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记忆丨有一样东西,少了它,年味就少了一半
2018-02-17 14:28:34 作者:范昕

年画封面1.JPG

传统的春节该怎么过?

新的一年家家户户朴素而真挚的心愿又是什么?

在从前逢年过节五彩斑斓的年画中全能找到。

年华封面图.JPG

▲桃花坞年画《岁朝图》,晚清,苏州美术馆藏。(收藏方供图)

年画里那些威风凛凛的门神、白白胖胖的小子、生气盎然的春牛、吉祥如意的鲤鱼……它们带着时光的纹理,传承了岁月,温暖了回忆。

年画本是适应欢庆春节需要的风俗时令画,常贴于门户、内室等处。过年的千般风俗、万种欢喜,都在一幅幅绚烂多姿的年画里。画面满溢着的,更有老百姓在新岁来临之际对生活兴旺与生命活跃的渴望,朴素而真挚。

年画2.JPG

肩负驱邪纳福重任的门神,千百年来都是年画最为重要的题材。

在各地的年画中,门神形象五花八门。在对开的大门上,人们常常贴上“双门神”。其中,秦琼和尉迟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对门神。此二位隋唐英雄相传给唐太宗李世民把守宫门有功,在明代《搜神记》《西游记》等小说中已转型为“门神”。《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则是另一对著名的门神,常常守卫佛寺。此外,燃灯道人与赵公明、杨宗保与穆桂英、岳飞与温琼、孙膑与庞涓、程咬金与罗成等历史上或传说中武艺高强者都曾被不同地域的人们凑成对左右把门。“单门神”则往往出现在单扇的大门上。出镜率最高的要数关公、钟馗

门神一对1.JPG

▲桃花坞年画《秦琼》《尉迟恭》,晚清,苏州美术馆藏。(收藏方供图)

饶有意味的是,时代在变,年画里的门神也在变,其间折射的是老百姓社会心态之变。

起初,门神几乎无一例外是武门神。他们手持兵刃,身穿盔甲,将种种不吉挡在门外,最主要的功能是防卫、辟邪。渐渐地,文门神、童子门神出现了。他们端庄喜庆、和颜悦色,代表着一种欢迎性的态度:打开门,让新事物进来,让福气喜气进来。其实,谁当门神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真挚祈求平安的心愿。

年画4.JPG

除夕一过,迎财神是人们盼望着的祈福活动。在祈求生财的年画中,人们除了看到诸如关公、赵公明、比干、范蠡、招财童子、利市仙官、刘海等形形色色的单个财神形象,还常常看到浩浩荡荡、好不壮观的各路财神“团拜”,或手捧聚宝盆,或背倚摇钱树,或身骑宝马,或钓起金蟾——就连道具都颇具生财的象征意味。人们愿意将想象力与创造力花在祈愿致富这件事上。他们求的“财”,其实未必是大富大贵,但一定是把日子过好——老百姓的梦往往实实在在。

年画5.JPG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将春节喜庆气氛再次推向高潮。不少年画专供元宵灯节做灯笼之用,一画就是四联,方灯笼一面贴一联,有的还会依照内容配上各种谜语。《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打金枝》《杨家将》《白蛇传》《施公案》等戏文故事,都是灯面常见的图案。灯谜内容则包括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日常用品、地理名称等。

元宵节.JPG

很多年画甚至直接表现的就是逢年过节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迎财神、踩高跷、舞龙舞狮、划旱船、看花灯、猜灯谜……人们记忆里那些熟悉的年俗活动,年画里都能找到。它们以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浓郁的民俗气息,把年的热闹劲儿和盘托出。

年画121212.JPG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的一幅由“义成永”画庄创作于1920至1930年代的天津杨柳青年画《新正初二 迎接财神》,就是这类年画的代表,俨然一幅有着繁复场景的世俗风情画,总共出现了男女老幼近20个人物:左边的房间里,老妇人倚着条几,看着三个孩子在身旁嬉戏玩耍;右边的房间里,几位女子围坐在一起包起了饺子,有人擀着面皮,有人调着馅料;院子中间,年长的男主人正在举行迎接财神的祭祀活动;大门一侧的锅台上,一位年轻女子正在蒸几笼馒头;门外,小男孩提着灯笼跑跑跳跳;远处,有位男子挑着两桶水走来,寓意“进财进水”……一家人热火朝天、其乐融融的年节气氛跃然纸上。

时至今日,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社会风习的变更,逢年过节张贴传统木版年画的人家越来越少,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年画都是丝网版、胶版印制的,彩绘颜料不用植物染料染色的品色,而用广告色和国画颜料。然而年画本身的魅力并没有削减。那些张贴在门上的金童玉女和萌态可掬的动物,手机里的年俗图案、拜年表情,何尝不是年画的变体?

作者:范昕

编辑制作:姜方

图片来源: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来自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文化报道中心编辑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