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万集的电视剧播一次就消失,谁干的这破事儿?
2018-03-29 10:25:44 作者:王彦

20151008011810942_副本.jpg

周知的快消品有两种属性:日常用、非耐用。比方食品、日化等,用完即抛。但不知何时起,不少电视剧也成了其中一员——首播完毕,销声匿迹。

有个怪现象,《西游记》《亮剑》《新白娘子传奇》等首播距今十多年乃至30多年的老剧能在不同频道反复播出,是为耐用品。可近些年首播的电视剧里,又有多少所谓“爆款”速生速朽?

5MI22QJ8134L0003.JPG

至少从重播率来看,过去三年首播的剧集,除了《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等少数派经得住常看常新,其余绝大多数“播完即抛”。

别说网上还有大把生存机会。事实是,电视台播放时观众是被动收看,网络点击却需要一种主动行为。少有人会专门花时间寻找不快。

伪装者2_副本.jpg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国产电视剧生产完成并获准发行的剧集数量依次为394部、334部和313部。

这意味着,每年至少有两三百部、近万集新剧只拥有一次生命。若按平均每集50万元至100万元制作成本来算,每年有耗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电视剧再见之后再也不见。

一位著名编剧大声疾呼:“电视剧成了快消品,何尝不是一种浪费!”

66-1F52216395S52.jpg

电视台宁播老剧,也不重放新剧,固然有购剧成本的考量,但观众的选择恐怕更为重要。

《西游记》《亮剑》能被不同频道反复垂青,无非因每次亮相都有人捧场。

1432180990192_462.jpg

《琅琊榜》在两三年内百看不厌,同样是因为每看都能有美的收获、细节的撷取,观众的神经依然会为剧中人的命运起伏紧紧牵系。

琅琊榜2_副本.jpg

至于那些来时敲锣打鼓、走时骂声一片的低口碑剧,终究只能是一锤子买卖。

是谁在疯狂炮制“快消品”?资本,资本,还是资本。

资本的嗅觉里,内容不是王,大IP、明星、潮流,才是香饽饽。资本操控下的创作,精雕细琢的匠心不重要,尽快变现才是关键。资本主谋的市场思维里,口碑创新低没关系,只要能在收视率中杀出血路,连差评也是可爱的。

极光_副本.jpg

资本为了跟紧潮流,一部《仙剑奇侠传》火了,《上古情歌》《幻城》《青云志》《轩辕剑》《那片星空那片海》《踏火行歌》《烈火如歌》等等,玄幻剧即便挨骂,也不曾断了明星领衔的前赴后继者。

那片星空_副本.jpg

一部《何以笙箫默》带出都市剧的悬浮拍法,之后几年随便凑一对明星就能复制粘贴出《放弃我,抓紧我》《繁星四月》《夏至未至》《爱,来的刚好》《何所冬暖,何所夏凉》《极光之恋》等等霸道总裁、傻白甜。

何所_副本.jpg

当然,资本的最终目的还是得赚钱。花大把钱请来明星,必然得靠另一种手段收回投资。怎么办?特效偷工减料,集数无限抻长。这就难怪,每年1.3万至1.5万集新剧里,跟风之作、注水之作、粗制滥造之作,比比皆是。

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的制作设备日益精进,观众却越发怀念技法朴拙的老剧了。

20130704152633849_4832672.jpg

最后提名一下小编个人最近两年重看过的好剧

《琅琊榜》:

靖王.jpg

《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_副本.jpg

《大宅门》:

大宅门_副本.jpg

《潜伏》:

潜伏_副本.jpg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_副本.jpg

《家有儿女》:

家有儿女_副本.jpg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_副本.jpg


作者:王彦

编辑制作: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张立行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