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信仰代代相传,话剧《前哨》研讨会在沪举行
2021-02-08 17:09:52 作者:童薇菁

1986226057.jpg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裴多菲诗句的陪伴下,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和其他龙华烈士们在枪声中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而在他们倒下的地方,21世纪的当代青年们一个个应声站起……

昨天正值龙华烈士牺牲九十周年,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在沪首演。剧中诸多场景,刻画了年轻烈士们对文学的热爱、对爱情与生活的期待、对信仰的无比坚定,很多观众眼含热泪看完了演出。

1602425160.jpg

作为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主题上海发布的首批39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之一,《前哨》的亮相是上海话剧舞台聚焦龙华英烈事迹、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成果之一,填补了相关领域创作的空白。今天,来自京沪两地的几十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作品展开研讨,为的是在结束首轮三场演出后,《前哨》将进入新的一轮打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文艺形象提供的精神正能量推动。以艺养心,以美塑像,使得当代青年懂得信仰的伟力,《前哨》具有这样的价值引领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川也认为,作品紧扣“忆”和“传”做文章,。

561692784.jpg

“文人气质,浪漫情怀,时尚气质,青年气息”。知名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如是评价《前哨》。革命者的青春,正是这部作品鲜亮的底色。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汤惟杰指出,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到“五四”精神,青年文化一直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脉络,“1931年的文艺青年是时髦先锋的,他们投入革命,燃烧自己的方式异常绚烂。”

“1930年代的左联青年,他们的革命和爱情是很强烈动人的,充满了进步意识,他们的故事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性,”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今天的年轻人如何寻着先烈的足迹向新时代的高度去攀登,作品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路径。

1058998047.jpg

“对1930年代左联青年生活的描绘,具有亲近感,符合历史真实的调性,正是基于对历史文献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同时,上海戏剧学院张仲年教授认为,该剧对多媒体、影像与舞台的融合,很有上戏特色、海派特点。

1602425160.jpg

多种元素糅杂,“对话”特征鲜明,王晓鹰对导演马俊丰的舞台驾驭表示认可,但他同时指出,剧中多处情节虽然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但仍有不满足感,值得进一步讲述。专家们对《前哨》的后期修改提供了不少建议。譬如,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认为,对剧中已经出现两个重要意象《国际歌》和“桃花”,应该进一步地深入挖掘。


剧照来源:上海戏剧学院(尹雪峰摄)

作者:童薇菁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