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场“家宴”、两场特展,新中国70年上海电影的荣光都在这里
2019-09-27 15:22:31 作者:王筱丽

1339822439.jpg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电影博物馆自本月起举办历时70天的“光影70·电影万岁”系列活动,以新中国上海电影作为核心内容,打造7场“电影家宴”论坛活动、2场电影主题特展、海外“上海电影周”及“心醉夜色·博物馆奇妙夜”等活动,展示新中国上海电影的光荣与传承,传播电影人的攀登精神和追梦理想。

7场“家宴”,致敬电影攀登精神

“电影家宴”是温馨的电影约会,博物馆邀约上影艺术家回到他们梦想开始的初心之地,在原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空间里畅谈他们年轻时的奋斗,分享他们电影银幕内外的创作故事,致敬上海电影的攀登精神。

第一场.jpg

上海电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创造了无数令人感怀的高光时刻。作为“电影家宴”的第一场,于本正、汪天云、李亦中细数上影70年的影史第一,将目光聚焦于历史上的电影高峰。

微信图片_20190927100200.jpg

1954年桑弧执导的新中国首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曾随周总理远赴日内瓦国际会议,身担文化外交的使命。

p2256799945.jpg

《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

199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影片《开天辟地》,以严肃的历史写实,重回到历史现场; 2000年的《生死抉择》是有票房纪录以来首部破亿的国产影片,于本正以勇敢坚定的创作态度触及反腐题材,与当时社会话语形成了紧密互动。

p2030711980.jpg

《生死抉择》剧照

上海电影每每都充当了创作先锋的角色,并深度参与了国家和社会的命题,在共和国每次重大的时间节点都选择了坚定的在场。上海电影的成就离不开艺术家们的奉献,他们始终以敬业的精神打造精品力作,创造电影的高原与高峰。在第二场“电影家宴”活动“我们是演员”中,王诗槐、吴海燕、佟瑞欣共同回顾了上影的前辈艺术家们。他们从1962年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谈起,忆及秦怡、赵丹、王丹凤等艺术家们的风采。

微信图片_20190927103554.jpg

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今年97岁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18095957m58i.jpg

秦怡在《青海湖畔》中女气象工程师梅欣怡

佟瑞欣在现场聊起与秦怡合作《青海湖畔》的点点滴滴。这位非凡的“90后”,以一贯拼搏的精神,在高原环境下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拍摄。“活着,就要拍戏;活着,就不退缩”,这是秦怡的人生信念,也是电影人的精神共鸣。

双展联动,礼赞70年电影荣光

成立于194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与共和国同风共雨,走过70载辉煌之路。上影的作品从来饱含着丰满的时代记忆,透射着70年国家、社会和个体的心灵印迹。作为“光影70·电影万岁”双庆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9月20日正式开幕的“时间开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主题展”以新中国上海电影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砖块与时间刻度作为视觉元素,涵盖4组艺术装置和1个光影沙龙空间。

2101045406.jpg

展览中,一条70年大事记横贯展厅,上海电影的历史变革、经典创作在这条刻度线里被凸显,尤其近40幅电影工作照更展示了电影幕后的种种工作状态;一条长达14米,以砖铺就的艺术装置“光影征程”是展区的亮点。砖块为时间赋形,其质感和力量感建筑出上海电影的高度与厚重,寓意着上海电影的成就在不断积累,不断叠高。砖块上铭刻的经典电影名,以及“新声”“新影”“新时代”里的电影歌曲和电影影像,更是打开了观众们记忆的大门,带领他们重回历史。同时,与展览配套的三场讲座也将于国庆后推出。

1608269554.jpg

与“时间开始了”形成互动对照的另一个展览位于徐家汇地铁文化长廊,该展以“攀登70年—家、国、人的心灵史”为主题,以图片、影像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新中国献礼片的风采。1959年建国十周年之际,献礼片首次集体登上历史舞台。此后,电影人不断以中国故事,点亮中国精神,烛照国人心灵家园,献礼片也由此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文化景观。

1994375078.jpg

此外,“光影70 · 电影万岁”双庆活动还包含了“2019上海旅游节·心醉夜色·博物馆奇妙夜”夜场活动及在比利时和丹麦举行的“上海电影周”活动。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