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 纪念导演李前宽:一位先生的远行
2021-09-11 20:44:10

1077444578.jpg

▲李前宽

“每一次创作,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制作,他都竭尽全力,力图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将故事讲得精彩生动。哪怕是凡人小事,也要争得亮光,力求使之成为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上的一波一浪。”

据媒体报道,曾执导《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电影的知名导演李前宽因病去世,享年80岁。

641.png

李前宽1941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李前宽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启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但用“大器晚成”四个字来形容李前宽并不过分。他在长春电影制片厂踏实工作了十几年,一直到1977年,才正式步入导演生涯,在悬疑电影《熊迹》中担任助理导演。这部讲述抓捕苏联特务的故事,由赵心水导演,石维坚、李默然主演。两年后李前宽继续担任电影《瞬间》的助理导演。

641-1.png

直到1982年,李前宽开始与夫人肖桂云的亲密合作,两个人先后执导了剧情电影《佩剑将军》《甜女》《黄河之滨》《逃犯》等作品。

641-2.png

李前宽导演生涯的转折点是1989年,他与肖桂云联合执导了历史电影《开国大典》,这部电影聚焦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直讲述到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整部电影大气恢宏、波澜壮阔。在那个年代,中国电影工业还不是很完善,能拍到这种水准实属不易。电影上映后引起很大轰动,拿到了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五个奖项,古月提名最佳男主角但遗憾没能获奖。

641-3.png

一位先生的远行

忽培元/文

惊悉李前宽先生因病辞世,感到十分突然。多么热情健硕而生命力超常旺盛的一位大导演,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还一直等着先生的电话相约,并且特意准备了好茶。“培元,回去有空请你到我家里喝茶吧,顺便看看《抗美援朝》的拍摄花絮。”

一起喝茶看戏,这是前宽先生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他富于磁力的东北口音悦耳动人,至今想起还在耳旁萦绕。说这话时,是2020年8月在平谷山一家宾馆院中。当时参事室组织我们参事馆员共同休假,午饭后我们顶着大太阳散步,在院子里遮阳伞下交谈,那是一次彼此都很投入的畅叙。

513962537.jpg

▲书桌前的李前宽

1654471957.jpg

417636166.jpg

▲《开国大典》剧照

他说当时在延安拍戏,原先写好的主题歌大家都不满意。一天,他突然产生灵感,大胆选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调子,并亲自填词试唱。设定的情节是当毛主席乘坐的飞机从头顶飞过,山峁峁上拢羊肚肚手巾的拦羊老汉对着茫茫群山引吭高歌,深情凄婉,震惊群山。歌声一下把陕甘宁边区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深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说着,又打着节拍完整地唱了一遍。我听得心中热流涌起,禁不住热泪盈眶。就在那一刻,李导完全变成了一个痴情的儿童,脸上的丰富表情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我同李导结识时间不长,但神交已久。看懂了他执导的电影,就读懂了先生的艺胆文心。中国电影,开天辟地的现实主义革命历史题材大片、具有史诗风采的佳品力作,他堪称是开拓者,他的创作成就人所共知。和许多观众一样,我也是先看了大量作品而后结识先生的。在接连的几次深谈中得知,先生原本学习的并不是导演专业,而是电影美术专业。1964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从事电影美术创作,但他天赋极高,又特别喜欢导演艺术,格外留心学习导演创作,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1143900755.jpg

▲1990年在武汉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李前宽、肖桂云共同执导的《开国大典》获“最佳导演奖”等八项大奖

1981年起,他先后与夫人肖桂云合作完成《佩剑将军》《开国大典》《决战之后》《重庆谈判》《七七事变》等一系列在中国新时期电影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旋律佳作。《开国大典》获得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重庆谈判》获“华表杯”政府优秀影片奖和百花奖优秀影片奖。他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域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299980957.jpg

455921788.jpg





  图文综合自文学报、1905电影网、萨瓦纳卡卡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范昕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