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记忆 | 原计划17架,为什么在开国大典阅兵时人们看到的飞机编队有26架?
2018-12-31 11:19:36

图片1.jpg

【导读】每一次阅兵,既是共和国以往历程的回顾,更是共和国未来征途的开始。那铿锵有力的步伐,那一往无前的气势,展示了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体现了伟大祖国的综合国力,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崭新精神风貌。回眸历次大阅兵,就像在欣赏一首雄浑壮阔的交响乐,就像在聆听一部意味隽永的共和国史诗。

开国大阅兵令世界瞩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诞生。第67军199师的全体指战员代表整个人民解放军,光荣地承担了在开国大典上接受毛泽东等第一代领袖们检阅的任务。

炎夏初临的6月,199师全师官兵雄赳赳地开进北京,7月底将陆军方队编组完毕,驻扎在位于黄寺附近的北营房进行队列训练。在动员大会上,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听了动员报告,全师群情振奋。

震撼世界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1O月1日,开国大典那一天的下午,明媚的阳光映得天安门广场遍地金光。全体受阅部队的指战员们,身着崭新的军装,精神振奋地列队肃立。

14时30分,29岁的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罗浪,率领他的军乐团提前半小时就集结在天安门城楼的正前方。他的身后是肃然挺立的两位分指挥,以及一排排威武整齐、颇有气势的大小军鼓与近200名精神抖擞的军乐队员。

14时50分,共和国的第一代领袖们迈着曾经跨越万水千山的步子登上天安门城楼,就在毛主席登上最后一阶楼梯的那一刻,站在天安门东边的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致祥迅速转过身,用手中的白手套划了一个圆圈,罗浪随即举起右臂,左右两边的两位分指挥也心有灵犀地挥动指挥棍,霎时,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响彻整个天安门广场。

15时整,担任开国大典司仪的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庄严宣布:“开国大典现在开始!”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并用他那浓重的湖南乡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这声音以摧山撼岳的力量,从北京穿山越水,传遍天涯海角。

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军队,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的命令。接着,空前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辉映着“八一”二字的鲜红军旗由4名威武精干的战士护卫,雄赳赳地走向天安门前。紧接着,一个个方队正步通过天安门检阅台,他们步伐整齐,每一列、每一行都像刀切斧凿一般的整齐。步兵方队过后,行进过来威武雄壮的骑兵方队,这个方队在骑兵3师胡德利师长、梁正中政委的带领下,完全根据马匹的颜色、高低、长短,骑手的身高、体魄等,编为红马、黑马、白马3个纵队,每一排12匹马并列行进。人与人齐,马与马齐,博得观礼台上的阵阵掌声。

当年担任受阅任务的骑兵3师3团保卫股长封绩老人如今已年过古稀,据封绩回忆:开国大阅兵的通知是1949年8月正式下达的,而骑兵3师7月15日就接到参阅命令。他们是在原察哈尔省张北县公会镇召开的动员大会。早年带领封绩出来参加革命的兄长封哲曾经与弟弟约定:将来一同到延安去见毛主席。他们怀着这个真诚的夙愿,踏遍了一道道高山险滩,穿过了一重重枪林弹雨,直到开国大阅兵时才梦想成真。

开国阅兵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人民空军的17架战机以整齐威武的队形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人民空军的首次公开亮相震惊了世界,它向世界宣告: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空军部队。

当年驾机接受检阅的飞行员、空军原副司令员林虎将军回忆,1949年9月初,正在北平南苑飞行中队担负保卫北平任务的林虎和战友们接到了一个令他们意想不到的特殊任务,就是参加开国大典的空中检阅。开始时计划只用了9架P-51战斗机,编成3个“品”字队形拉开距离飞行。后来聂荣臻到南苑机场视察,认为准备参加受阅的9架飞机太少,提出能不能有更多的飞机?于是,又准备了两架轰炸机、3架运输机、1架通讯机和两架教练机。这样,一共17架飞机,编成5个“品”字队形、1个双机梯队,前后跟进。

但是为什么在开国大典阅兵时人们看到的飞机编队有26架呢?原来,周恩来副主席看过预演后提出,领队的战斗机飞行速度快,为了增加飞机的数量,通过了天安门以后,战斗机可以飞到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再转回到教练机和通讯机后边,接上去再飞,这样看上去就有26架飞机在受阅飞行了。

关于开国大阅兵所用的曲目,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据担任开国大典时的军乐队总指挥罗浪回忆,开国大典乐曲的选定非同一般,直到9月中旬,军乐团演奏什么曲子还没有确定。在有各受阅单位负责人参加的曲目讨论会上,有人提议:“按照国际惯例,采用欧美典礼乐曲。”也有人说:“孙中山早说过要‘以俄为师’嘛,建议采用苏联曲目,援引莫斯科红场模式。”而精于音律的罗浪则主张选用解放区广泛流行的中国革命乐曲。主持会议的阅兵指挥部主任、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将军深思熟虑后,让罗浪连夜起草报告,将他的意见和拟选曲目呈送给阅兵指挥部,后来又上报给中央政治局。

几天后,阅兵副总指挥、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批示:“同意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并请中央五大书记审阅。”毛泽东主席亲笔批写下“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几个大字。周恩来也做了指示:“同意主席的意见,以我为主。”

赤手空拳锤炼威武雄师

开国大典阅兵时,我军虽然也有炮兵、坦克和飞机,但主要以步兵为主。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1954年,在新中国的第五个国庆阅兵式上,全国人民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诸兵种犹如铁流滚滚通过天安门前……而这一切几乎都是从零起步!

早在1949年秋天,正在指挥南下大追歼衡宝战役的萧劲光将军接到一份中央军委的急电:“见报速来京,有要事面商。毛泽东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萧劲光急如星火地赶到北京,径直来到中南海。毛泽东握住萧劲光的手,使劲摇了摇说:“衡宝战役打得不错,但是,马上就有一项更重要的担子要落到你的肩上了。中央已经决定,要着手筹建海军,我们想让你来当司令员。”

图片2.jpg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萧劲光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刘道生为副司令员。随后,周恩来亲自主持,邀请中央各部委和各大军区负责人会商,动员吸收大批优秀青年进海军院校,为新生的海军部队增添了新鲜血液。根据萧劲光的建议,军委批准了海军选派一批中高级干部到苏联学习。

在1954年国庆阅兵式上,年轻的海军官兵们,迈着自信、铿锵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前,充分展示出中国海军的力量和风采。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的目光一直随着那片洁白的方队走了很远。“劲光!”毛泽东召唤站在不远处的萧劲光:“你们海军走得好,走得就像一个人一样!”

这时,天上轰轰隆隆地飞过了我人民空军的战鹰方队。空军领导机构是1949年11月11日成立的,两位以精明强干著称的年轻高级将领刘亚楼和萧华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新中国诞生前夕,刘亚楼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同苏联空军商讨合作,签订了聘请专家、购买飞机和相机设备的具体方案,开办航校精心培育雏鹰……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51年年初,空军从华东军政大学与航空预科总队选送了55名女学员到牡丹江七航校学习,培养出我国第一代“空中花木兰”。

1952年“三八”妇女节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接见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们。“她们都成器啦?”毛泽东主席关切地问刘亚楼。“都成器了,能够独立执行任务了。”“细妹子不简单呐!”毛泽东高兴地说,“飞得好高啊!”

1954年国庆阅兵的军种之齐全,武器装备和机械化程度都比开国大典时有了很大提高。

改革开放新阅兵

谁也没有料到,自1959年国庆阅兵之后,共和国的阅兵式一停就是25年!在间隔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1984年,天安门广场再度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和群众游行,改革开放为国庆阅兵增添了新的内容。

据当时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张廷发将军回忆,35周年的国庆大阅兵,中央军委对受阅部队的明确要求是:步兵一步不差,空军一秒不差。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受阅部队在一年前就开始了紧张而认真的训练。阅兵指挥部请来了鬓发花白、雄风仍在的老教官孙国桢。这位全军唯一的队列教授,曾经连任11次国庆大阅兵的海军方队总教练。

队列训练,原本被人们视为“直线加方块”的重复,然而孙国桢却给这枯燥的训练形式,注入了极其丰富、生动、实际的内容,摸索出了一套新颖独特、十分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为了保持方队头部不上下浮动,他从朝鲜族妇女顶物行走中悟出了“顶帽练步法”,让学员把帽子翻扣在头上,训练收额与直颈;为了能够将横、纵、斜三条直线都走齐,孙国桢用几何原理,将方队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四边形,从不同角度排列组合,使学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明确自己的位置。

当“几何图形法”练成后,方圆2.5公里的阅兵村里,只见一个个白色的方阵,一会儿好像平湖泛起的层层涟漪朝四面荡去,一会儿又犹如涓涓溪水从四面八方朝大河汇聚。身经百战的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看了孙国桢训练的方队,情不自禁地跷起大拇指:“好!有气势,就像波涛一般汹涌澎湃。”

1984年5月7日,北京阅兵村来了一队皮肤晒得黝黑、看上去年龄一般大、身材一般高、步伐矫健的女兵,这是由北京军区军医学校组建的女兵方队。

世界各国受阅方队的横排,都在20人以下,而国庆35周年阅兵方队的横排面是25人,超过了世界纪录。14个排面再加两名领队,352人组成的方队,在阅兵史上也是独一无二。这样规模的方队,齐步正步都要走出整齐的横线、竖线和斜线,动作要求非常高。4个月内所有徒步方队的任务,就是要登上新的高峰。

女兵们训练标准和男兵完全一样。要求达到以标准姿势立正站立1小时以上,齐步、正步每步75厘米,一分钟走116步。整整一个夏季,最热的时候帐篷里的温度达56摄氏度,水泥地面是60摄氏度以上。女兵们在这里进行封闭训练。每天千万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听着同一个口令:“标齐、对正!”烈日下,50分钟走几趟100米正步,不仅汗水把浑身湿透,连鞋窠儿里都能倒出水来。每天的训练都在10小时以上,姑娘们腿练肿了,脸晒黑了,脚底的血泡变成了老茧……全队上下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她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参加国庆阅兵,为国争光,为女兵争光。

1984年10月1日,共和国诞辰35周年的盛大节日终于来到了。这一天,修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沐浴着阳光,宏伟壮观,金碧辉煌。上午10时,广场上由12000人组成的军乐队奏响国歌,28响礼炮响彻云霄,五星红旗在广场中心的旗杆上迎风飘扬。

如果说,建国10周年大阅兵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只是个稚气未脱的少年,那么,此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是一位历经风雨的中年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在雄壮的军乐声中,乘检阅车驶过金水桥,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他报告:“军委主席,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你检阅!”随后,邓小平乘坐敞篷检阅车检阅了受阅部队。

由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武装警察、民兵组成的42个方队,精神抖擞,军威雄壮,整齐排列在长安街以东,迤逦4华里。检阅车驶过一个个方队时,邓小平频频向指战员们挥手致意,连连高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指战员们齐声高呼:“首长好!”“为人民服务!”

10时30分,邓小平主席重新登上天安门城楼,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之后,在鲜艳的“八一”军旗引导下,42个方队自东而西,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由远而近的海军方队恰似一只洁白的方舟,官兵们的甩臂像大海一般舒展,劈波斩浪,汹涌奔腾……陆军、空军、武装警察部队和首都民兵的方队也一个一个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当飒爽英姿的女兵方队通过天安门的时候,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参加观礼的中外贵宾一致称赞。

装甲厚、防护力强的新式坦克方队走过来了;

口径大、配备有许多仪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火炮方队走过来了;

运载战略导弹的巨型黄河牵引车方队走过来了;

好似小山一般的火箭布雷车方队走过了;

由94架歼-7、轰-6、强-5、歼教-5四个型号飞机组成的庞大航空兵编队,以不同程度的高度与整齐的队形,呼啸着飞过天安门城楼的上空。

威武神奇的中程、远程和洲际战略导弹方队走过来了……群众的情绪此时达到了沸点。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目送走最后一个受阅方队,兴奋地说“国庆阅兵是对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全面检阅,不但是检阅装备,也是检阅人。我们不能埋头发展,应该把我们的成果展示出来,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阅兵式过后,紧接着进行了群众游行。北京大学的学生队伍在临近检阅台时,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里话,引起观礼台上下一片欢呼声。这一刻,永远定格在了共和国的历史上。

建国50周年阅兵  撼动新世纪大门

在共和国进入“知天命”之年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13次国庆大阅兵!在这次国庆阅兵式上将展示我军的一批新装备,阅兵将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消息传出,全党振奋,全国振奋。

此次阅兵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全球背景下举行的。世纪之交,科索沃危机、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被炸,空前激发起中国人民的义愤和爱国热情。亿万炎黄子孙将钢铁意志凝聚到自己的本职,受阅部队将钢铁意志凝聚进严整的队列。世纪之交的天安门大阅兵,给新中国阅兵增添了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每一步踢踏的回响,都撼动着新世纪的大门。

京城北郊,昌平县沙河机场。这个为50周年国庆阅兵而专门设置的阅兵村,受阅部队正在这里进行着严格的封闭式强化训练。因拒绝家属探亲、拒绝一切新闻媒体采访而显得格外神秘。

走进训练场,就仿佛置身于沸腾的海洋,被周围火热的练兵激情炽烤着、燃烧着……7月的酷暑烈日下,有人拿最高50℃的温度计往操场上一放,红色水银柱“噌”地一下就窜到了头。在这样的地方,脚上穿着沉重的翻毛牛皮鞋,腿上绑着三四斤重的沙袋,肩上扛着七八斤重的步枪,一天10个小时的训练,脚要不停地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拍打、摩擦……血泡、痱子、烂裆等“难言之隐”,几乎成了每个人的“特产”。

图片3.jpg

1999年10月1日这一天,从凌晨2时开始,沙河阅兵村就已经是人影攒动。来自三军仪仗队、国防大学、海军、空军、预备役部队、民兵的地面受阅官兵,开始紧张有序地集结。大路上,坦克车、装甲车、自行火炮……数百辆战车排成了一条钢铁长龙,震耳欲聋的马达轰鸣声划破了秋夜的宁静。

上午10时整,随着春雷般的50响礼炮鸣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新中国成立半世纪来规模最大的国庆阅兵开始了。

率先走过天安门的,是由共和国三军仪仗队组成的方阵。军旗手宋月强高擎着八一军旗,在陆海空三军156名官兵的护卫下,气宇轩昂、英姿勃勃地正步前进。

身高将近1米90的宋月强有着8年不凡的仪仗经历,曾出色完成过迎接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等300多次重大仪仗司礼任务。作为整个阅兵部队的旗手,步速必须和电子秒表一样准,步幅必须同卡尺一样精,手中的军旗不管风狂雨骤,必须保持45度角高扬不变。为了练就这超人的功夫,宋月强在一根自制的铁管子里灌满沙子,每天举着这根重16.5公斤的管子踢正步,一个来回400米,一天上百个来回。4个月,他磨烂了3双皮鞋,脚上长了骨刺,医生让他休息,他笑笑,扭头又奔回了训练场。

50周年国庆阅兵将一批最新的军兵种和武器装备首次展现在人们面前——海军陆战队、特警部队、预备役部队与飞行员方队,第一次昂首阔步地亮相在天安门前。

海军陆战队的官兵身着蓝白相间的海洋迷彩服,头戴钢盔,肩挎钢枪,威武雄壮;

特警部队由于其特殊性质长期秘不示人,今天,这支执行特殊任务、配有特殊装备、经过特殊训练的快速反应部队终于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统一编制组建的预备役部队,其威武军姿、雄壮的步伐,比起正规军的方队毫不逊色。

在英姿飒爽的女兵方队中,有一对孪生姐妹张薇薇和张莉莉格外引人注目。她俩一样的身材高挑,一样的漂亮大方,一样的聪明伶俐。莉莉是区队长,薇薇是班长,两人带头苦练,光皮鞋就各自踢坏了四双。在阅兵总指挥部进行的评比中,她俩因配合默契、动作准确,被评为领队中的第一名,并双双荣立了三等功。十八九岁,正是姑娘们最爱美的年龄,但薇薇和莉莉等女兵方队的姑娘们,却在强烈紫外线的“关照”下,由白变红,由红变黑,她们的步伐也由娇弱变得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坚强。女兵们用身姿和步伐谱写出的绿色旋律,成为整个受阅队伍中一道极其亮丽的风景。

11时05分20秒,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牵动了人们期待已久的视线——空中飞行编队飞过来了!17种机型的132架各类新式作战机,分10个梯队像大鹏般威武壮观地从天安门上空飞过,对空飞行的监控显示:10个梯队队形保持优良,跟进距离误差为零,准时进入误差为零!

在雄壮激昂的《战车进行曲》中,我军新型主战坦克方阵开过来了,一个个机械化方队气势豪迈,金戈铁马,早已经没有一件“洋货”,都是中国自制的最新式大炮、坦克、火箭布雷车……

最能“锁定”人们目光的是陆、海、空、二炮四大军种、不同型号的导弹方队,堪称新中国“导弹家族”的一次“群英会——陆军的反坦克导弹,海军的舰空导弹、舰舰导弹,空军的地空导弹、空空导弹,二炮的常规导弹、战役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这一项项新型装备,向世界展示了新时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崭新精神风貌。

内容摘自《13次新中国三军大阅兵》

作者:咏慷

编辑制作:徐璐明

责任编辑:李婷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