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谈新作《机器之魂》:科幻作家再不抓紧,创意就要变成现实题材了
2020-08-23 13:04:59 作者:许旸

timg.jpg

▲科幻电影《机械姬》剧照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类与机器的关系正前所未有地紧密起来,电子眼、助听器、血液透析机、心脏起搏器……不少机器甚至取代了人体器官的部分功能,享受机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大众对人类与机器之间关系的思考也与日俱增。继《机器之门》后,科幻作家江波推出新作《机器之魂》,就“人机结合”这一议题展开探讨。

“我在《机器之门》中提出,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机器之魂》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新的问题:机器是否具有灵魂?这也是我在写这两本书的时思考的问题。”《机器之门》曾获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中最重量级的“最佳长篇小说”奖项,在江波看来,如果说《机器之门》是一部宏大的未来战争史诗,描绘了百年后“人机结合”的奇异世界里,人类与机械之间的残酷争斗;那么《机器之魂》则更像是一幅往下延展的壮阔画卷,描绘了一场发生在近未来的毁灭战争,觉醒的超级人工智能为试图清除人类、控制地球,再次掀起的腥风血雨。

早在几十年前上映的科幻影视《星际迷航》中,便出现了能够修复人体受损细胞的微型分子机器人。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人机结合”仍是未来科幻情节,但谷歌公司资深专家雷·库兹韦尔却在日前声称,“人机结合”并不只是艺术创作,而是正在加速实现的现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人机关系学时代,2029年将出现人机完美结合的‘超人’。”基于现实的可能下,人类的想象可以走得更远。面对强大如神灵的人工智能,人类文明是否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甚至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当不得不直面最后的存亡之际,生存对人对机器的意义是什么?

undefined

他谈到,身处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在新科技诞生下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给了我一些紧迫感,科幻作家再不抓紧时间写作,创意就要变成现实题材了,同时这也时常提醒我思考生存的意义,对个人来说,科幻写作也是一种生存意义。因为它给了我希望:一百年后还有人能读我的书。同时它也是我的一种自然状态,因为我并不是逼着自己在写,而是乐在其中。”

“我最想表达的一点,是存在的意义。对于能思考的存在来说,存在的意义,在于彼此的关爱和互动,在于记忆和回忆。在小说中,这一点以几个视点人物的思考表现出来,是他们行为的动机之一。”江波谈到,中国一些古朴的辩证法已经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比如老子“道可道,非常道”,蕴藏着深刻哲理,而佛家的许多思想,更是和现代宇宙观和科幻天然相合,有段时间,江波甚至手抄了一遍《金刚经》,并把其中艺术元素也用到了小说里。

undefined

从小就对科幻感兴趣的江波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同学都想当老师、医生或科学家,只有他一个人想当宇航员,这就是读了许多科幻小说的结果。“至于启蒙作品,应该是小学四年级读到的科幻小说集。比如叶永烈老师《飞向冥王星的人》,那些别开生面的的描写让当时的我很惊奇,有种推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从此我大量阅读科幻作品,是这些书籍让我能用想象开拓宇宙的边疆。”

他个人对人工智能的态度相对客观,“优胜劣汰是很正常的事情,2016年阿尔法狗在围棋领域战胜人类这件事,带给我很多思考。我认为,机器人如中国的道学和佛学所说,抛弃了七情六欲,没有人类才有的各种生物属性,没有感情的羁绊,他们相较于人类更容易达到身心合一的高层面,心智远超过人类,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在这个趋势中和平过渡。”

眼下,江波正在构思写作《银河之心》系列作品,面对青少年群体,“希望能激发孩子理性探索世界的兴趣,就像那些曾让我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作品一样。”

图片: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