基础设施,即软基础设施。事实上,新加坡是国际上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之一。这是一个方面。在法律层面,新加坡是仲裁和调解中心,有许多国际律师事务所。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如果需要寻找仲裁地或者进行法律咨询,我们可以满足这些需求,这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第三,许多公司愿意选择新加坡来实现他们的“控制塔职能”。
邹韵:控制塔职能?这是什么意思呢?
李显龙:意思是说在新加坡设立总部,进行财务、人力资源以及运营管理,有时对公司在整个区域内的业务都有重要影响。如果他们想在新加坡开设公司,并在此管理他们在东南亚的业务,我觉得这对他们很好,我们欢迎他们。
邹韵:这就是您所说的双赢,对吧?
李显龙:这就是双赢。
邹韵:让我们再回到双边关系。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双边合作的新亮点之一。2021年11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由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提出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
李显龙:是的,目前《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由我们三国组成。
邹韵:您认为中国决定加入这一协定的意义何在?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国的加入?
李显龙:我认为数字经济是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增长领域。当然是因为你们现在有很多非常成功的数字公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也是一个发展机遇,因此也是各国在数字领域合作的机遇。建立标准,实现协作,能够让数据在一定安全保护下自由跨境流动,这些都需要建立新的规则。因此,数字经济协定类似于数字时代的自贸协定。我认为中国有兴趣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是件好事,因为当我们签署这一协定时,我们就希望它具有开放性,这样任何能够达到标准并承诺保持达标的国家都可以加入。
邹韵:总理先生,让我们来谈谈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近年来双方关系进入了快车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双方都成为了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额比30年前增长了100倍左右,直接投资超过3100亿美元。我觉得这是令人惊叹的成就。现在双方正在推动合作升级,即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您认为新加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李显龙:我们是东盟十个成员之一。新加坡几乎是其中最小的国家,因此我们了解自己能够在东盟中扮演的角色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全力参与,并且努力推动东盟的发展。你问到了新加坡扮演的角色——除了作为东盟成员,我们还以身示范,设法展示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新加坡和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有协定和条款,东盟和中国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我觉得跟一个国家谈判,不像跟十个国家谈判那么复杂,所以双方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与此同时也展示了更多可能性。因此这有助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比如说“看,这是可行的,新加坡做到了,我们觉得很好,中国觉得可行,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呢?”因此,新加坡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东盟与中国合作向前发展。我认为东盟经济合作也取决于双方的整体关系。因为中国和东盟之间,不仅仅是经济联系,还涉及政治和安全议题,有一些问题需要推进。例如,我们正在讨论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要达成一致并不容易,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希望取得更多进展。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很好。我们在非经贸层面的关系越好,双方经贸关系就会越紧密。反之亦然——如果我们能有良好的经贸往来,我们就更有动力去解决其他问题。
邹韵:总理先生,让我们聊回到新加坡。外国人总会说起新加坡独特的发展模式。您作为总理,您认为新加坡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岛国,如何做到不仅生存下去,而且实现了繁荣和发展?
李显龙: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周围是比我们大的邻国,而且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变。因此,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弥补自己的劣势。通过同心协力、更有创造力、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运行高效廉洁、值得信赖和尊重的治理体系,做出明智的选择,创造价值,不仅为自己谋取生计,而且让其他人觉得说,“是的,新加坡有可取之处,让我们与新加坡合作,更好地利用这些优势”。当然,我们要和很多国家交朋友,因为如果能和友好国家在双方都关切的重要议题上达成一致,那不仅在经济上对我们有帮助,而且对我们建立关系网和提升世界地位也有帮助。在国内,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并互相关心,认识到我们都是新加坡人,所以无论我们有什么争论或分歧,要记住我们的共同身份更为重要。
邹韵:您的意思就是要保持国家内部的团结,同时与世界其他地区建立紧密联系或良好关系。
李显龙:是的,新加坡要与邻国和世界大国甚至其他小国建立良好关系。如果说到我们的主要市场在哪里,一般会提到中国、欧洲和美国。但是如果您问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些国家都是我们的朋友,很多小国也是我们的朋友。
邹韵:新加坡也支持并参与了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您认为全球发展倡议在应对当前的全球挑战方面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显龙:我们是“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的成员。我们认为全球发展倡议的目标是好的,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我们认为可以用务实、包容、开放的方式实施全球发展倡议,因此我们支持这一倡议,就像我们支持其他倡议和其他小组一样。
邹韵:谈到中新关系,我们肯定会提到李光耀先生,新加坡的建国总理,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2005年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他就表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将为东南亚带来强劲动力。他还说,“新加坡将扮演了解东南亚之大本营的角色”。近20年后的今天,作为他的儿子,同时也是新加坡总理,您如何理解他的话?
李显龙:毫无疑问,中国的发展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对几乎每个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是如此。这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新加坡非常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早些年,我们在发展经贸关系方面可能比其他国家走得更快,但随着其他国家与中国建立联系,那么新加坡能够扮演什么角色?我认为对于中国的公司来说,可以与新加坡合作,并通过新加坡管理公司在东南亚的业务,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控制塔和总部功能。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也很突出。此外,我认为新加坡更明确地阐明了建立与中国的关系对于维护世界以及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表态,能够发挥一些影响力,促使各国思考国际舞台上的机遇和风险,共同努力,抓住机遇、规避风险。
邹韵:您对国家的未来有什么愿景?
李显龙:我们建立了一个越来越具有国家意识和认同感的国家。国家的繁荣惠及几代人。我们希望看到,新加坡能够在未来继续进步和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保持我们的价值观、本能和文化,这些形成了我们的特质,并帮助我们取得了成功。所以这很难,你必须与时俱进,但与此同时必须不忘本源。我们仍然是一个小国,我们仍然脆弱,我们仍然需要努力奋斗,我们仍然需要交朋友,我们仍然需要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种传承,新加坡就会成功。
李显龙的父亲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建国总理。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带领下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李光耀曾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2015年李光耀逝世时,习近平主席亲致唁电,称其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新关系的奠基人、开拓者、推动者”。
新加坡建国总理 李光耀:中国人民有决心,可以团结一心,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强大的、富裕的国家,我说,祝他们好运!
在李显龙的回忆里,李光耀对中国观察入微,也对中国的发展有着强烈兴趣,很早就预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以及中国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青年时期,李显龙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数学。获得数学学位后,李显龙在父亲的建议下继续深造计算机科学。如今在工作之余,李显龙偶尔仍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编写的代码,或数学家的新突破。
邹韵:总理先生,我们谈谈您个人。我听说您对数学很有热情。像我这样的人去度假时,我们会放松玩。我们听说您休假的时候,会专门拿出时间去研究未解决的数学问题。当地媒体描述说这“时不时地暴露出您极客的一面”。您在剑桥读书的时候,一些教授认为您成为政治家而不是数学家很可惜,因为您当时是数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总理先生,您有没有后悔过这个选择呢?您认为数学对您治国理政的方式有什么影响?
李显龙:我不后悔。我不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我只是一个有前途的学生。
邹韵:您谦虚了。
李显龙:并没有,这是一个浩瀚的领域。我读了两年的数学本科课程,所以才刚刚起步。我很喜欢数学,我学得还不错,但世界上有很多比我有天赋、比我才华横溢的数学家。我觉得我有责任回到新加坡,成为新加坡的一份子,尽我所能帮助新加坡取得成功。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当时是一个非常新的国家——刚获得独立的头几年,每个能有所作为的人都应该发挥作用。我愿意这样做并尽力而为,我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我过着非常充实的生活。我先在部队服役,然后在政府工作,至今我已经在政府工作了将近40年。这些经历一直激发我的思考,因为要处理的问题涵盖方方面面。其中一些要量化,比如要平衡预算。
邹韵:这正好是您擅长的,和数字打交道,对吗?
李显龙:其实不尽然,不仅仅是数字。这些数字必须行之有效,但同时必须以人们可以理解、接受和期望的方式让这些数字发挥作用。它对某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对他们很重要?为什么对我们有影响?哪项工作应该优先?多盖房子更重要,还是减少外来劳工对社会的影响更重要?是更快地增长更重要,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福利问题,接受较低的增长速度以减轻人们的压力?这些往往是无形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很难永久解决。没有永久的解决方案。你不能说,“完成,证明,证毕(数学术语),放到一边,下一个问题”。
邹韵:也不能说,“打钩,完成”。
李显龙:不能说,“打钩,完成”。有些问题将以不同的形式年复一年地反复出现。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又会出现,或者老问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中国也有同样的情况。
邹韵:每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
李显龙:你解决了贫困问题,然后又需要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说大功告成。
邹韵:您不仅对数学很有热情,而且相信坚韧的精神,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且有时还必须抱持希望。您在2021年的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引用了一首歌《春天里》的歌词。
李显龙:对的。
邹韵:您还唱了几句。
李显龙:没有,我不会唱歌。
邹韵:我知道,您唱了一点“春天里百花香”。但您真正在意的是歌词的末尾部分,对吧?“不用伤,前途自有风和浪。莫彷徨,黑暗尽处有曙光”。您为什么决定在那个非常特殊的场合引用这句歌词呢?
李显龙:因为当时我们还在新冠疫情当中,刚开始走出疫情,还没有走出隧道,但隧道前方确有曙光。我认为我需要提醒新加坡民众,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前方的曙光,但是政府仍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疫情,我们还不能放松防控措施。我们需要鼓励人们坚持下去,黎明即将来临。
邹韵:那现在呢?您认为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我们迫切需要做什么?
李显龙:在后疫情时代,世界出现了新问题。疫情之后我们无法休假,必须回来,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得解决新问题了。
邹韵:所以您没有假期去研究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了?
李显龙:我会时不时地休息一下,但没有办法完全把大脑放空。
邹韵:总理先生,很荣幸能够采访您。我们非常感谢您与我们分享自身的经历、见解和故事。
李显龙:谢谢。非常高兴接受采访。
邹韵:非常感谢您。
刚刚在这里的专访过程当中,李显龙总理与我们分享了双边关系,区域合作和全球发展中的核心议题。他表示,在全球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各国应该要有适应变化的智慧,而对于友谊、合作、尊重和信任,则要有始终如一的决心。我们也期待中新两国的友谊能够像新加坡遍植的雨树那样,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傅璐
责任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