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说他一个人顶五个师!他说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不能搞?
2019-12-11 12:21:42


微信图片_20191211112204.jpg

他是杰出的科学家

美国人曾经形容他

“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坚信“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

他就是钱学森



【被软禁五年无一日不在思念祖国】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身在美国的钱学森

开始筹划回国

当时,钱学森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喷气推进中心主任

微信图片_20191211112314.jpg

图片:央视


为了回国

钱学森先后辞去在美国的一切职务

但美国军方并不想放钱学森回国

美国海军部副部长

丹尼尔·金贝尔甚至说

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

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


39岁

他被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非法拘留

开始长达5年的软禁生涯

微信图片_20191211112336.jpg

图片:央视


在一封信中,他说:

“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

微信图片_20191211112435.jpg

图片:央视

    

44岁,他和家人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

启程回国

为了这一天,他争取了整整5年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不能搞?”】


1956年10月8日

钱学森回到祖国一周年的日子

这一天

由钱学森受命组建的

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55岁,

他作为试验总技术负责人亲眼见证了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

从此,中国的核导弹

终于具备了威慑与实战能力

由于钱学森的毅然回国

中国导弹、原子弹的研发

至少向前推进20年!

微信图片_20191211112552.jpg

图片:央视




在1956年的一次发言中,钱学森曾这样说自己回国的心情和面对的主要任务

据当时的《人民日报》报道,他在发言中这样说:


我是一个技术科学工作者。在4个月前才能脱离了美国回到祖国。

我到处看到祖国在突飞猛进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迈进,这使我万分地兴奋。

但同时也想到许多尚未能摆脱美国政府无理阻挠的中国留学生,

我们必需更加努力,为取得他们的自由而斗争,使得他们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


 现在碰到放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题目:“12年迎头赶上世界科学水平”,我更为这个伟大的任务所鼓舞。

说到我国的科学和技术,它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几十年,

如果不迎头赶上,即使党和政府给我们大力支持,再过几十年,大不了做到现在先进国家的水平,

而人家那时又比我们多走了几十年,所以到那时也还是落后了几十年。

这个道理很明白,因此,迎头赶上去的必要性,是谁都承认的。

钱学森2.jpg

图片:新华社


之后,在1981年,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撰文《重视科学文化 发展“第四产业”》


什么叫科学文化?有的同志总把它看成是慢条斯理的、文绉绉的、“穿长衫”的朋友干的事。

这是一种旧概念,应该从根本上破一下。

  前不久,有的同志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

第三产业是服务行业和科学文化事业。

我想再进一步,提出第四产业,也就是把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出版等创造精神财富的行业同服务行业分开,单独出来。

这样,科学文化事业在整个现代社会里的地位就比较明确了。

第一、第二产业是生产制造业;第三产业是为生活服务的行业,包括能源和交通运输;而第四产业实际上是为生产作准备的,应当走在最前面。


  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不抓科学文化,就有可能落空。

过去,在我们的国家计划里,这一部分统称“科教文”,是一个大口袋,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一种消费。

这种错误的概念一定要纠正。科学文化事业不是消费,而是生产,不同阶段的生产而已,所以称为“产业”。

  产业就要实干,要象搞农业生产、工业生产那样来搞我们的科学文化。


晚年,他依然牵挂中国航天事业

在82岁高龄时,他在信中说到

“21世纪的中国人一定要在空天飞机上显一显身手,这是一件国家大事!


2007年,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钱学森书信》。

钱老近半个世纪的书信经过征集、整理、编辑、加注释等,共选出写给1066人和单位的3331封书信,分十卷印出。

任钱老秘书超过20年的涂元季曾说,

钱老请辞各种头衔30余个

  几十年来,钱老曾经请辞30余个各种称号头衔。

有出版社想聘钱老为中国市场出版公司顾问,但他回信说:“我对经济学只是个小学生,怎能滥竽充数,混迹于学术顾问委员会之中?”

他在退回聘书时,生怕别人不按他的意见办,所以将聘书中“钱学森”三个字用红笔划了个大“菖”。

即便对于有人在信中称他“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他立即回信说,这么称呼他是不对的,不科学的。

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不是一两个人能搞成功的。


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逝世

微信图片_20191211112616.jpg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在钱学森诞辰108周年之际

缅怀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航空知识》杂志曾梳理总结钱学森留给后世的启发,文末动情地说:


钱学森的伟大

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领域的专家

更在于他是不可多得的战略科学家

他的科技、路线、思维、理念

都让新中国受益无穷

在新中国百业待兴之际,

他历尽艰难,万里归国,

开创了祖国的航天事业

攻坚克难研制两弹一星


在问到“中国人能否研制出导弹时”

他自信干脆地回答


“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


在他心中,国为重,家为轻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他的话依然在我们的耳边回荡:

我的事业在中国,

我的成就在中国,

我的归宿在中国。

 


来源: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航空知识等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