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说说《海王》的不足了:一部视效奇观步步惊心的快消品
2018-12-18 08:13:25 作者:柳青

p2536338132.jpg

华裔导演温子仁接手电影《海王》之前,“海王”被认为是DC超级英雄漫画系列里的一个笑话,以至于导演本人半开玩笑地说:“之所以决定接下这部电影,是觉得没压力。”哪能想到影片《正义联盟》扑街后,他和《海王》成了DC漫画对抗老对手漫威的希望。《海王》在中国上映十天,票房超过13亿元。

《海王》在中国市场席卷票房的时候,漫威发布了《复仇者联盟4》的片花,DC和漫威之间的最明显差别,在于DC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中惊人简单的童话感,从“超人”和“神奇女侠”的影片延续到《海王》中,  《海王》整体单纯、明亮、低龄化的调性,比前两者和《正义联盟》更甚。这电影的趣味是很通俗的,杂糅东西神话的原型和类型电影的桥段,叙事让位于奇观世界的呈现,把电影做成了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时尚快消品——随着导演把“视觉奇观”这一项做到极致,这个策略在商业层面确实是凑效了。

p2541273254.jpg

温子仁导演此前最为人称道的成绩是执导《速度与激情7》,收获1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在目前的全球电影排行榜上排名第七。《速度与激情7》接连在各地创造票房纪录时,曾有评论认为那是因为主演之一保罗·沃克的意外去世造成的情感效应。其实不然,观众对主创的感情从不是决定电影市场的要素。温子仁作为主流商业导演的优势,在《速度与激情7》中已经表现得很明显,就是在俗套的叙事中,找准一个单项技能的突破点,在一个方向上做到极致。那部影片的趣味是无底限地输出大场面,导演的视听创意核心是“让汽车飞起来”,以此刺激观众的荷尔蒙。

执导《海王》的温子仁,延续了这套创作逻辑。虽然海底女王亚特兰娜在影片开篇开宗明义地抛出了俗套的“主题”——陆地和海洋是一个整体。然而随着影片展开,与陆地有关的部分只是楔子和旁支,故事的舞台在海底,看点在海底。《海王》的亮点,在于主创团队对“海底世界”的构建。导演设计了一个“海底帝国联盟”的概念,海王的弟弟奥姆统治的海底帝国及其盟国、野蛮海怪所在的海沟国和世外桃源的“地心藏海”,三者构成了叙事的舞台。

在一部电影里设计过分繁杂的视觉模型,这是一个有风险的策略。《雷神3》是一个现成的反面教材,当角色们在宇宙垃圾场和古罗马角斗场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景观”中任性穿梭时,电影成了视觉艺术家发挥想象力的乱炖。《海王》很大程度地规避了这个风险,是因为它在视觉层面的趣味是有继承感的,大量地源于《阿凡达》《异形》《星球大战》和《魔戒》。这是一种吊诡的平衡:影片的视觉设计并不是完全原创,它借助“珠玉在前”的美学趣味,又同时利用观众拥有的“观看前史”,把几种质感截然不同的“海底”纳入同一个叙事流程中而不显得杂凑。

p2537136342.jpg

温子仁的长处,是在视听设计中能把“类型”的元素铺排得很好,并且在极致的呈现中达成刺激观众肾上腺的目的。相比视听手法的“步步惊心”,电影《海王》的编剧完成度就显得差强人意,至少,导演温子仁没有表现多少野心去开拓一个能和“少年成长”平行的、更严肃的副题。

早在漫威电影的“复仇者联盟”初具规模、DC开始规划“正义联盟”时,已经有很多流行文化学者针对“超级英雄片”这个类型,质疑好莱坞正在面临的叙事困境。这些年来,漫威在《银河护卫队》《毒液》和《死侍》这些作品中,尝试做出当代感和成人感的品相,完成度好次姑且不论。作为对家的DC,更多采用“古典化”的策略。在《海王》中,表现为这个故事方方面面透着古老的气息。“亚瑟”这个名字一目了然地来自亚瑟王的传奇;被放逐的混血王子拿起尘封的三叉戟,这条叙事主线明确呼应“亚瑟拔起石中剑”的传说;亚瑟和弟弟奥姆之间亦牵挂亦敌对的关系,“一个被母亲惦记,一个自认为遭到了母亲的背叛”这个剧作套路,很有莎剧色彩;还有海底女王和灯塔守护人的爱情以及亚瑟和母亲的久别重逢,几乎带着“劈山救母”和“白蛇传”这类东方神话的原型。

用这套“古老元素相加”的方法,看起来,《海王》是把东西神话史整合以后的文化混用。然而实际的戏剧构作中,叙事从人物逻辑和情感逻辑这些核心问题前逃逸了,把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渡给演员的自我表现力和观众的“脑补”。或者,以温子仁的创作趣味,他只能在简化的、幼稚的人物逻辑和戏剧情境里,完成刺激感官的视听表现。

p2528710385.jpg

但也许不得不承认,能把电影拍成好卖的快消品,这未尝不是一种重要的才能,毕竟“够嗨够爽”是当下好莱坞的时尚。

作者:柳青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