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爱桑贝?这位国宝级插画家精准捕捉了都市人的细腻心思 | |
2019-07-20 21:04:28 作者:许旸 |
他是漫画形象“尼古拉”之父,风靡全球的《小淘气尼古拉》销量达1500万册;他是中国台湾画家几米的偶像,后者赞美其作品“呈现出一种世故圆融的法式幽默”;他就是法国国宝级插画大师让-雅克·桑贝。桑贝的画作曾被制作成法国官方发行的纪念币,被法国文化部长用来作为新年贺卡。
为什么大家都爱桑贝?今天下午,许多读者蜂拥至上海思南书局三楼,为期一个月的“致城市中的孤独旅人”桑贝主题画展将展至8月11日,由世纪朵云联合上海译文出版社举办,展览汇集了桑贝为《纽约客》创作的16幅春夏秋冬主题封面图以及32幅按时间线排列的封面图,选用特种纸重现原画质感。最近,桑贝系列《童年》《桑贝在纽约》引进面世,责编黄雅琴和现场读者分享了桑贝的童年经历与艺术风格。
在这些简单明快的插图中,自行车、音乐、舞蹈、沙滩、树是最常见的元素。1932年桑贝出生在波尔多,一座因红酒出名的法国城市,桑贝的继父靠推销罐头食品赚取微薄的佣金,养活一大家子,拮据生活成了父母不断争吵的导火索,又成了街坊四邻的八卦谈资。
桑贝少年时期干过自行车运货的活儿,后来辗转至巴黎,他仍然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也许,这就是他画作中自行车情怀的来源。
几十年间,桑贝在持续的创作中延续并强化着自己一贯的风格:将小小的人物安置在空旷的、让人感到孤寂的环境中,着力于追求某种准确的情绪传达,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个具有“法式风情”的、看似滑稽但也让人同情的人物。
正如法国报刊评价的:“桑贝笔下的典型人物,身躯小得像鸟,却无法自由翱翔,是受到日常琐事牵绊的理想主义者——梦想着自由开阔的空间,却被牢牢地绑死在地上。”
《童年》收录了桑贝上百幅以童年为主题的创作的漫画,并配有一篇四万字的访谈录。在本书中桑贝首次“和盘托出”自己的童年经历:拮据的生活,争吵的父母,不停地搬家。而桑贝在日复一日的焦灼中为自己营建了一个平行世界:《童年》的漫画中,他将童年的不悦轻描淡写,以一个顽皮开朗的儿童的视角去看待、甚至是戏谑地对待成人的世界。
《小淘气尼古拉》塑造了调皮捣蛋、人见人爱的小男孩形象,人们总是好奇追问桑贝:“这是你的童年生活吗?”当然不是。
读《童年》,仿佛倾听敏感忧郁的男孩内心,听他讲述啼笑皆非、笑中带泪的童年生活。本书收录了桑贝众多以“童年”为主题创作的插图,并附有4万字访谈稿。
打小开始,每天夜里,桑贝都要用听广播来试图平息晚上父母吵架给他造成的内心焦虑。只有听着雷·范图拉乐队的演奏,他才能逃到想象之境,给自己创造出一个个平行世界,畅想未来,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面对绝望的苦痛现实时稍感安慰。
早熟的桑贝很早就体悟了生活的艰辛,多年后,他在《童年》中精辟剖析了贫穷的本质:“穷人有很多借口,要比那些不是那么贫穷、不是那么一无所有的人更加冷酷无情。人们总以为穷人会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等。完全不是。他们由衷地互相憎恨。”
但桑贝没有憎恨原生家庭,他用幽默来笑对人生,成了学校里的“皮大王”,同学眼中的“开心果”,这份纯真贯穿了桑贝一生,融入了他的作品。白发苍苍的桑贝在讲述往事中仍保有一颗稚子之心。
因家境贫困,桑贝中学毕业后就进入社会,打工贴补家用。他利用业余时间拼命磨练画技,继父的鼓励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他甚至在访谈中直率坦言:“我想我希望拥有逼我去弹钢琴、逼我去学一堆通常而言让孩子们深恶痛绝的东西……的父母。”
桑贝的画,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每幅画都是一个浓缩的哲理故事,它解读人心,如CT扫描一般清晰精确,又如诗般温柔熨帖。如同一面面精心摆在太过严肃灵魂前的哈哈镜,它们邀请我们,用敏锐目光去看人间百态,和某一刻的悠闲自在。
《桑贝在纽约》收录了桑贝为《纽约客》创作的所有插图以及他在纽约的生活照,也附有访谈稿。桑贝首次开诚布公地谈到了自己的绘画事业,还有为《纽约客》工作的八卦趣事。年少的桑贝曾梦想为杂志《纽约客》供稿,这个愿望终于在1978年实现了。他成了《纽约客》大家庭一员,迄今为杂志画了100多个封面插图。桑贝为《纽约客》画的作品散发出一种浓烈的气质,精灵古怪的小念头与冰冷现实交相辉映,画中或有颇具深味的思考或有充满意趣的瞬间风景。
虽然是世人眼中的顶级画师,他也有诸多烦恼:没有灵感怎么办?编辑一遍遍要求改稿怎么办?如何面对其他画家的竞争?一颗新星有时很快就会陨落,业界就是这么残酷。桑贝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他了解自己的天赋,但明白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勤奋。
中国台湾画家几米评价桑贝:我会仔细欣赏每一张作品,研究每一笔轻松熟练的线条,如何勾勒出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情。比如说画出眼睛位置的那两个小黑点的高低位置,和嘴巴那一条上扬或下坠的曲线,简单两点一竖的线条,就可以排列组合出各种微妙的情绪。同时我还可以由图画中的场景小道具,感受到绘者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的痕迹。
看桑贝的画中,你会怀疑,他就时刻躲在城市的角落,捕捉我们的孤独、天真、快乐、渺小。是的,桑贝从不讳言我们的渺小。“那就是生活啊”!但在渺小之下,藏着淡淡的幽默、暖暖的关怀。他的画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所思所想,虽然有一点点焦虑和一点点善意的嘲讽,但桑贝的画总是让我们怀着一种愉快的情绪来反省自己。
大海和海滩一直都是桑贝喜欢描述的,“对法国人来说,夏天度假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大海,要么去山里面。桑贝应该是大海党,海滩是桑贝非常重要的一个创作题材,比如桑贝画的爸爸在海滩上睡觉,小朋友很顽皮,挖了一条渠,要把海水引到爸爸身边。”黄雅琴说。
“有时候他笔下的人物会无聊,过于程式化的生活限制了他们想象的热望,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在任何时候,他们都能忘却此刻沉重的现实。想象自己是空地上驾驶一辆老爷车的车手,或者是在草地上奔跑的法国足球队中锋,他们不会摆出大人们那副说教的、讨厌的面孔。他们知道如何在走神的一刹那,从一个残酷的世界中逃离。”桑贝好友、记者马克·勒卡尔庞蒂耶为书所写的序言中谈到一个细节:桑贝说话和作画都会留白。
也就是说,桑贝会非常谨慎地选择用词和措辞,做到了无声甚有声。“那些未宣之于口的话,心有灵犀的读者来才能理解其蕴意,而且你的优雅与生俱来,不会对桑贝的画添油加醋。”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版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